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鐵路事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且列車速度一次次的提高,這就導致眾多的鐵路平交道口的安全存在較大的隱患,所以對平交道口進行立體交叉施工的工程不斷增多,即利用箱形橋梁施工技術進行施工。本文對鐵路箱開形橋涵施工準備工作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鐵路箱形橋涵施工重點部位控制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鐵路;箱形橋梁;施工;控制
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的帶動了鐵路事業的飛快進步,我國鐵路經過多次提速,有效的增強了鐵路的運輸能力,推動鐵路發展的進程。但隨著列車速度的不斷提升,一些問題也開始突顯出來,即鐵路平交道口的安全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將平交道口改為立體交叉的橋涵,而在立體交叉橋涵施工過程中,其設計、施工和運營之間的矛盾也不斷的出現,所以需要在施工中利用箱形橋涵施工技術,并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和施工關鍵環節的控制,從而確保施工的質量,使鐵路正常、平穩的運行。
1 鐵路箱形橋涵施工準備工作
1.1 對現場進行必要的調查工作
為了確保施工能夠順利的進行,則需要在施工前,對施工現場進行充分的調查,從而使施工方案更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具體調查內容主要為現場既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的分布情況。
1.1.1 現在已有建筑物的分布
由于在進行頂橋施工時,需要將地下水位降至橋結構底板以下,一旦地下水位發生下降時,則會導致地基下沉情況的出現,而在地基下沉過程中則會使周圍的建筑物發生下沉、傾斜和裂縫的情況,會帶來嚴重的損失,所以需要在現場調查工作中,對現場現有的建筑物的具體位置進行充分的調查,從而在施工中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1.1.2 現場地下管線的分布
橋涵施工時,需要進行工作坑的挖掘,同時還需要打降水井,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會對地下的管線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需要在施工前,與各管線單位進行必要的協調和溝能,明確管線的具體位置,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同時在施工時要先進行試挖,這樣就可以清楚地下管線的分布,從而避免在施工中對其造成破壞。
1.2 箱體橋梁頂進施工中的理論檢算
在進行箱體橋梁施工時,對既有鐵路的行車安全性會帶來較大的影響,同時在頂進過程中不允許有一點差錯,所以在對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良好的控制,從而確保其萬無一失。在箱體橋涵施工中,由于頂進施工需要嚴格按照現場的實際情況來地蠔,同時要以科學、合理的理論計算為其施工的依據,所以需要對理論計算的內容進行明確。由于需要對地下水位進行降代,所以在進行井點數量和深度確定時,則需要對滲水量進行準確的計算。同時還需要根據鋼筋砼受彎構件來對后背梁進行計算。橋體在頂進過程中會受到各方的應力和阻力作用,所以需要對受力情況進行計算,從而采取必要的措施。
2 鐵路箱形橋涵施工重點部位控制
橋體是從正在運營的鐵路下頂進到位,所以必須保證絕對安全,并且要盡量減少對運營列車的影響,要求施工快速、安全、質量可靠。
2.1 做好降水處理
