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炭資源作為一種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煤炭開采的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在煤炭開采過程中忽略了煤炭開采安全問題,導致煤礦地質災害頻繁發生,不僅給人們的生命、財產構成了嚴重威脅,還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因此認清我國當前煤礦地質災害的原因,并對其加強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煤礦;地質災害;特點;原因;防治措施
隨著經濟發展進程的加快,人類對煤炭資源的開采程度不斷加大,然而在煤炭的開采過程中伴隨的人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煤炭地質災害不斷發生,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煤礦業的發展,給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如何防治煤炭業的地質災害成了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將詳細介紹了煤礦地質災害發生的特點和類型,并針對煤炭煤礦發生地質災害的原因做了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1 煤礦地質災害的特點
1.1 區域性
由于每個地區的地形、地貌、氣候、地理位置、地質結構等自然條件的不同,每個地區發生的煤礦地質災害也不盡相同。因此煤礦地質災害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特點,它是每個特定區域自然現象的反映。例如:煤礦區礦井突發水災害主要發生在巖溶發育的區域;煤礦區巖溶塌陷主要發生在石灰石廣闊的區域。
1.2 群發性
煤礦發生地質災害是因為人們在開采煤礦的過程中破壞了地質環境的基本平衡,引起地質層的劇烈運動,從而引起的一連串的地質災害活動。地質災害并不是獨立存在的,總是在同一礦區或同一時間段形成的一個災害群,一個災害發生會引起很多災害發生。例如塌陷災害、煤層自然災害、井下突發水災害等很有可能同時發生。
1.3 衍生性
地質災害并不是單獨孤立存在的,各災害之間都有著一定的關聯性,一旦發生往往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從而誘發一系列的次生災害,地質災害的衍生性極大的增強了煤炭地質災害的嚴重程度,并且災害一旦發生,其他環節是不可控制的。比較典型的例子:地面塌陷——地面裂開——破壞地面建筑物等。
2 煤礦地質災害的類型
2.1 山體滑坡災害
由于煤礦企業管理不善,在開采過程中隨意丟棄廢棄的煤矸石等雜物,日積月累,越來越多的雜物堆放在一起使地面支撐的平衡力受到破壞,容易誘發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據煤炭地質災害研究局統計分析發現,每年,我國因山體滑坡造成的經濟損失竟然高達數億元。
2.2 地面沉降災害
地面沉降災害是指地下煤礦被開采之后,原來的實心土地變成了空心,使開采區周圍的土地失去了原來的支撐力,這樣容易引起礦井周圍的地面和地下巖層發生移動、變形,進而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災害等。在我國煤礦區,由地面沉降引起的地質災害非常嚴重。
2.3 礦井突水災害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礦井突水造成的災害是比較普遍的,這是因為在進行井下開采活動時,井下巖層受到破壞,而使周圍大量的水受到礦山的壓力,通過斷層或薄弱層滲入到開采工作區中。水量大、水流快、損失慘重是一般礦井突水災害的特點,礦井突水災害已經成為煤炭地質災害的重大災害之一。
2.4 煤礦瓦斯爆炸災害
瓦斯爆炸是煤炭開采過程中發生的最常見最嚴重的地質災害。瓦斯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通常情況下,瓦斯主要吸附或游離在煤層縫隙之間,呈一種封閉的系統存在,稍不小心破壞它的封閉系統就會引起煤炭瓦斯爆炸災害。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當煤層周圍的地應力受到破壞,煤層發生移動或斷層時,就會把瓦斯從煤層中釋放出來與空氣混合就會引起煤礦瓦斯爆炸。
3 煤礦地質災害的誘因
煤礦地質災害的誘因包括很多方面,下面總結了幾點:
3.1 很多煤礦企業在煤炭開采、生產過程中,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不顧開采工作工人員的安危,不嚴格遵循開采規則,采富棄貧、采易棄難,不遵循一定的開采工作順序,造成了后續煤炭開采工作的困難,甚至無法進行,另外也給后期的煤炭開采工作造成了安全隱患。
