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帶來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且地多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生態水利的提出,給水利工程建設事業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對其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對生態水利進行了概述,對生態水利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加強生態水利建設的具體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生態水利;重要作用;措施
長期以來我國都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工作,而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僅有效的保證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在我國長期的治水策略方面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問題,而且當前社會在不斷發展,人們對水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高質量的水質,同時也需要一個優美的水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水利治水工作就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傳統的治水過程中,往往是哪有問題解決哪,沒有將治水的科學性有效的體現出來,最后則導致經濟發展與水環境的矛盾越發的加劇,不利于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建設生態水利,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1 生態水利概述
1.1 生態水利的概念
生態水利更注重于對流域生態環境的建設,其在防治水患和保護水資源的時候會利用工程、生物和管理等綜合性的措施,從而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實現水資源的保護,同時可以使水資源有效的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1.2 生態水利的目標
不僅在確保生態的協調發展,環境的優美,同時還要有效的抵御洪澇和干旱的侵蝕,從而實現水資源的持續利用,使水資源能夠獲得最掛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使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實現山川秀美和江湖清澈的目標。
1.3 生態水利的特征
生態水利是利用新的科學技術為其發展的動力基礎,同時將多種技術相融合來作為發展水利的方法,從而實現水利用可持續性發展。其特殊性較為明顯:
其一,對水質和水環境較為重視,在建設上更強調對水環境的生態建設,從而實現對水資源的保護;
其二,管理人員需要具有較高的素質,從而從法律和市場調節上實現對生態水利的管理工作;
其三,能防洪治澇為基礎,從而在農業和村莊的建設過程中做好蓄排工程,從而進行綜合防治;
其四,抗旱效果明顯,在生態水利建設上,其是充分利用節水灌溉的特點,來發展農業抗旱工作;
其五,是在生態水利建設工程中,在安全的基礎上確保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實現,從而實現全流域的經濟效益;
其六,生態水利發展過程中,需要以水利為主,實現各部門及各行業的協調建設和發展。
2 生態水利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2.1 對預防洪水災害的發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生態水利的發展過程中,對綠色植被的種植和保護都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這就有利于森林植被的發展,而在暴雨來臨時,森林不僅能起到削弱河流洪峰流量的作用,同時也能夠達到蓄水的目標,減少水土流失,有效的減少因為洪水災害所所帶來的損害。
2.2 可能充分發揮蓄水的功能
生態水利具有有效發揮蓄水功能的主要表現是:生態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所種植的綠色植被具有涵養水源的功能,比如說對地表水進行截留、滲透與吸收。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加大對綠色植被的種植,有助于改變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的比例關系,降低地表徑流的水量,增加地下徑流的水量。同時降水從地表直接滲流到土壤中演變成地下水,有助于補充地下徑流的水源。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保持河流水量的相對穩定,而且有助于增加河流在干旱季節中的水流量。
2.3 綠色植被對降低河流中的泥沙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由于重視綠色植被的種植和保護,所以一旦發生強降雨,綠色植被則會有效的改變地表徑流的流速和水流量,從而使降水對地表土壤的侵蝕和沖擊作用減弱。而綠色植被的由于根系發達,其根系下的土壤具有極強的吸水能力和固定作用,特別是在一些山區,綠色植物根系在地下錯綜復雜的盤結在一起,對于土壤的坍塌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4 保證了水質的質量
由于生態水利建設過程中所種植的綠色植被較多,而這些綠色植被在生長過程中會有一些枯枝敗葉降落到地表上,這些枯枝敗葉覆蓋在地表表面,可以有效的凈化和過濾各種污染物,從而改善植被周圍的自然環境,減少各種污染源對水資源的污染,同時綠色植被對于水資源的酸堿度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水質的質量。
3 加強生態水利建議的具體建議
3.1 強化城鎮方面的生態水利工程建設
一是,要根據城鎮經濟發展的特征與水資源利用的實際情況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城市中尋找新型的供水源頭或者采取遠距離調水的方法;
二是,要采取措施增強城鎮水源的治污能力,對于一些對自然生態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要搬遷到城市的下風口及河流的下游區域,另外要利用財政資金構建污水處理廠,開挖堵塞的河道并開閘放水,同時要大力提倡水資源的節約,提升城鎮水資源的重復使用率。
3.2 發展抗旱農業
要發展建設抗旱農業,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在我國西北等缺水的區域,要充分采用生物的措施,強化小麥等抗旱作物對土壤中水分的吸收能力;二是,要在種植水稻的區域,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與推廣節水措施,比如說滴灌、噴灌以及霧灌等方式以改變傳統農業灌溉農業的方式方法。
3.3 嚴禁在濕地河流上游建設水利工程
要嚴禁在濕地河流上游建設水利工程,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在發展生態水利工程的過程中嚴禁在濕地河流的上游建設水利工程或者排水工程,以防破壞濕地的水環境;二是,濕地中深厚的土壤與大量的水生植物具有削減洪峰、阻滯洪水的作用,另外在洪峰期過后這些土壤與水生植物有助于幫助排除濕地中多余的水分,對濕地中的河流水量進行有效調節。
3.4 完善防汛系統
要完善防汛系統,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加大對防洪知識的宣傳力度,逐步提升人們對汛期科學防洪的意識;二是,要采取措施不斷改變過去洪水可以被征服的錯誤理念,逐步幫助人們樹立和洪水和諧共處、修建洪水的排泄通道等理念,以達到完善防洪防汛系統的目的。
3.5 保護河流下游的生態用水
對于河流下流水資源的保護,則需要在進行上游水庫建設之前就要做好相慶的水文地質和生態環境的調研工作,盡可能的減少由于水庫修建給下游水文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同時在上游水庫用水調度過程中,還要將充分保證下游生態用水的需求,從而實現對下游水資源的保護目的。
4 結束語
生態水利其核心是以生態環保為主,通過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將生態系統與水利設施的關系充分的聯系起來,從而加強植被的種植與保護,能冠軍植被來達到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和保護土壤的目的,所以在當前新形勢下,加強生態水利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趙高祿.論發展生態水利的重要作用及注意事項[J].科學與財富,2011(11).
[2]張淑敏,范世香.論工程水利和生態水利的內涵即關系[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1(12).
[3]張榮峰,羅運龍.淺論生態水利[J].水利經濟,2011(11).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