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動亂之世,方見居家為人風范眼界,既保家旺族,又不墜其德,言行取予非常難,比如所謂鐵血動亂、歷史噩夢時期的南北朝——楊智積是北周大臣楊堅的侄兒,任同州刺史。別人成天奔走于豪門,結交關系,顯揚才能,而楊智積非常謹慎,深居簡出,來人都是公事公辦。
楊智積有五個兒子,他治家非常嚴,不讓孩子們外出隨便跟人結交游玩,只許在家讀《論語》和《孝經》。有親友問他,您自己息交絕游,甘愿清淡也就算了,怎么連孩子們的將來也給管了。楊智積說,我就是怕他們有了這些才能,將來連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先祖楊震,給我們留下的家風就是讀書。至于楊家后人有人淡忘了這個家風,而去致力于功名財貨,那是他們的事,我還要延續這個家風。
南朝孔琳之,其子孔邈,其孫孔覬,累代為官,皆不治產業,家以貧素為風。但是,再嚴謹的家風久了也會慢慢松弛,所以需要有人時不時地緊一緊——孔覬任御史中丞,他的弟弟孔道存和從弟孔徽兩個人非常有商業才能,在外地把生意做得很大。哥哥孔覬雖然當官,但日子很清貧,兩個人來看望哥哥,知道給錢他肯定不要,就給他帶生活用品,足足裝了十來船!孔覬一見,非常喜歡,說,弟弟呀!你們送的東西太好了、太及時了!我這兒正缺少這些呢。
孔覬讓人將船停靠在碼頭岸邊,等候卸貨。兩個弟弟見哥哥對禮物非常喜歡,席間給哥哥敬酒說,哥哥,您進步了,懂得變通了。當官就要這樣,雖說咱家以貧素為家風,但以往也太虧待自己了!咱不過分貪污就對得起祖宗和……哎呀!哥哥,你看碼頭是不是著火了?這么大火焰……
孔覬從容地喝了一口酒,說,是著火了!我讓人放的,把你們帶來的東西連船全燒了。你們畢竟都是讀書人,怎么能忘記祖上家訓,把自己降為一個下流商賈呢?
孔覬出身士大夫之家,有這種傲氣。也有貧賤出身的,如南朝呂僧珍,朝廷委任他到自己的故鄉去當州官,于是家鄉那些跟他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想盡辦法接近他和他的家人。比如他的侄兒,沒讀過什么書,一直以販蔥為業,找到呂僧珍,說,叔父啊!請看在老家長輩的面上,給侄兒在州政府弄個小官當當,當官實在不行,到政府的企業謀個差事也行,再不行,將機關食堂和政府招待所的生意給侄兒做……呂僧珍沒等他嘮叨完,就厲聲說,滾回去販你的蔥去!清貧家風,難道要壞在你我的手里?
南朝宋吏部尚書顧覬之的三兒子顧綽,頭腦非常靈活,很會搞資本運作,跟他經濟往來,很容易就變成你欠他錢了。顧覬之經常勸阻兒子,但顧綽陽奉陰違。有一天顧覬之把兒子叫來,說,兒子,我看你非常喜歡錢財,爹就一次幫你掙夠,好不好?顧綽一聽,大喜。顧覬之說,現在有誰欠你的錢不愿意還?你把債券都給我拿來,我派人給你要,讓他們數倍還你!
顧綽高興極了,將所有債券都交給顧覬之。顧覬之一把火把債券全燒了,并且告訴遠近人等,欠我家三小子的錢都不用還了,今后再有人跟他做生意,我要找你的麻煩。他為此召開家庭會議,以顧綽為典型,教育全家不能敗壞門風。
察古人所謂家風,美德美習之謂也,有如春風習人之意,堪稱千古世范。而非凡家皆有其風,更非一家惡濁之氣也配稱有家風,那叫家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