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的QQ上都會有一兩個話癆,所以大多數人會選擇隱身,惹不起躲得起嘛。話癆們有個共同點,不僅話多,而且邏輯凌亂,東一句西一句,話里一點營養都沒有。對付話癆只有兩種選擇:一是說重話,直言不諱告訴他不是每個人都很清閑;二是裝聾作啞,假裝不在。
QQ上的話癆相對好對付,現實生活中的更讓人頭痛。比如話癆丙是我在“吃貨群”認識的吃友,經常一起聚會吃燒烤。吃友中有個大學老師,我們叫他“小六子”,他住在話癆丙隔壁小區,于是兩人漸漸熟悉了。最近,話癆丙時常抱怨小六子的電話常常沒人接,或打不通。于是讓我打著試試,但每次都接了。我明白了話癆丙可能經常糾纏小六子,人家不勝其煩,不想接電話。可是話癆丙悟性差,還是常常給小六子打電話,一會兒約小六子去飆車,一會兒約他去釣魚。話癆丙長期間歇性待業,啃老為生,自然有大把時間。小六子雖然上班時間比較寬松,畢竟有事業追求,可想而知沒法老是陪他玩。
《論語》中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意思是侍奉君主太殷勤,會招來羞辱;與朋友相處不給彼此留私人空間,會導致疏遠。話癆們顯然不明白這個道理。其實不明白也不妨事,你能察言觀色也行。別人明顯不想搭理你了,為什么還要糾纏不休?我至今很感謝我奶奶。大戶人家出身的她,對我們最早的啟蒙教育就是會看臉色,不要做個讓人討厭的人。
話癆們會不會在社交挫折中反省,繼而自我調整?這得看個人的悟性了。話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思想沒那么豐富話卻很多,也是一種透支。話不在多,質量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