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濤
英語對每個學習者來說都很難。尤其是剛剛接觸時,大家會感覺一頭霧水,所有的聲音和文字都像是某種外星人的密碼符號,該如何破解、如何記住以及如何推理都需要經歷一番艱苦的摸索。回顧我的英語學習歷程,那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那時候沒有語言環境,沒有聽說設備,沒有英語高手,沒有學習資料。我第一次接觸英語是看電視節目中播放的教學片《跟我學》(Follow Me)。該教學片里的語言對話是通過情景短劇來展現的,節目中老外夸張的表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在聊節目中的語言小故事時會笑著模仿里面的口語。那時,我才意識到學習一門語言是要靠趣味來拉動的。上初中時,英語課教得很死板,比照本宣科還費勁,因為老師總在強調一些比語言本身更復雜的抽象語法現象,讓我們死記硬背各種語法規則,對此,我倍感恐懼,感覺自己難以堅持下去。暑假參加英語培訓班,口語老師也生硬地強迫每個人輪流復述和翻譯,詞匯量還不夠的我常常答不出來。因此,那時的我對英語課非常抵觸,不知如何是好。
正當我為學英語犯愁時,我在書店遇到了一套好玩的教材——《新概念英語》。這套書配錄音磁帶,里面的每一課都有趣味漫畫、生動的對話或故事,以及滑稽、幽默的語言。我當時感覺學這些比上英語課有趣多了。于是,我利用了一個暑假挑戰自己,把讀完《新概念英語》第二冊作為暑假的學習目標。在那段時間里,我每天學三課,把單詞抄寫在卡片上,做完每課的練習,再跟讀一遍錄音,將聽、說、讀、練習、背誦結合到一起學習。我在學習上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而且我對課文中的生動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幽默很癡迷,因此每天下午我都能按計劃堅持學習《新概念英語》,每天都很有規律地讀新的故事,征服新的詞匯。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回到學校上英語課時,我發現自己以前對英語課的恐懼感消失了,因為大量的知識點我已經通過自學接觸過了,能夠很輕松地回答課堂上的問題,參加考試也感到很輕松。我一般是隨著自己的語感答題,從不刻意去理會老師所講的晦澀的語法概念。在《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的陪伴下,我順利地讀完了初中、高中。如果你問我,為什么我能夠像瘋子一樣堅持自學完每一課,那主要歸功于這套教材的趣味性,這是我真正想讀的書,愛讀的書,讀完和學完之后還感到意猶未盡。其實當時也有不少同學在學這套教材,但是我更用心些,而且堅持下來了,因此取得了不錯的學習效果。
中學時代也正是我最愛音樂的年齡,我經常背著吉他唱歌、練歌,學習和弦伴奏,還跟著一個長發青年老師學會了“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Yesterday Once More”等英文歌曲。每天我都要翻閱的書是《英文歌曲100首》,一邊看著曲譜彈吉他,一邊把優美的英語歌唱出來,不知不覺就學會了30多首歌。從此我對英語的畏懼感徹底消失了。
憑著自己在英語上的優勢,我考上了北京大學英語系。雖然高考結束了,但是還有更多的目標沒有完成,我很想堅持自學完《新概念英語》系列。高考之后1990年那一整年軍訓的業余時間就成了我攻克《新概念英語》第三、四冊的寶貴時光。因為自己對《新概念英語》的熱愛,因為在艱苦訓練后有很多能夠專注的時間,我每天都能學上其中的一到兩課。有人會問,自學會不會很累?我的答案是“不累”。跟老師學是被動學習,不管老師有多少精彩的發揮,自己總歸還是機械地被人牽著走,時常會忽略獨立思考和記憶。而自學是自己在探究,在思考,在查閱,在記誦,這樣自己對知識和信息會掌握得更牢。《新概念英語》第三、四冊的課文比較長,只讀一次的話,吸收的東西有限。因此,每天晚上熄燈后,等教導員檢查過后,我又會打開手電,仔細地品讀課文。起初自學《新概念英語》是興趣所致,但軍訓的那段時間里,我感覺到了堅持的力量:每天推進,堅持不懈,不讀一兩篇就難以入眠。周末我就帶上錄音機到大草坪上去靜坐一天,把一周的聽說內容補上。《新概念英語》伴隨我度過了艱苦難熬的軍訓,教材里的故事及其中的幽默也讓我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海量閱讀
進入大學之前,我沒有想到讀英語專業是另外一種體驗。在北大讀英語專業,興趣已經不那么重要了,而是要憑自己強大的毅力和自制力來適應北大嚴謹的學習生活。從語言到文化和文學,從精讀、泛讀課本到包羅萬象的英語圖書和工具書,英語學習的重點已發生了改變。當接觸到文學和語言學時,我才發現自己以前只是接觸了語言這門工具,真正的英語知識來自于每門專業課要求的閱讀書單。從此,學英語不再是簡單地精讀課文,而是要有海量的閱讀、獨特的思考、勇敢的表達。如果自己僅僅掌握了這門語言的外殼,而并不了解語言包裝的精彩世界,那會有多么遺憾!于是,大學階段我的目標逐漸形成了,那就是博覽英美世界名著及文學評論。