當對地下水位進行降低時,則需要進行降水作業,從而使降水達到良好的效果。進行降水作業時需要利用無砂管大口井,同時將碎石填在管壁和井壁之間,設置觀察井,以便于對降水情況進行及時掌握。在對降水井進行抽水時要設置專人進行連續進行,使地下水位滿足施工的要求。在進行抽水過程中,需要設置觀測點,對周圍建筑物異常情況進行觀測,以便于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措施。
2.2 后背施工時確保打樁的質量
后背施工時需要利用專業的打樁隊伍來進行,使樁達到規定的入土深度和幾何位置,如果在打樁時遇到突發情況,則需要進行及時調整,確保后背的堅固和穩定性,避免對原土進行擾動,從而確保頂進施工過程中具有足夠大的頂力來確保施工的正常進行。
2.3 滑板制作
滑板是箱體的制作和承載面,起動頂力的大小,箱體的起頂位置是否準確,以及“扎、抬”頭的預控制都由滑板的質量決定。在施工過程中必須保證滑板的平整、光滑,有足夠強度、和后背梁連接良好。為了防止箱體頂進中“扎頭”,在滑板上就要給箱體一個預抬頭的趨勢,把滑板做成1.5‰的縱向上坡。滑板的平整度要用3m檢測尺量靠,誤差要求<3mm/m。光滑是通過鋪設潤滑隔離層實現的,設計圖的潤滑隔離層一般是石蠟滑石粉,在付莊子立交橋的施工中,我們變更為黃油油氈,經過應用,發現黃油油氈施工方便快捷,起動摩擦力小,成本底。具體做法是:滑板砼終凝24h后抹黃油,要求涂抹均勻,厚度為1mm,然后立即鋪油氈,油氈上再涂黃油鋪塑料布,注意鋪塑料布時將塑料布下氣體排出,不要形成大的氣泡,再涂黃油鋪油氈。為了防止預制箱體時劃傷潤滑層,在潤滑層上抹2cm砂漿保護層。
2.4 箱體預制
對于大跨度箱體(16m以上),由于主體主筋直徑大、間距小、接頭必須采用對接、難度大,焊前必須進行試焊確定參數后,才能大批焊接,鋼筋焊接完畢后,按規定抽取試件,合格后才能綁扎鋼筋。為了確保橋體外觀質量,在32m跨的箱橋預制中模板采用了竹膠板,使橋面光潔平整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具體做法是:內模先用5cm厚木板作面板,15cm方木做立柱,間距1m,12cm方木做橫檔,間距1m,木模內襯大塊竹膠板,竹膠板要求大面平整、邊沿平直,拼接縫≤1mm,如>1mm用泥子刮平或貼膠帶。模板加固采用á20mm對拉螺桿固定。主體混凝土澆注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澆注底板,第二次澆注邊墻、中墻及頂板。澆注底板要特別注意邊墻角處,此處鋼筋很密,必要時澆注部分同標號砂漿,保證鋼筋下不空,接縫處砼面要留槽以防滲。二次澆注時,要將砼面松石子清理干凈并鑿毛,先澆注同標號砂漿3cm,再澆注混凝土。
2.5 頂進前的注意事項
當混凝土沒有達到規定強度時則不能進行頂進施工,同時在頂進前還需要選擇適宜的千斤頂,以最大頂力為選擇的標準,但要留出一定的儲備。在開始頂進時要對油路進行檢查,并做好試頂工作,當一切沒有問題時才能正式進行頂進,頂進過程中需要對方向和水平做好有效的控制,從而確保箱體能夠準確無誤的頂進行預期的位置。
2.6 頂進過程中的測量控制
糾偏的決定來源于測量數據,每頂一鎬觀測一次,進行方向和標高測量,測出箱體前、后、左、右偏差數據。在箱體前后中軸線上設觀測標志,邊墻兩端設水平觀測標志,選擇適當位置搭設穩固的觀測平臺,用經緯儀、水平儀觀測頂進過程中橋體位置,及水平偏差。頂進前放出箱體就位線,做好箱體頂進記錄,并描繪頂距—頂力關系曲線及頂距—方向,頂距—水平關系曲線,用控制圖控制頂進質量。
3 結束語
鐵路箱體橋梁施工過程中,由于結構在土體中的受力情況較為復雜,所以需要利用試驗和積累的經驗來對各項參數進行確定,而且在頂進施工已模式化,所以還需工做好設備配置及工序安排等工作,從而確保施工模式的專業化,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質量,以最低的工程成本來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蘇一敏.框架橋(涵)頂進后背加固設計[J].公路與汽運,2011(03).
[2]高秀梅.大斷面箱涵頂進技術在下穿鐵路工程中的應用[J].鐵道勘察,2009(01).
[3]劉英文.大型框架橋下穿既有鐵路頂進施工技術總結與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32).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