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
【摘 要】 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源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大量的管理學學者對無形資源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文章從企業無形資源內涵、外延的界定,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以及無形資源對競爭優勢的驅動機制幾個方面對國內外已有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評述,以期為后來研究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無形資源; 概念內涵; 企業價值; 競爭優勢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從有形的物質資源轉向無形資源。國內外無形資源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無形資源概念內涵的界定,將資源、資本與資產概念相區分。二是定義無形資源的外延,對無形資源內容進行具體分類。三是討論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的相互關系,無形資源的獲取是否會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從而對無形資源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重要性進行判斷。進一步地,研究如何獲取、利用和配置無形資源以提高企業競爭優勢,把握無形資源對競爭優勢的作用過程和機理(如圖1)。本文擬將對這幾部分主要研究內容相關的國內外文獻進行梳理和綜述。
一、無形資源的內涵
學術界對于企業無形資源的相關概念界定不盡統一。為把握無形資源的概念,必須對無形資產、無形資本的概念同時加以明確。
(一)無形資產
關于無形資產的定義,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探討,如楊汝梅(1926),于玉林(2001),湯湘希(2004),熊淡寧(2008),Paton(1922),Davidson S(1983),Baruch Lev(2001),從不同的角度對無形資產進行了界定。目前,大多數學者采用會計學中對無形資產的定義。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將無形資產定義為:用于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出租或管理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資產。①該定義將產品的產銷和運營作為無形資產的單一持有目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將無形資產定義為: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②由于成本不能夠可靠計量,商譽以及內部品牌等不予以確認為無形資產。會計學中的無形資產概念強調可辨認和可計量性,沒有全面地包括能夠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非物質經濟資源。
(二)無形資本
馬克思將資本定義為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對企業而言,資本是能夠創造價值增值的無形的價值,企業任何資產的價值形態都屬于資本范疇。因此,無形資本是一種能夠帶來增值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王仲兵(2001)認為無形資本是在無形資產評估的基礎上,將無形資產進行資本化。從資本的投入和收益分配角度而言,賀云龍(2010)認為無形資本是無形資產所有者以無形資產投入企業,并按約定收取一定使用費或分享企業凈收益而形成的資本要素。
(三)無形資源
Sayan chatterjee(1991)認為企業資源主要分為物質資源、無形資源和財務資源。無形資源是通過作用于人力資本,以知識和經驗的形式存在的資源。江若塵、陳宏軍(1995)認為無形資源是某些不具有實物形態,能夠在一定時期內為所有者提供特定權益的資源。張慶龍(2005)認為無形資源泛指一切給企業運行帶來影響且無物質形態的經濟要素。③簡單地說,企業無形資源就是企業以某種形式獲取的,能夠為企業帶來未來收益的各種非物質條件。無形資源概念包含以下幾個要點:一是無形資源的取得方式具有多樣化,有外購、投資者投入、自主開發以及企業長期積累形成等方式。二是無形資源能夠為企業帶來未來收益,即具有經濟價值。三是無形資源是企業的各種非物質條件,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可辨認資產化資源,如專利權、商標權等,也包括至今未被確認的非資產化資源,如品牌、關系、文化資源等。
由此可見,對照以上三個相關的概念,不難得出三者的相互區別與聯系(如圖2)。無形資產概念側重于會計學意義,是無形資源的會計化和貨幣化,也是無形資本的對象化和具體化。會計中將易于貨幣化計量的可辨認無形資源視作無形資產。無形資本作為財務管理的基本要素,更偏向財務學領域概念。無形資本對無形資源進行價值化抽象,是能夠不斷產生增值的價值。而無形資源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廣義地概括企業運行中的經濟要素。無形資源比無形資產概念內涵更為寬泛,更強調資源的經濟意義。當前財務會計系統僅僅對可辯認的無形資產進行核算并對外報告,并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企業的價值來源,不利于企業信息的傳遞。無形資源的概念跳出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局限,全面討論企業價值創造的資源基礎。
二、無形資源的外延