從英美文學史開始,我開始接觸一個個作家以及他們的一部部文學作品:Geoffrey Chaucer (杰弗里·喬叟)、William Blake (威廉·布萊克)、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Wordsworth (威廉·華茲華斯)、Jane Austen (簡·奧斯汀)、William Thackeray (威廉·薩克雷)、Charles Dickens (查爾斯·狄更斯)、Bront? Sisters (勃朗特姐妹)、Thomas Hardy (托馬斯·哈代)、D. H. Lawrence (D. H. 勞倫斯)、Oscar Wilde (奧斯卡·王爾德)、Mark Twain (馬克·吐溫)、Nathaniel Hawthorne (納撒尼爾·霍桑)、Ernest Hemingway (歐內斯特·海明威)、F. Scott Fitzgerald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William Faulkner (威廉·福克納)……閱讀詩歌、小說的原著讓我在名作精彩、生動的語言中沖浪,也接觸到一個個不同的時代以及許多非凡的人生故事,了解到作家深沉的哲學和人生的思考。在讀過的數不清的作品中,有生動幽默的短篇小說,有充滿神話隱喻的詩歌,而更多的是厚重的長篇小說。自己還記得讀的最艱苦的幾部長篇小說是《名利場》(Vanity Fair)、《飄》(Gone with the Wind)、《米德爾馬契》(Middlemarch)、《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和《白鯨》(Moby Dick)。這幾部小說部部像磚頭,都在一千頁以上,讀起來很費工夫,不過讀進去之后真的讓我廢寢忘食。閱讀完每部作品,我還會在圖書館借上五六本文學批評圖書,輔助自己做研究和論文。這樣的日子非常艱苦,我一直以教授們的治學名言“要坐得住、忍受寂寞才能有收獲和成就”來勉勵自己。
在艱苦的讀書歲月,身邊的教授們給我們帶來很多精神上的快樂。羅經國教授在誦讀John Keats (約翰·濟慈)的唯美詩歌時會潸然淚下,劉意青教授經常暢談旅美趣事,申丹教授讓我學會了敘事背后的視角以及多視角交錯的奇妙,胡壯麟教授常常提起在澳大利亞講學的見聞,辜正坤教授平和的語言背后是對莎士比亞作品及翻譯深刻的洞察和研究。總之,北大的讀書生涯讓我全身心浸泡在英文里,在浩渺的文學世界里自由旅行,讀書辛苦但身心快樂。閱讀完這些文學作品,各種艱深晦澀的文字對我來說也都能夠輕松地破解了。我的本科和研究生論文研究的都是20世紀英國作家W. S. Maugham (W. S. 毛姆)和E. M. Foster (E. M. 福斯特)。我讀完了兩位作家所有的小說作品以及在圖書館能夠找到的評論書目,也研究和領會了兩位作家不同的世界觀和人生態度。兩位作家的作品對我自己的人生價值選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出自嚴謹
讀書生涯中,有三位老師的告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明白了良好的功底出自嚴謹的道理。
一次是英語系王逢鑫教授在口譯課堂上對背誦的強調。開始的時候,很多同學都不能把要求背誦的相關段落順暢地翻譯出來,每個人都很焦慮。王逢鑫教授告誡我們,就算口譯員的英文水平再高,在臨場口譯時也會感覺捉襟見肘,狼狽不堪。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和艱苦的訓練,就談不上熟能生巧。基本功不是靠recognition (認知)來做出反應的,而是靠100%的牢記,只有背誦才能達到牢記的效果。上他的翻譯課,我們每個人都很緊張,必須在課前大量背誦固定表達和古文翻譯。不過,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大量的背誦練習,我們背誦東西終于能夠更加順暢了。同時也對那些口譯高手感到無比敬佩,因為他們出色的臨場發揮不是因為見識得多而取得的,而是通過驚人的努力,牢記得多外加練習得多才達到的。而一般的英語學習者還僅僅停留在見識多少的程度之上。
另外一次是陶潔教授的美國文學課,幾名成績一貫優秀的同學論文分數都不及格,陶教授的理由是他們論文的觀點和措辭與某些書中的細節相似。這是一門必修課,如果這門課的論文沒有通過,他們將無法拿到文憑,情況十分嚴重。然而,不管這幾位同學如何懇求,教授的回答都是他們要為自己的做法付出代價。事實上,這幾位同學的論文也談不上抄襲,僅僅是少量的細節相似。但陶教授想借此嚴厲地告誡我們治學要嚴謹,不能有半點蒙混的態度,而且寫論文時出現拼寫、標點、表達、搭配、用詞等方面的錯誤都是不可原諒的。正是這樣的嚴師培養出了班里嚴謹的學習風氣。從那時起,我們就會互相檢查論文,互相挑錯,對任何一點疑問都不敢放過。
第三次是在新東方的GRE課堂上,牛氣震天的錢永強老師不停地打擊那些背單詞偷懶的學生。紅寶書的詞匯是GRE考生們夜以繼日猛攻的堡壘,而最終還是有很多人不能全部攻克下來。“如果連單詞都拿不下,這些‘土鱉就別想進美國高校,連上課都聽不懂。”錢老師經常這樣說。英語專業的學生因為自己見識過很多單詞,往往會誤以為自己不需要花很大力氣去背單詞,然而這往往是錯覺。像我這樣在大學背誦過《新英漢詞典》的人在GRE學習班上也不敢怠慢,仍舊安下心來踏實學習。因為我知道僅僅認識這些單詞還不夠,還要熟練分辨詞匯的差異、相關的同義詞和近義詞,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精確判斷、推理和選擇。在錢老師百般打擊下,來自首都各高校的學生們拿出了前所未有的瘋狂,在結班前把詞匯都背了下來。
學習英語的歷程非常漫長,在此無法對聽、說、讀、寫、譯如何學習和訓練一一贅述。而我在這篇回顧中所提及的是我認為學習英語最重要的三點經驗。第一,通過對一套優秀教材的精學打下扎實的功底;第二,在大量原汁原味資料的閱讀中讓自己真正獲得營養;第三,嚴謹地完成每一項學習任務。學英語沒有太多捷徑可走,你可以花20%的力氣,也可以花50%的力氣,更可以花100%的力氣,因為態度和付出不一樣,也就有了差、中、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