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新任總理阿博特以“好斗”著稱,在他還是反對黨領袖時,就經常抨擊吉拉德和陸克文政府的“腐敗”。2012年,他對聯邦議會眾議長彼得·斯利珀窮追猛打,指他濫用出租車費代金券。這一追打迫使斯利珀在同年10月9日宣布辭職。不料,話音剛落,阿博特就被發現犯下同樣的錯誤,且自肥膽子更大。
丑聞發生在2011年11月5日,阿博特前往麥考瑞港參加“鐵人三項賽”后,由政府報銷了近1300澳元(1澳元約合5.8元人民幣),包括941澳元的往返機票。2012年1月,他參加碼頭酒吧游泳賽,1095澳元的機票和349澳元的津貼也由政府報銷。
面對質疑,阿博特強硬地回應稱,他以公款報銷參加慈善和社區運動項目的旅費是完全合法的,甚至還表示將繼續參加這項活動,并繼續報銷路費、要求津貼。
但反對黨對此并不買賬,稱納稅人沒理由出錢幫助阿博特保持體形,民眾也不領情。在此情勢下,阿博特只好“自掏腰包”償還了2006年出席兩名同僚的婚禮后,用公款報銷的1700澳元旅費。
政客中用此伎倆的不僅僅是阿博特。外交部長朱莉·畢肖普、農業部長巴納比·喬伊斯和昆士蘭州國家黨議員特蕾莎·甘巴蘿,都曾在2011年應礦業大亨之邀,前往印度海得拉巴參加其生意伙伴孫女的盛大婚禮。此后,他們不約而同地以參加能源和商務會議及海外學習等名義,報銷了總額1.2萬澳元的費用。
澳大利亞現行的規定是,議員有權使用納稅人的錢前往國內的任何地方參加會議、選舉或進行公務,但無具體的權限細則。因此,政客們便明目張膽地打擦邊球。更嚴重的問題是即便法律有明文規定,一些政客還是鋌而走險。
議員邁克爾·約翰被曝試圖在幫助昆士蘭州的一家煤炭企業向中資企業出售煤礦時,向交易雙方索要高達4800萬澳元傭金,丑聞曝光次日,他被逐出所在黨派。
2011年9月,媒體披露,澳大利亞每年有數以千計關于官員涉嫌貪瀆的投訴,還有很多個案待查。過去6年間,僅國防部就進行了超過3200宗內部調查。自2007年以來,海關和邊境管理處有近五分之一的員工因為涉嫌受賄及“非法進口”等,接受內部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