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一個鄉村女子成為年度人物。她叫姚厚芝,是重慶市巫溪縣一名農民。
2006年,時常感到胸前劇痛的姚厚芝被醫生診斷為乳腺癌。醫生建議她及時做切除手術,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姚厚芝選擇了保守療法。
2009年2月的一天,姚厚芝從電視上得知,有人繡出了一幅6米多長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賣出了幾十萬元。她腦海中閃過一絲念頭:自己也可以試著繡出這樣一幅十字繡來。
第二天,姚厚芝坐車輾轉十余小時,花2800元購回了一幅《清明上河圖》的圖紙、針線和布料等材料。
也是從那天起,姚厚芝過起了“兩點一線兩頭黑”的生活:從清早6點起床到凌晨1點就寢,除去為兩個上學的孩子做飯、洗衣、掃地、干雜活的兩小時,剩下的17個小時,她只專心干著一件事——繡十字繡。這幅共需127萬針才能繡成的《清明上河圖》,光是繡線就有78種顏色,一棵普普通通的綠樹要用上6種深淺不同的繡線。就算一名熟練的刺繡工,每天繡8個小時,完成整幅刺繡也需要5年的時間,乳腺疼、眼睛疼、頸椎疼都讓姚厚芝的身體日漸衰弱。
2012年7月,經過3年零5個月的努力,這幅用血淚繡成的《清明上河圖》終于落針。有人開出了20萬元的價格,姚厚芝卻沒有賣。丈夫有肝病,再發展就是肝硬化,小女兒又有先天性心臟病,她決意留下這幅作品,留給兩個孩子作為今后上大學的費用。
第一幅十字繡完工后,姚厚芝又買回一幅長22米、寬0.85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樣。這幅刺繡的難度是第一幅的好幾倍。姚厚芝說,希望老天能再給她3年時間,她現在就是一個與時間和死神賽跑的人。
病壓垮了身體,但不能摧毀母愛。“你穿針引線,日夜不停,請上天給你多一些時間,讓你把美好的愿望,織進這春天的圖景。”這是對一位平凡而偉大媽媽的最好獻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