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東方星
空間科學—空間探索、創新發展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召開
本刊記者 東方星
為了促進空間科學學科的蓬勃發展,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于2014年9月3~6日在天津市濱海高新區召開。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所屬空間探測、空間遙感、空間材料、空間物理學、空間天文學等10個專業委員會近200名專家和學者參加了這一空間科學學術盛會,其中包括多名院士。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空間科學—空間探索、創新發展,宗旨是通過廣泛的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推動我國空間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促進交叉、相鄰學科的合作,使相鄰和非相鄰學科的科技工作者對其他學科領域進一步相互了解、合作與支持。
在這次會議上,我國空間科學領域各專業各委員會專家到會作了精彩的報告。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的報告是“量子衛星發展展望—空間量子信息科學與應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盧方軍研究員的報告是“探索黑洞的秘密—我國第一顆空間天文衛星HXMT的使命”,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常進研究員的報告是“揭開暗物質神秘的面紗—我國暗物質探測衛星DAMPE”,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詹虎研究員的報告是“我國空間站重大科學項目—大規模多色成像與無縫光譜巡天”,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張雙南研究員的報告是“我國空間科學跨越發展的突破口—空間天文發展戰略研究”,國家遙感中心廖小罕院士的報告是“天文大科學裝置國際合作的一個范例—我國參與SKA計劃進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研究員的報告是“嫦娥-3的科學探測和最新進展”,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張元仲研究員的報告是“空間科學的新熱點—空間基礎物理實驗”,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王赤研究員的報告是“探索天公變臉的奧秘—我國空間物理探測最新進展和展望”,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康琦研究員和胡文瑞院士的報告是“實踐-10微重力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衛星—科學使命和衛星進展”,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陳善廣研究員的報告是“航天人因工程研究與展望”。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的大會報告之后,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的各專業委員會分別舉行了學術研討會。其中空間探測專業委員會舉行了第二十七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研討會,《國際太空》雜志執行主編龐之浩作了題為“2014年國外空間探測一瞥”的報告,并主持了9月6日上午的研討會。會議還選出了5篇“青年優秀論文”,并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