無形資源作為一種非物質資源,學者們對其類別的劃分方式不盡相同。Annie Brooking(1998)將無形資產主要分為市場類、關系類、人力資源類、技術類、基礎結構類無形資產五大類別。吉全貴(2001)根據無形資產的性質將其分為五類:智力成果及應用類(包括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專有技術、信息網絡等)、特種權利類(如特許經營權、土地使用優惠等)、組織關系類(主要包括企業與采購、銷售等利益相關主體間的關系網絡)、信譽類以及其他類。這種類別劃分擴充了會計學中的無形資產內涵,但并沒有將主要的無形資源全面包含其中,如企業的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金建國(2001)認為無形資源從范圍上分為內部和外部資源,具體包括能力資源、企際關系資源、技術資源、文化資源、制度資源、信息資源以及其他。這種分類方法較為全面地涵蓋了無形資源的各個方面,但仍缺乏對資源類別的總體歸納。王維平、劉旭(2005)認為廣義的無形資源包括:商譽、營銷關系網絡、信息技術系統、組織文化、戰略規劃與政策、人力資源,主要是從管理學和資產經營角度來進行的分類,視角較為宏觀。筆者認為其中部分具體分類還有待探討:組織的戰略規劃與政策是建立在各項資源基礎之上的活動,是針對如何協調資源與市場環境關系以使得企業生存發展而進行的決策,不應將其劃入資源的范疇。
從已有文獻來看,不同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需要對無形資源采取不同的分類方式,企業無形資源的分類缺乏統一的體系。本文結合相關定義,將企業無形資源劃分為四大類別:知識資源、人力資源、組織資源和關系資源(如圖3)。其中,知識資源包括專利權、專有技術和信息網絡系統;人力資源包括企業家人力資源和員工資源;組織資源包括制度資源、文化資源、品牌資源等;關系資源主要包括客戶關系資源、企際關系資源和政治關系資源。
三、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
在對無形資源的概念進行界定的基礎之上,學者們也對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問題進行了思考。在“物質資本至上”的大環境下,無形資源是否對企業價值創造存在重要影響,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規范研究中,李海艦、馮麗(2004)根據勞動價值理論、資本價值理論和客戶價值理論的基本思想對價值創造機理進行闡述。其中,無形資本、人力資本、組織資本、客戶都是創造價值的關鍵因素。馮麗霞、肖一婷(2008)從內部資本市場角度分析人力資源、財務資源、信息資源和關系資源創造超額價值的方式,即人力資源配合關系、信息資源提高財務資源的價值存量和效率。
實證研究中,Rajgopa(2002)研究了電商企業中網絡資源這種無形資源的價值相關性問題,證明客戶的網絡訪問量與股價顯著正相關。Sharma(2003)認為出口型企業在成長期進行研發活動能增加市場銷售增長率,即企業在成長時期增加無形資源量能夠帶來好的市場效果。王化成等(2005)發現無形資產總量與未來業績和股價顯著正相關,投資者對無形資產相關信息的反映存在滯后性。邵紅霞、方軍雄(2006)根據不同行業上市公司披露的各種無形資產的明細信息,得出高新技術行業企業的股價與土地使用權的增加呈反相關,而與技術性無形資產量呈正相關。Lidia Oliveira(2010)發現1998年至2008年所有在葡萄牙上市的非金融企業的可辨認無形資產的價值相關性,發現商譽等無形資產與股份正相關。無論是規范分析還是實證分析方法,學者們從各個角度證明了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即無形資源對企業價值創造舉足輕重。
四、無形資源與競爭優勢
企業實現整體競爭力的首要基礎在于企業擁有的特殊能力或資源。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無形資源正在成為最有異質價值、最有活力和發展潛力的資源,合理地開發、利用、經營這些無形資源將為企業創造更持續的競爭優勢。許多學者就無形資源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問題展開了探討。
Wernerfelt(1984)開創了從企業資源角度來研究企業競爭優勢的先河,首次提出“企業資源觀”的概 念④。Haanes&Fjeld(2000)創造性地將無形資源競爭力的來源分為三個層面:一是企業家能力,表現為企業家在面對新問題和挑戰時的決策能力;二是簽訂合約能力,即企業利用資源、渠道等優勢迅速構想商業化的能力;三是經營能力,是指企業最大化其要素投入產出比的能力。劉志彪(2003)在對無形資源競爭能力進行界定的基礎上,結合移動產業發展案例將上述三種無形資源競爭力與企業發展中的探索、擴張和開發三個階段相結合,分析不同層面的無形資源競爭優勢在不同競爭層面上的作用。文章從較為宏觀的角度對競爭優勢的能力進行分類,對具體無形資源如何在不同競爭力層面上發揮作用的問題沒有進一步的分析和說明。湯湘希(2004)認為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小的依據是無形資源的質與量,根據平衡計分卡原理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分為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進而建立無形資源經營效率評價體系。結合以前學者的研究成果,筆者從戰略管理的角度分析無形資源對競爭優勢的驅動機制(如圖4)。
無形資源作為企業的資源基礎,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競爭優勢,對其產生推動作用;另一方面,無形資源結合企業戰略規劃和經營流程以獲取競爭優勢。企業通過對外部環境和市場定位分析后進行戰略發展規劃,在確定企業競爭戰略后將其流程化,以確定完成戰略目標所要進行的內外部流程設置。最后通過對資源現狀與潛力的分析,將戰略流程落實到無形資源的獲取、利用和配置的管理上,即將具體無形資源(包括知識、關系、人力和組織資源)與戰略流程配合起來以推動競爭優勢的形成。現階段相關研究缺乏將資源、戰略、流程、競爭優勢結合起來的系統分析,后續研究可就企業無形資源對競爭優勢的驅動機制問題進行系統的規范分析和實證驗證。
五、結語
綜觀國內外企業無形資源相關研究成果,研究數量較少,該研究領域仍有較大研究空間。本文對已有企業無形資源相關文獻進行總結,從無形資源內涵、外延、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無形資源與競爭優勢四個方面進行文獻梳理和評述,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 參考。
【參考文獻】
[1] 馮麗霞,肖一婷.內部資本市場超額價值創造研究——基于資源基礎理論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8(4).
