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在網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是關于不常回家看望父母將違法的一段采訪。采訪中,一位頭發花白的大爺咬牙切齒地說:“孩子不經常看我他違什么法?30歲了不結婚那才是違法,該判刑!”
中國人倡導百善孝為先,可什么樣的孝才是父母想要的最好的孝呢?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王姐。
王姐上高中的時候,父親被查出得了肝癌,做了手術后也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王姐是一個孝順的女兒,看到家里經濟困難,就萌生了輟學的想法,想外出打工掙錢貼補家用。
已經打點好行囊到了火車站的王姐被拿著根棍子的父親追上了。王姐的父親舉著棍子咆哮:“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你怎么過日子?你一輩子過不好,老子就是死了都合不上眼。”
最終王姐屈服了,又回到了校園。后來她考取了重點大學,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相親相愛的老公,小日子過得蒸蒸日上,讓王姐的父親笑得合不攏嘴。
是的,王姐的父親還活著,而且活得很幸福。每當回憶起這段往事,王姐就會總結一句話:“兒女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自己幸福的生活;父母給兒女最好的禮物,是他們健康的身體。”
百善孝為先,孝卻有很多種。無論是常回家看看,還是結婚生子或者是功成名就,這些東西都是孝的一種具體體現,而歸根結底就是這些東西能夠讓父母看到兒女的光明未來,看到兒女未來的幸福。
所以,讓父母能夠看到自己的幸福,就是兒女給父母最好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