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成,李建英,石紅梅,周 玲,李 怡,趨玉芝
(酒鋼醫院,甘肅 嘉峪關 735100)
腎臟是人體微量元素代謝的重要器官,終末期腎臟病患者在維持性血液透析后,由于透析影響、食欲減退以及消化吸收功能減退,長期處于營養不良狀態,引起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改變。這些元素含量的改變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本項研究通過了解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變化,從而進行人為干預,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我院在2012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對106 例維持性血液透析(HD)≥3個月的終末期腎臟病(ESRD)患者進行了微量元素含量測定,并選擇同期住院的慢性腎臟病(CKD)1~2 期的患者22 例及30 例未透析的ESRD 患者進行比較,分析ESRD 患者及不同透析時間段患者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變化,現介紹如下。
22 例同期住院的CKD1~2 期的患者中,男16 例,女6 例,平均年齡(50.16±11.88)歲;30 例未透析的ESRD 患者中,男16例,女14 例,平均年齡(54.40±17.06)歲;維持性血液透析的106例ESRD 患者中,男76 例,女30 例,年齡15~82 歲,平均年齡(56.60±14.70)歲。依據透析時間將這106 例患者分為3 組,HD3~12 個月的26 例,13~60 個月的54 例,>60 個月的26 例。
各組患者(ESRD 患者在透析前)采使用肝素鈉完全抗凝處理后的空腹靜脈血20 μl,放入裝有1 ml 試劑的聚乙烯塑料管中,混勻,置于室溫10 分鐘后測試;將使用肝素鈉完全抗凝處理后的空腹靜脈血20 μl 放入裝有0.4 ml 血蛋白沉淀劑的聚乙烯塑料管中,混勻,置于室溫20 分鐘后離心測試。
使用濟南齊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QL8000 全自動微量元素分析儀及其儀器配套試劑,用極譜法測定全血鋅、鐵、鈣、鎂的含量;用微分電位溶出法測定全血銅、鉛的含量,操作步驟嚴格參照儀器及試劑說明書。
所有計量資料數據以(±s)表示,各組間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用Excel 2003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表1 各組血液微量元素含量測定值(±s)

表1 各組血液微量元素含量測定值(±s)
注:與CKD1~2期組比較,**P<0.01;與ESRD未透析組比較,△P<0.05,△△P<0.01;與HD3~12個月組比較,*P<0.01
分組 編號 例數 鋅(μmol/L) 鐵(mmol/L) 鈣(mmol/L) 鎂(mmol/L) 銅(μmol/L) 鉛(μg/L)CKD1~2期組ESRD未透析組HD3~12個月組HD13~60個月組HD>60個月組12345 22 30 26 54 26 91.365±14.018 86.118±14.417 78.534±14.066 80.491±12.820 85.031±13.389********7.558±1.516 6.893±1.870 6.328±1.514 7.061±1.523 7.570±1.493**△△*0.901±0.143 1.036±0.196 0.957±0.194 0.951±0.156 0.922±0.174△1.261±0.325 1.564±0.372 1.371±0.390 1.383±0.338 1.212±0.349△△15.252±5.283 23.799±7.611 23.137±7.152 21.768±8.643 24.678±9.000********54.580±31.047 87.706±47.629 100.806±63.740 109.426±51.490 138.070±81.567********△△
從表1 可見,HD3~12 個月組、HD13~60 個月組血液中鋅的含量明顯低于CKD1~2 期組患者(P<0.01)。HD>60 個月組血液中鋅的含量與CKD1~2 期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D3~12 個月組血液中鐵的含量明顯低于CKD1~2 期組(P<0.01)。隨透析時間延長,血液中鐵的含量逐漸升高,HD>60 個月組較HD3~12 個月組血液中鐵的含量高(P<0.01)。ESRD 未透析組血液中鈣的含量高于CKD1~2 期組(P<0.01),HD3~12 個月組血液中鈣的含量與CKD1~2 期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D13~60 個月組及HD>60 個月組血液中鈣的含量均低于ESRD 未透析組(P<0.05)。各組患者血液中鎂的含量變化同鈣相似。編號2~5 組血液中銅的含量均高于CKD1~2 期組(P<0.01)。血液中鉛的含量ESRD 未透析組及各透析時間段組均高于CKD1~2 期組(P<0.01),且隨透析時間的延長,血液中鉛的含量逐漸增高,HD>60 個月組血液中鉛的含量明顯高于ESRD未透析組(P<0.01)。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HD 患者的生存時間逐漸延長,但其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也產生了一些變化。血液中鋅的含量在開始HD 治療的3~60 個月中明顯降低,與文獻報道一致[1],但HD 治療60 個月以上,則血液中鋅的含量又逐漸增高。鋅主要來源于食物,剛開始接受HD 治療的患者由于對透析不適應,飲食不佳,從而導致鋅的攝入不足,隨著透析時間延長,患者逐漸適應了HD 治療,飲食狀況得到改善,鋅的攝入增加,因此HD 患者應進行常規補充鋅的治療。鐵的變化類似于鋅的變化,目前在血液透析治療中重視到了鐵的不足,已常規給予補充鐵的治療。文獻報道,尿毒癥患者常存在低鈣血癥[1-2],本調查顯示,ESRD 未透析組及HD 各組患者均無血中鈣降低,在HD13 個月以后,血中鈣低于ESRD 未透析組患者(P<0.05),多考慮與ESRD 未透析患者存在代謝性酸中毒,pH 降低可使離子鈣增加[3]有關,接受HD 治療后,酸中毒得以糾正,游離鈣下降。同時,由于在臨床上已重視在慢性腎衰竭患者中補充鈣、低磷飲食、使用磷結合劑及口服活化維生素D3等治療,低鈣血癥已逐漸改善,但仍應注意代謝性酸中毒對血鈣的影響,應及時給予糾正。血液中鎂的含量變化與文獻報道一致[4],ESRD 未透析組患者明顯高于CKD1~2 期組(P<0.01),經血液透析后,血液中鎂的含量逐漸下降,隨透析時間延長,血液中鎂的含量降低更明顯。ESRD 未透析組患者血液中銅的含量明顯高于CKD1~2 期組(P<0.01),與文獻報道不一致[1]。鉛的含量在ESRD 患者血液中已明顯升高,經血液透析治療后,患者生存時間延長,血鉛水平逐漸增高,說明血液透析對鉛的清除無明顯效果,長期HD 患者應通過其他途徑進行排鉛治療。
綜上所述,ESRD 患者及HD 患者需補充鋅、鐵、鈣,并應促進鎂、銅、鉛的排出,同時注意糾正代謝性酸中毒,以提高生存質量。
[1]席玉美,游茂翔.維持血液透析的患者血清鋅、鐵、鈣、銅、鎂的檢測分析[J].醫師進修雜志,2002(25):39-40.
[2]劉振啟,彭佑銘.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漿鈣、鎂、鋅、鐵變化及血液透析的影響[J].新醫學,1990,21(10):513-514.
[3]陳孝平.外科學(上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4]侯積壽,馮菡芳.微量元素與慢性腎功能衰竭[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3(9):3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