[2] 賀云龍.無形資本的識別與確認[J].財經科學,2010(5).
[3] 金建國.企業無形資源的相關問題探析[J].中國軟科學,2001(8).
[4] 劉志彪.基于無形資源的競爭優勢[J].管理世界,2003(2).
[5] 羅志凱,袁龍龍.企業無形資本運營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2(4).
[6] 湯湘希.基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的無形資產經營問題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4(1).
[7] 張慶龍.對企業無形資源管理的幾點思考[J].會計之友,2005(6).
[8] 王維平.廣義無形資產及其功能分析[J].管理世界,2005(11).
[9] Barney J. Resource-based theori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ten-year retrospective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6):643-650.
[10] Marc Gruber.Configurations of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echnology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1337-1356.
[11] 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171-180.
三、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
在對無形資源的概念進行界定的基礎之上,學者們也對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問題進行了思考。在“物質資本至上”的大環境下,無形資源是否對企業價值創造存在重要影響,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規范研究中,李海艦、馮麗(2004)根據勞動價值理論、資本價值理論和客戶價值理論的基本思想對價值創造機理進行闡述。其中,無形資本、人力資本、組織資本、客戶都是創造價值的關鍵因素。馮麗霞、肖一婷(2008)從內部資本市場角度分析人力資源、財務資源、信息資源和關系資源創造超額價值的方式,即人力資源配合關系、信息資源提高財務資源的價值存量和效率。
實證研究中,Rajgopa(2002)研究了電商企業中網絡資源這種無形資源的價值相關性問題,證明客戶的網絡訪問量與股價顯著正相關。Sharma(2003)認為出口型企業在成長期進行研發活動能增加市場銷售增長率,即企業在成長時期增加無形資源量能夠帶來好的市場效果。王化成等(2005)發現無形資產總量與未來業績和股價顯著正相關,投資者對無形資產相關信息的反映存在滯后性。邵紅霞、方軍雄(2006)根據不同行業上市公司披露的各種無形資產的明細信息,得出高新技術行業企業的股價與土地使用權的增加呈反相關,而與技術性無形資產量呈正相關。Lidia Oliveira(2010)發現1998年至2008年所有在葡萄牙上市的非金融企業的可辨認無形資產的價值相關性,發現商譽等無形資產與股份正相關。無論是規范分析還是實證分析方法,學者們從各個角度證明了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即無形資源對企業價值創造舉足輕重。
四、無形資源與競爭優勢
企業實現整體競爭力的首要基礎在于企業擁有的特殊能力或資源。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無形資源正在成為最有異質價值、最有活力和發展潛力的資源,合理地開發、利用、經營這些無形資源將為企業創造更持續的競爭優勢。許多學者就無形資源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問題展開了探討。
Wernerfelt(1984)開創了從企業資源角度來研究企業競爭優勢的先河,首次提出“企業資源觀”的概 念④。Haanes&Fjeld(2000)創造性地將無形資源競爭力的來源分為三個層面:一是企業家能力,表現為企業家在面對新問題和挑戰時的決策能力;二是簽訂合約能力,即企業利用資源、渠道等優勢迅速構想商業化的能力;三是經營能力,是指企業最大化其要素投入產出比的能力。劉志彪(2003)在對無形資源競爭能力進行界定的基礎上,結合移動產業發展案例將上述三種無形資源競爭力與企業發展中的探索、擴張和開發三個階段相結合,分析不同層面的無形資源競爭優勢在不同競爭層面上的作用。文章從較為宏觀的角度對競爭優勢的能力進行分類,對具體無形資源如何在不同競爭力層面上發揮作用的問題沒有進一步的分析和說明。湯湘希(2004)認為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小的依據是無形資源的質與量,根據平衡計分卡原理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分為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進而建立無形資源經營效率評價體系。結合以前學者的研究成果,筆者從戰略管理的角度分析無形資源對競爭優勢的驅動機制(如圖4)。
