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七臺河分公司新鐵礦260采煤隊工作面機軌巷錨桿支護形式、斷面形狀與支護效果,初步得出在復合頂板下煤巷掘進采用錨桿支護的可行性,并為該礦煤巷掘進支護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錨桿支護;復合頂板;煤巷掘進
0 前言
錨桿支護是較科學、安全、省力、省耗的先進支護工藝之一。龍煤七臺河分公司新鐵煤礦在不斷鞏固和發展巖巷錨桿支護的同時,從2004年2月開始在22上層煤(260備面)的煤巷掘進中使用錨桿支護。
1 地質概況
260工作面備面位于二水平北22上三區二段,軌道標高+23,機道標高一24,區段左部為FS斷層,右部為設計停采線。該區地質構造較為簡單,區內無較大落差斷層。該區22上煤層賦存較為穩定,煤層傾角平均19°,煤層厚度平均3.lm。該區域上筱煤層為21層,層間距平均10m,已采。該區22上層直接頂為灰色細砂巖,厚度2.0m,較硬;老頂為厚度8m的灰色粉砂巖,堅硬。通過三段掘送及回采實踐,2m直接頂易脫落,在三段掘送中,頂板產生裂隙,根據局部頂板直觀現象分類,該區域定性為復合頂板。機軌兩巷均沿煤層頂板掘送,煤層層理較發育,煤質中硬。
2 錨桿支護機理分析
錨桿支護的作用主要有加固拱作用、懸吊作用、組合梁作用、圍巖補強作用及減少巖梁撓度作用。這幾種作用并非單獨存在,往往是互為存在、相互補強,只不過在不同條件下,某種支護作用占主導地位而已。
研究與實踐證實,為使巷道穩定,人們能夠提供的支護力是有限的。在開掘巷道以后形成的“支護—圍巖”力學平衡系統中,圍巖通常承擔著大部分巖層壓力,而支護僅僅承擔其中一部分。
錨桿支護的基本原理是將不同結構類型的錨桿伸人到煤或圍巖內部,對煤、巖進行錨固,通過錨桿的懸吊作用、組合梁作用和擠壓加固作用維持巷道的穩定性。錨桿伸入圍巖內部后改變了圍巖本身的力學狀態,使巷道圍巖形成一個穩定的承載梁支護,與圍巖共同承載,使巖體成為承載結構的一部分,達到維護巷道的目的。
棚式支架是在圍巖的外部對巖石進行支撐,它僅能消極地承受圍巖產生的壓力和防止破碎巖石冒落,是一種被動的支護方式。而錨桿支護則是通過錨人圍巖內中的錨桿,改變圍巖自身的力學狀態,在巷道周圍形成一個整體而又穩定的巖帶,利用錨桿與圍巖共同作用,達到維護巷道的目的,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支護方法。其主要優點有:①節約鋼材;②支護成本低;③提高巷道斷面利用率;④降低巷道維護費用;⑤工作安全勞動強度低;⑥有利于機械化施工;⑦減小通風阻力;⑧有利于一次成巷施工和加快掘進速度;⑨應用范圍廣。
金屬網與錨桿配套聯合支護,能有效地防止破碎巖石抽漏而引起的錨桿支護失效,同時利用網的抗拉作用與錨桿配合,形成有效的擠壓加固拱。
3 錨桿支護的技術要求
(1)巷道斷面為不規則四邊形、斷面7.5m2礦,巷道凈寬3.0m,凈高2.5mm。
(2)根據地質部門提供的資料及三段掘送、回采實踐,該區域頂板定性為復合頂板。復合層厚度約為2m。在該區域掘送時,采用錨桿、金屬網、鋼帶、木托板、錨索聯合支護,錨桿間排距0.8mx0.8m,錨桿每排10根,頂板4根,上幫4根,下幫2根,頂板用鋼帶,兩幫用木托板。每隔5m在頂板打一排錨索做為加強支護。錨索間距1.5m。
(3)錨桿體采用45#左旋無縱筋螺紋鋼,直徑為16mm,錨桿長度:頂板2.5m,幫2.0m。金屬網選用10#謬線編織菱形金屬網,網徑規格50mm,網寬1.0m,幫頂全部鋪上金屬網,要求網緊貼煤巖表面,聯網搭接0.2m,雙絲雙扣、逢環必須聯接。
(4)錨索的鋼絞線選用1860級(直徑為巧15.24mm),左捻低松馳鋼絞線,長度6.0m。
(5)錨固劑選用樹脂錨固劑,錨桿錨固長度不小于0.7m,頂板錨桿錨固力不小于70kN,兩幫錨桿錨固力不小于50kN。錨索錨固長度不小于1.2m,錨索設計承載力為230kN。
4 結語
(1)在掘送二水平北22上三區二段單一層機、軌道時,首次選用錨桿聯合支護。此次錨桿支護的試驗證實,新鐵煤礦在復合頂板下(復合層在2m以內)機軌兩巷可以推廣使用錨桿支護;但錨桿支護形式、參數需進一步改進,同時,需加強錨桿支護現場監測工作。
(2)31#掘進隊通過采用錨桿支護,月單進水平達到30m,目前效果良好。施工過程中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單進,節約成本,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為工作面實現高產、高效創造了有利條件。
(3)在施工過程中,應安設頂板離層儀監視頂板離層情況;并加強礦壓觀測工作,根據觀測數據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出現失效錨桿,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圍巖變形,消除安全隱患。
[責任編輯: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