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局部冒頂常發生在靠近煤壁附近、工作面兩端、放頂線附近以及地質破壞帶附近。次數遠遠多于大型冒頂事故,對生產影響不是特別嚴重,容易被忽略,但危害比較大。控制頂板事故的首要任務是對頂板進行正確的判斷分析及預防措施。
【關鍵詞】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頂;分析
局部冒頂范圍不大,有時僅在3~5支架范圍內,傷亡人數不多(1~2人),常發生在靠近煤壁附近、工作面兩端、放頂線附近以及地質破壞帶附近。在實際煤礦生產中,局部冒頂事故的次數遠遠多于大型冒頂事故,約占工作面冒頂事故的70%,總的危害比較大。據統計分析,每年因局部冒頂事故而死亡的人數占冒頂事故死亡人數的60%~70%,而重傷事故的比重則占80%以上。
1 局部冒頂的判斷
局部冒頂,由于預兆不明顯,易被人忽視,但只要仔細觀察,也可以發現一些征兆,對以下異常情況要特別注意:
1)響聲。巖層下沉斷裂、頂板壓力急劇加大時,木支架就會發生劈裂聲,緊接著出現折梁斷柱現象;金屬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縮,也發出很大聲響;有時也能聽到采空區內頂板發生斷裂的悶雷聲。
2)掉渣。頂板嚴重破裂時,折梁斷柱就要增加,隨后就出現頂板掉渣現象。掉渣越多,說明頂板壓力越大。在人工頂板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工人叫“煤雨”,這就是發生冒頂的危險信號。
3)片幫。冒頂前煤壁所受壓力增加,變得松軟,片幫煤比平時多。
4)裂縫。頂板的裂縫,一種是地質構造產生的自然裂隙,一種是由于采空區頂板下沉引起的采動裂隙。老工人的經驗是:“流水的裂縫有危險,因為它深;縫里有煤泥、水銹的不危險,因為它是老縫;茬口新的有危險,因為它是新生的。”如果這種裂縫加深加寬,說明頂板繼續惡化。
5)離層。頂板快要冒落的時候,往往出現離層現象。因此檢查頂板時一般用“問頂”的方法,如果聲音清脆表明頂板完好;若頂板發出“空空”的響聲,說明上下巖層之間已經離層。
6)漏頂。破碎的偽頂或直接頂,在大面積冒頂以前,有時因為背頂不嚴和支架不牢出現漏頂現象。漏頂如不及時處理,會使棚頂托空、支架松動,頂板巖石繼續冒落,就會造成沒有聲響的大冒頂。
7)瓦斯涌出異常。在含瓦斯煤層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8)頂板的淋水明顯增加。
2 試探有沒有冒頂危險的方法主要有
1)木楔法。在裂縫中打入小木楔,過一段時間,如果發現木楔松動或夾不住了,說明裂縫在擴大,有冒落的危險。
2)敲幫問頂法。用鋼釬或手鎬敲擊頂板,聲音清脆響亮的,表明頂板完好;發出“空空”或“嗡嗡”聲的,表明頂板巖層已離層,應把脫離的巖塊挑下來。
3)震動法。右手持鑿子或鎬頭,左手指扶頂板,用工具敲擊時,如感到頂板震動,即使聽不到破裂聲,也說明此巖石已與整體頂板分離。
3 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頂發生的規律
1)局部冒頂大多數發生在工作面的初次來壓階段,正常采煤時冒頂次數相對較少。
2)工作面冒頂事故多發在工作面的上、下端頭,放頂線處,煤壁機道區,地質破碎帶等地點。
3)落煤后、放頂時、剛開工、快下班時,是采煤工作面冒頂事故的多發時間。
4)多數冒頂事故是由于“安全第一”思想不牢,作業人員麻痹大意,圖省事,怕麻煩,撞大運,不在乎,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及工程質量低劣所造成。
4 工作面局部冒頂的易發生地點及原因分析
采煤工作面易發生局部冒頂的地點有“兩線”,即工作面放頂線和煤壁線;“兩口”即工作面上、下出口;地質構造變化造成的破碎區域。其主要原因是:
1)在工作面放頂線采空區一側,頂板垮落不好時,懸露面積大。
2)工作面煤壁線附近的局部冒頂與頂板節理和摩擦滑動面的存在有關,它們使頂板容易形成“人字”、“鍋底”等各種劈理,造成不連續的巖塊。在采煤機割煤或爆破落煤后,如果支護不及時,這種不連續的巖塊可能突然冒落;或當采用爆破法落煤時,如果炮眼布置不當或裝藥量過多,可能在放炮時崩倒支架而導致局部冒頂。
3)回柱操作順序錯誤,如先回承壓支柱,引起周圍破碎頂板的冒落,或者大塊矸石沖倒支柱,使臨近破碎頂板失去支托而造成局部冒頂。
4)在金屬網假頂下回柱放頂時,如果網上有大塊巖塊,也會發生巖塊失穩旋轉、滾落沖倒支架而造成冒頂。特別是在煤層傾角較大、網上巖塊大,且壓的不密實的初采面,回柱時更容易發生冒頂。
5)工作面支護質量不合格,支架密度不夠,初撐力不足;支架迎山不夠,回柱前沒有支設防止采空區矸石滾落沖倒支架的特種支架,都是發生放頂線處冒頂事故的原因。
6)工作面的上、下出口連接著回風巷和運輸巷,控頂面積大。兩巷在掘進時經受一次壓力重新分布的影響,同時由于巷道支護初撐力一般都很小,使直接頂下沉、松動,甚至破壞;特別是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作用下,頂板大量下沉,甚至破碎,再加上機頭、機尾和其他設備體積大,在移動這些設備時,必須反復支撤支柱,促使頂板更加破碎。如果遇上老頂來壓,工作面上、下出口處就容易發生冒頂事故。
7)頂板中存在有斷層、裂隙、層理等地質構造時,將頂板切割成不連續的巖塊,回柱后,巖塊可能失穩旋轉,推倒控頂區內的支架而造成冒頂。
8)工作面遇到地質構造,如斷層、褶曲、頂板松軟、破碎等時,沒有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有效措施也會造成局部冒頂。
總之,正確判斷局部冒頂,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真正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實現礦井本質安全,促進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永圻.采礦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3.
[2]陳秀珍,馬洪亮.礦壓觀測與控制[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
[3]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煤礦安全規程[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