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鋼子,是在他北京的家里。一進門是寬敞的客廳,大大的辦公桌,上面雜亂地擺放著電腦和十幾部手機。在與記者聊天的幾個小時里,他的手機鈴聲此起彼伏。“都是找我捐款的。”他抱歉一笑,隨后接起回應。
捐款,是鋼子目前的全職工作。“這一年,大概捐了900多萬元吧。”如今,他在新浪微公益等網絡慈善平臺的愛心影響力、募款能力都高居榜首。截至2013年10月8日,單在新浪微公益平臺,鋼子就分享了478次公益微博,影響了206萬人,帶動了5萬人捐款,共募款1053萬元,他個人捐助過275個項目,累計捐款454萬元。
但時至今日,出現在公眾面前的仍然只有“鋼子”這個名字,他的真實姓名、身份、經歷,依舊被種種離奇的猜想包裹著。盡管很直率地讓記者看了自己的身份證,但鋼子還是選擇不公開,“因為我要踐行我的慈善理念——做沒有回報目的的慈善。”
人常說四十不惑,鋼子2013年正好40歲,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真正不惑的理念,那就是做慈善界的大俠。“我不認為我做的只是慈善,我認為我是個大俠。”
鋼子出生在吉林的一個軍人家庭,少年時,他就癡迷于金庸的小說和李連杰的電影,看完《少林寺》,14歲的鋼子背個小包就去少林寺學武。20歲時,鋼子遠赴俄羅斯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現在的鋼子已經從自己所經營的企業中退休,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四個可愛的兒子。
2012年10月26日,鋼子開通新浪微博賬號,不久后捐助了山東農村一名兩歲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由此開始了他的網絡慈善之路。很快,很多人慕名在微博上找到鋼子尋求幫助,其中有真正有困難的,但也有騙捐的。為了不耽誤救助,鋼子幾乎有求必應。
鋼子有許多外號,“傻捐者”“網絡首善”“百億鉬礦哥”,他最喜歡的是“傻捐者”。“我的慈善理念需要的就是一個什么都不要的傻子,用默默付出把這個理念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