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工作經驗,主要對邊坡治理中挖坑植樹綠化施工工藝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邊坡治理;植樹綠化;施工工藝
一、簡介
挖坑植樹綠化法是指在已穩定的邊坡上種植灌木,利用灌木根系發達的特點增加固土防滑能力,比單純草本植物覆蓋的邊坡穩定性更強,形成的公路景觀更容易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自然協調,并有效地降低養護成本。
二、材料及施工單位要求
挖坑植樹綠化法的關鍵在于選擇適宜的灌木,灌木應耐粗放管理、適應性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挑選的苗木應無病蟲害、生長勢旺盛,規格略大于設計要求,以保證修剪后達到設計要求。灌木:為保證灌木成活,灌木根部應帶一定的土球,根據灌木大小確定。
三、栽植模式
根據邊坡特點和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新理念的要求,坡面植樹應突出“自然性、協調性”原則。挖坑植樹包括坡面植樹和坡頂植樹。坡頂植樹:當邊坡設有截水溝時,在截水溝兩側散叢結合栽植喬、灌木(間距1~3m),起到遮蔽綠化的作用。當無截水溝時,采用喬、灌木間栽的方式,即每栽植2 株灌木,間栽1 株喬木,并噴播植草 綠化,與周圍環境過渡。
坡面植樹采用三種方式,每種方式均應在坡面挖坑栽植經人工培育的野花(種類:野菊、多花石竹、旱金蓮、虞美人,數量以2 株/m2控制)。
方式一:散落式栽植單一灌木+ 小喬木+ 草花
在植草綠化的坡面以散落式栽植單一灌木綠化,其間點綴栽植小喬木,并人工栽植培育的草花植物(旱金蓮、野菊花、二月蘭等),要求成活后2 株/m2。栽植間距應結合地形做到疏密有致。當邊坡采用碼砌框格填土綠化時,每兩個框格內栽植一株灌木,當邊坡采用掛三
維網、有機基材等綠化時,每3m2 栽植一株。
方式二:散、叢結合栽植多種灌木+ 小喬木+ 草花
為豐富邊坡植物種類,在方式一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叢植。該方式適用于路塹邊坡采用植草綠化的段落(順層巖質邊坡除外),要求邊坡自身穩定,坡比不陡于1:0.75,坡面巖體易于人工開挖坑穴,且保持穩定不掉塊。
坡面大面積散植常綠灌木(占總面積80%),叢植開花灌木(占總面積20%),并在叢植的灌木中點綴小喬木,草中人工栽植點綴培育的草花植物,坡頂栽植垂吊植物,與外環境協調。在控制總量的情況下,可對植物間距及叢植塊的多少進行適當調整,可將叢植的灌木劃分為2~3 塊栽植,做到疏密有致。植物種類見該段邊坡綠化工程數量表。
方式三、方式四:圖案式栽植灌木+ 草花
適用于路塹邊坡坡比不陡于1:1,坡面平整的順層邊坡段落,采用植物造型的方式處理。在局部路段進行點綴栽植,并于草中人工栽植培育的草花植物。
方式五:自然式栽植灌木和藤蔓
適用于二級及以上灰巖邊坡、坡面采用掛網噴砼防護的邊坡,在坡面裂隙夾粘土處點綴栽植灌木,坑穴周邊種植藤蔓植物,結合地形,疏密有致。灌木按4m2 一株控制,一株灌木搭配一窩攀緣植物和一窩垂吊植物。
邊坡平臺綠化分為三種情況:
1、以綠化為主的邊坡,平臺植樹同坡面植樹,按間距3m 計算數量,包括在挖坑植樹中,不單獨計量。
2、當平臺過寬時,自然式栽植喬、灌木綠化。
3、灰巖邊坡段落的邊坡平臺綠化,詳見《垂直綠化設計圖》。
四、施工工藝
1、清坡至設計要求坡比,在坡面挖坑,坑穴壁應光滑平整,要求人工用攢子開鑿,坑穴大小符合設計要求,坑穴應略傾向坡內10 度左右,深度以內側控制;對于樹穴處的鐵絲網或三維網,可按樹穴對角線剪破,然后在坡面挖坑,坑內栽植灌木,剪斷后的鐵絲網或三維網用木釘或U 形釘固定壓埋入土中,并將植草移植到樹穴處,恢復坡面植草綠化。坑穴開挖后應及時植樹、回填種植土,以防垮塌。
2、掘苗:選定的苗木要掛牌,以免挖錯;起苗前1~3 天適當澆水,使泥土松軟,為保證植物成活,根部盡量帶土球,土球應用草繩包扎防止松散。
3、散苗:裸根苗應隨掘隨運散苗,隨栽植,盡量縮短根部暴露時間以利成活。應輕拿輕放。散帶土球苗,應保護土球完整,盡量少滾動土球。
4、栽植前檢查坑穴的大小、深度是否與土球、根系規格要求的坑徑一致,不符時應修整,然后坑內回填5cm 厚混有有機肥的土。
5、栽前帶土球苗應將圍攏樹冠的草繩剪斷,以便選擇樹形好的一面。
6、植樹時將土球放入坑內,盡量保持樹木上下直立,填入表土或種植土,再將樹干輕提幾下使土與根系密接,并應隨填土隨用腳踏實,最后使之與坡面相平,踏實時注意不要踩樹根。
7、栽后及時澆足定根水,半月之內再澆2~3 次,以后每周一次直至植物成活。(對于干旱季節根據土壤情況及時澆水)。
五、養護
1、邊坡上植物一般不修剪,只將病蟲害枝及蟲卵枝剪去。
2、灌溉時期主要根據植物各個物候期需水特點,當地氣候和土壤內水分變化的規律及樹木栽植的時間長短而定。新栽植物為保證成活和生長,土壤需保濕潤;夏季如久旱無雨要及時灌水。
3、早春時節結合澆水施入氮、磷肥;開花前施入磷肥。
4、發現病蟲害及時施藥,最好幾種藥劑輪換使用。
六、驗收要求
1、喬、灌木主、側枝分布均勻,樹冠豐滿,長勢旺盛,葉色亮澤,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樹形端正,主根短直,須根發達,選用實生苗。外地購入的苗木應有病蟲害檢疫報告。
設計文件中要求的苗木規格為苗木栽植修剪后的規格;叢生灌木主側枝不少于5 枝,匍匐型灌木各分枝均應達到規定標準長度,蔓生苗木應分枝均勻,主枝條5 枝以上,主枝直徑1cm 以上,單干型灌木分枝均勻,基徑2cm 以上,綠籬干下部枝葉無光禿。一般苗木樹齡上下限控制為2~3年。
2、草坪無雜草、無枯黃,表面平整,植被覆蓋率應達到95%。
3、挖坑栽植的喬、灌木在一個年生長周期滿后方可驗收,成活率應達到100%。
4、點播灌木數量應達到每平方米3~4 株,灌木生長勢良好,無病蟲害。
七、施工注意事項
1、在大面積栽植前,應作栽植實驗,并提前貯備苗木。
2、掌握好施工季節,合理安排工期。
3、雨季施工時,種植前應清除坑內積水,回填土含水量不宜太高。
4、坑穴大小應符合設計要求,坑壁平整。
5、挖坑后及時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或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土坑風化垮塌。
6、有滲水的邊坡應設坡面導水管(軟式透水管)引水至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