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臥式壓力容器優化設計方法進行了探討,結合了具體的實例,系統分析了臥式壓力容器的優化設計方法,并對比了優化方案,以期能獲得理想的結構設計方案。
【關鍵詞】臥式壓力容器;殼體厚度;優化設計
0 引言
壓力容器是專用的輕化工設備,其設計除了具有一般通用機械設計的共性之外,更要考慮生產和使用過程的安全性(如易燃、易爆、腐蝕等),使得優化設計參數增加及難度增大。對于臥式壓力容器來說,殼體的厚度并不是決定于內壓強度的。本文就臥式壓力容器優化設計方法進行了探討,旨在為優化臥式壓力容器而提供參考借鑒。
1 容器概述
介質為油氣、污油、H2S,最高工作壓力為0.2MPa,最高工作溫度為200℃。該容器的設計標準和現場自然條件見表1,容器主要受壓元件標準橢圓形左、右封頭,以及圓筒設計壓力均為0.38MPa,設計溫度為220℃,材料為Q245R(GB 712—2008),腐蝕裕量為3mm,焊接接頭參數為1。
2 問題的提出
查看容器的計算書可以發現,殼體的內壓計算厚度僅為5.8mm,而原設計方案殼體的有效厚度為10.7mm,故殼體的最大允許工作壓力(0.70MPa)遠遠高于設計壓力(0.38MPa),殼體總體應力水平很低。很明顯,原設計方案中,殼體的厚度不是由內壓,而是由容器某些位置(如支座截面處或最大彎矩截面處)的局部應力(表2中符號說明見JB/T4731—2005《鋼制臥式容器》)決定的。問題由此產生,能否通過優化結構設計,達到減薄殼體厚度的目的呢?
當殼體的軸向應力、周向應力或剪應力不滿足許用值時,通常采用增加殼體厚度;改變鞍座型式;設置加強圈三種方法來解決:
原設計方案采用的是通過增加殼體厚度,降低殼體總的應力水平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也是目前大多數設計人員普遍采用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易行,但得到的殼體厚度往往較大,材料的性能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和利用,不是優化的設計方案。
2.1 結構設計優化
1)改變鞍座的型式
鞍座的型式通常選用行業標準JB/T4712.1—2007《容器支座 第1部分:鞍式支座》,其中有輕型和重型兩大類,輕型(A型)為焊制,120°包角,有墊板;重型(B型)按型式(焊制或彎制)、包角(120°或150°)及有無墊板分為BⅠ、BⅡ、BⅢ、BⅣ、BⅤ等五種。一般來說,臥式容器通常選用A型鞍座,換熱器通常選用BⅠ型(焊制,120°包角,有墊板)鞍座。
可能是考慮到該設備是大直徑的薄壁容器這一特點,原設計方案沒有選用A型鞍座,而是選用了BⅠ型鞍座。但計算結果表明,選用A型鞍座與選用BⅠ型鞍座所得到的結果是相同的,即選用BⅠ型鞍座并未達到降低應力、減小殼體厚度的目的。
查看表3的數據可以發現,原設計方案中該容器最危險的部位位于鞍座墊板邊緣處,在壓力試驗工況下,圓筒周向應力σ6′為控制因素(應力值為169.03MPa,許用值為220.5MPa)。
影響σ6′大小的系數K6與鞍座包角有關,包角越大,K6越小,σ6′也隨之減小。這也解釋了選用A型鞍座與選用BⅠ型鞍座得到的殼體厚度是相同的原因,因為兩種型式鞍座的包角相同。
故通過增大鞍座包角,采用BⅡ型(重型焊制,150°包角,有墊板)支座重新計算,殼體的名義厚度可以從14mm降至12mm,此時支座截面處或最大彎矩截面處的應力見表3。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雖然殼體的厚度減小了,但最危險的部位(仍位于鞍座墊板邊緣處)在壓力試驗工況下,圓筒周向應力σ6′卻降到了153.07MPa。表明采用增大鞍座包角這一措施可有效地減小殼體厚度,并改善容器的受力情況。
2)設置加強圈
雖然采用增大鞍座包角這一措施可有效地減小殼體厚度,并改善容器的受力情況,但此時殼體的有效厚度仍有8.7mm,故殼體最大允許工作壓力(0.57MPa)仍遠遠高于設計壓力,優化設計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如采用設置加強圈,能否有效改變這種情形呢?
加強圈的設置有三種不同型式,即在圓筒內鞍座平面上或靠近鞍座兩側設內部加強圈,或在圓筒外靠近鞍座兩側設外部加強圈。
通過計算,即使采用A型鞍座,如在圓筒內鞍座平面上設1個L180mm×14mm的內部加強圈,或在圓筒內靠近鞍座兩側各設1個L110mm×14mm的內部加強圈,或在圓筒外靠近鞍座兩側各設1個L125mm×8mm的外部加強圈,殼體的名義厚度均可降至10mm,相應的支座截面處或最大彎矩截面處的應力。
此時,殼體的有效厚度僅為6.7mm,屬于正常的規格圓整,沒有其他額外的裕量。殼體的厚度可同時滿足結構總體應力和局部應力的需要,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有效的發揮和利用。
數據表明,無論是在圓筒內鞍座平面上或靠近鞍座兩側設內部加強圈,或在圓筒外靠近鞍座兩側設外部加強圈,壓力試驗工況均為危險工況,對應于三種不同的型式,最危險的部位分別位于鞍座邊角處圓筒(應力值σ7為209.7MPa,許用值為220.5MPa),加強圈橫截面上靠近水平中心線處加強圈內緣表面(應力值σ8為204.71MPa,許用值為211.5MPa),加強圈橫截面上靠近水平中心線處圓筒(應力值σ7為212.46MPa,許用值為220.5MPa)。
3 方案對比
從表4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采用增大鞍座包角或設置加強圈中任一方法,與原方案相比,工程量都有明顯的降低。尤其是采用設置加強圈,不僅工程量能降低20%以上,更重要的是大大減薄了殼體厚度(從原方案的14mm降低至10mm),減少了壓力容器用鋼的重量,減少了焊接工作量,有效地降低了設備成本,大大地提高了經濟性。
4 結語
目前,臥式壓力容器廣泛應用在石油化工、醫藥、食品等工業領域。綜上所述,臥式壓力容器殼體的厚度并不決定于內壓的強度,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一要點對容器進行優化調整。通過優化結構設計,可以明顯減薄殼體厚度,從而達到降低設備成本,提高經濟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金純.壓力容器分析設計的結構優化方法[J].當代化工,2006(06).
[2]高峰.淺析壓力容器的優化設計[J].科技與企業,2013(13).
[責任編輯: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