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黃永玉不下館子,不會喝酒交際,但是,因為他以真心對人,把朋友二字的分量看得很重,所以他的各路朋友很多。
黃永玉最初發作品時,還是用本名“黃永裕”,是表叔沈從文建議他改名為“黃永玉”。一天,黃永玉來到表叔沈從文的住處,看望沈從文。沈從文問了一下黃永玉的近況后,笑著說:“今天,我想幫你把名字改一下,不知你可同意?我想把‘永裕’改叫‘永玉’。‘永裕’不過是小康富裕,只適合于一個布店老板。‘永玉’則不同,永遠光澤亮麗,明透動人。”黃永玉聽了,深感這是表叔對自己未來寄予了厚望,心里很感動,高興地說:“表叔把我的名字改得好,我完全同意!”從此,“黃永玉”這個名字沿用至今。黃永玉對沈從文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好多事情上,幾乎達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他視沈從文為長輩,也為師友。
黃永玉一向把錢鐘書視為中國最有學問的人,遇到難題,總要向錢鐘書討教。不過,他深知,時間對錢鐘書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因此,不到萬不得已,黃永玉是不打攪錢鐘書的。就連送家鄉土特產給住在同一個院內的錢鐘書,黃永玉也只是寫上個字條,再敲敲門,不等與錢家人相見,轉身就走。
20世紀80年代,國家要送一份重禮給日本某城市,黃永玉專門與那個城市的市長商量,結果定下由黃永玉畫一幅以“鳳凰涅槃”為寓意的大幅國畫。一個月后,畫畫好了,代表團要出發了。團長王震要黃永玉寫一個簡要的“鳳凰涅槃”的文字根據。黃永玉開始以為事情簡單,動手時卻出了問題。有關這四個字的材料一點影也沒有。翻遍了《辭源》《辭海》《中華大詞典》《佛學大詞典》等資料都查不到;向北京城各個寺廟的和尚方丈、民族學院、佛教協會都請教過了,也沒有答案。出發在即,他突然想到錢鐘書,連忙打電話:“錢先生,平時絕不敢打擾你,這一番我顧不得禮貌了,只好搬師父下山。鳳凰涅槃這四個字,我查遍北京城,原以為是容易的事,這一趟難倒我了,一點根據也查不出。”而錢先生馬上就在電話里說了以下的話:“這算什么根據?這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編出來的一首詩的題目。三教九流之外的發明,你哪里找去?鳳凰跳進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羅馬錢幣上有過浮雕紋樣,但也不是羅馬的發明,可能是從希臘傳過去的故事,說不定和埃及、中國都有點關系。這樣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版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黃永玉馬上去翻,解決了所有問題。黃永玉當即發出感嘆:“錢鐘書先生真是博文強記啊!”
黃永玉與書法家黃苗子是好友,他們之間牢不可破的友誼是黃永玉討債“討”來的。20世紀40年代,黃永玉在上海辦個人畫展,黃苗子夫婦欣然前去觀展。觀賞中,他們看上了黃永玉的一幅畫,決定買下來。可是黃苗子說自己所帶的錢不夠,等他回到南京家中再把錢如數匯過來。黃永玉見是熟人又是友人,就滿口同意了。但過了很久,黃永玉也不見黃苗子匯錢過來。此時的黃永玉經濟上捉襟見肘,生活上陷于困境,于是,他來到南京,向黃苗子討要畫錢。黃永玉一見黃苗子,就生氣地說:“為人也得講個信用,我等你匯錢,你怎么這么久也不匯呀,你想賴賬啊?你還是正人君子嗎?”面對自己食言,黃苗子自覺理虧,便羞慚地向黃永玉致歉,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真的對不起!請你諒解兄弟一次,好嗎?日久見人心,此后我會厚待老弟的。”黃永玉本來有一肚子氣,見黃苗子真誠地道歉,氣也就慢慢消了。黃苗子付了畫錢,又盛情款待黃永玉。通過這次的債務追討,兩個人都覺得對方有君子之風,這樣,他們日后友情漸深,成為生死之交。
黃永玉與金庸也有著非同尋常的朋友關系,在畫價上卻與金庸較真。黃永玉最不愿意別人在購畫時討價還價,有一次黃永玉作了一幅大畫,叫《春江花月夜》,畫的是沱江的夜景。畫面色彩斑斕,秀色可餐。此畫定價一百萬元,被金庸定購。受金庸所托,前來購畫者說:“金庸是你的朋友,您能否優惠一點呢?”黃永玉回答得很干脆:“朋友歸朋友,畫價歸畫價,無優惠之理!你以為畫是那么好畫的嗎?我記得畫家范曾寫詩云:‘平生作畫千千萬,抽筋折骨亦堪憐。’我作這幅畫,是好不容易的!”來者聽后默然。黃永玉對待金庸,很剛直,很實在,口無遮攔,爽快坦誠,如此待友,當然能讓金庸覺得黃永玉可信可交。
黃永玉的各路朋友都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點,是因為他待人心真情篤,誠懇坦然,無拘謹,無造作。與他相交,身心舒暢,能得到極好的精神享受。這樣的人,人們自然樂意與他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