3.2 在煤炭開采過程中,開采工作人員不嚴格按照煤礦企業制定的各項開采規則來進行煤炭開采工作,另外煤炭開采工作人員缺乏對煤礦地質災害的認識,不清楚煤炭發生地質災害的嚴重后果,從而忽視了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的預防工作,由于沒有防備心理,極大的增強了煤炭開采過程中煤炭地質災害發生的機率。例如,很多開采工作人員隨著不斷增加煤炭的開采深度,只顧開采更深的煤炭,而忽視了煤礦周圍地應力的改變,從而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來處理,最終容易引發大面積的煤炭地質災害。
3.3 很多煤礦企業在開采過程中,對煤炭開采工作的管理不科學、不合理,使工作人員的開采工作不規范,由于煤炭企業不科學的管理和開采人員不規范的操作,容易引發煤炭地質災害。例如,煤礦企業在煤礦開采完之后沒有對采空區及時進行回填,管理人員不科學的盲目指揮,對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和廢渣沒有進行處理隨意安放等。
3.4 不同的地區,對于開采煤礦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實際的煤礦開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舉例來講,有些地區經常出現農民胡亂開采煤礦的現象。他們在實際的煤礦開采過程中,由于沒有安全意識方面的防范,經常會出現一些安全事故與問題。加上他們沒有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意識,在實際的煤礦開采過程中, 很容易出現由于亂采亂開導致地區性的環境與資源破壞,直接給開采地區留下安全性的隱患。
3.5 在實際的煤礦開采過程中,很多煤礦開采企業在管理上存在問題,管理極為不規范,沒有形成相應的煤礦開采規章制度,導致后期煤礦事故的發生。舉例來講,有些煤礦開采企業對于地區煤礦開采完之后,沒有及時對于煤礦進行填充,加上管理人員盲目管理,盲目指揮,煤礦開導致的一些廢水、廢氣、廢渣無法進行排放。加上地質人員對于本地區的地質以及水位條件不甚了解,都是得煤礦災害的產生埋下了隱患。
4 如何防治煤礦地質災害
4.1 加強科學管理水平
煤礦地質災害的產生與有關部門的審查與管理力度有著密切的聯系,要想提高煤礦地質災害的預防力度,有關部門必須要做到以身作則,提高對于煤礦地質災害的預防重視程度,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對于煤礦開采的管理力度。煤礦地質災害的產生是有著一定的規律的,都有著自身的自然屬性,同時它還有著偶然性的規律,因此,有關部門在對煤礦地質災害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對于這些基本的規律以及性質進行研究與了解。同時,加強煤礦地質災害的管理力度,嚴格規范當地有關煤礦開采企業的行為,對于地區性的煤礦進行合理的規劃與管理,禁止出現亂采亂挖現象。
4.2 弄清地質構造,健全煤礦通風系統
有些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是由于構造的運動引起的,例如斷層運動等。因此,查明礦區范圍內的構造情況,充分的掌握各種構造的特點、性質及活動的情況,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盡最大可能降低災害的發生。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集體的煤礦,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配備有效的通風系統和嚴格的瓦斯檢查制度,禁止工人在礦井中使用明火等,更好的保證礦井的安全生產。因此,做好煤礦地質災害預防,弄清地質構造,健全煤礦通風系統是極為關鍵的舉措。
5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煤礦地質災害預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是,在實際的煤礦地質災害預防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作為煤礦開采企業以及有關部門,需要深入研究煤礦地質災害預防存在的問題,創新煤礦地質災害預防策略,為我國在煤礦地質災害預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許可.淺談煤礦地質災害及其防治措施[J].中國科技縱橫,2013(14).
[2]楊歡,張喜玲.煤礦地質災害及其防治措施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3(7).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