她是四姐妹中的大姐。最大的妹妹比她小五歲,在她出嫁時,最小的妹妹還是襁褓中的嬰兒。那時她的母親身體不好,父親長年在外工作,她是家里的頂梁柱,里里外外的體力活都是她的。
重活她承包,瑣事也離不開她,為妹妹們洗衣做飯、輔導作業。身為大姐的她任勞任怨,習慣了這一切的妹妹們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
這樣的付出,直到妹妹們漸漸長大,各自有了自己的家。此時父母年邁,需要人照顧。恰好單位給大姐分了套大房子,于是她把父母接來同住。時間長了難免有些磨擦,剛強的老爺子不愿寄人籬下,她為了讓父親有尊嚴,象征性地要了一些錢,房本上改成父親的名字。
然而,短短幾年,房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她的孩子結婚需要用錢,她也已近老年。于是,她想到那套單位分給她的房子,想賣掉給兒子結婚用。然而,房本上寫著父親的名字,妹妹們認為那是共同財產,堅決不同意。
不可理喻的事情就此發生了,一向如慈母的她突然面露猙獰,她瘋了似的罵她的妹妹們,罵她們忘恩負義,罵她們不知回報,直至動手,并且下手還很重。
她把妹妹打成重傷。
法庭上,她不停地訴說自己的委屈、自己對家的貢獻、對妹妹們的照顧。旁聽席上的妹妹們卻面無表情,或許已經忘記,或許這一切已成習慣。
當長久的付出成為一種習慣,而受之者以為天經地義,陳年的愛便可能瞬間集結成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