無形資源作為企業的資源基礎,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競爭優勢,對其產生推動作用;另一方面,無形資源結合企業戰略規劃和經營流程以獲取競爭優勢。企業通過對外部環境和市場定位分析后進行戰略發展規劃,在確定企業競爭戰略后將其流程化,以確定完成戰略目標所要進行的內外部流程設置。最后通過對資源現狀與潛力的分析,將戰略流程落實到無形資源的獲取、利用和配置的管理上,即將具體無形資源(包括知識、關系、人力和組織資源)與戰略流程配合起來以推動競爭優勢的形成。現階段相關研究缺乏將資源、戰略、流程、競爭優勢結合起來的系統分析,后續研究可就企業無形資源對競爭優勢的驅動機制問題進行系統的規范分析和實證驗證。
五、結語
綜觀國內外企業無形資源相關研究成果,研究數量較少,該研究領域仍有較大研究空間。本文對已有企業無形資源相關文獻進行總結,從無形資源內涵、外延、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無形資源與競爭優勢四個方面進行文獻梳理和評述,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 參考。
【參考文獻】
[1] 馮麗霞,肖一婷.內部資本市場超額價值創造研究——基于資源基礎理論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8(4).
[2] 賀云龍.無形資本的識別與確認[J].財經科學,2010(5).
[3] 金建國.企業無形資源的相關問題探析[J].中國軟科學,2001(8).
[4] 劉志彪.基于無形資源的競爭優勢[J].管理世界,2003(2).
[5] 羅志凱,袁龍龍.企業無形資本運營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2(4).
[6] 湯湘希.基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的無形資產經營問題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4(1).
[7] 張慶龍.對企業無形資源管理的幾點思考[J].會計之友,2005(6).
[8] 王維平.廣義無形資產及其功能分析[J].管理世界,2005(11).
[9] Barney J. Resource-based theori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ten-year retrospective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6):643-650.
[10] Marc Gruber.Configurations of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echnology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1337-1356.
[11] 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171-180.
三、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
在對無形資源的概念進行界定的基礎之上,學者們也對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問題進行了思考。在“物質資本至上”的大環境下,無形資源是否對企業價值創造存在重要影響,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規范研究中,李海艦、馮麗(2004)根據勞動價值理論、資本價值理論和客戶價值理論的基本思想對價值創造機理進行闡述。其中,無形資本、人力資本、組織資本、客戶都是創造價值的關鍵因素。馮麗霞、肖一婷(2008)從內部資本市場角度分析人力資源、財務資源、信息資源和關系資源創造超額價值的方式,即人力資源配合關系、信息資源提高財務資源的價值存量和效率。
實證研究中,Rajgopa(2002)研究了電商企業中網絡資源這種無形資源的價值相關性問題,證明客戶的網絡訪問量與股價顯著正相關。Sharma(2003)認為出口型企業在成長期進行研發活動能增加市場銷售增長率,即企業在成長時期增加無形資源量能夠帶來好的市場效果。王化成等(2005)發現無形資產總量與未來業績和股價顯著正相關,投資者對無形資產相關信息的反映存在滯后性。邵紅霞、方軍雄(2006)根據不同行業上市公司披露的各種無形資產的明細信息,得出高新技術行業企業的股價與土地使用權的增加呈反相關,而與技術性無形資產量呈正相關。Lidia Oliveira(2010)發現1998年至2008年所有在葡萄牙上市的非金融企業的可辨認無形資產的價值相關性,發現商譽等無形資產與股份正相關。無論是規范分析還是實證分析方法,學者們從各個角度證明了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即無形資源對企業價值創造舉足輕重。
四、無形資源與競爭優勢
企業實現整體競爭力的首要基礎在于企業擁有的特殊能力或資源。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無形資源正在成為最有異質價值、最有活力和發展潛力的資源,合理地開發、利用、經營這些無形資源將為企業創造更持續的競爭優勢。許多學者就無形資源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問題展開了探討。
Wernerfelt(1984)開創了從企業資源角度來研究企業競爭優勢的先河,首次提出“企業資源觀”的概 念④。Haanes&Fjeld(2000)創造性地將無形資源競爭力的來源分為三個層面:一是企業家能力,表現為企業家在面對新問題和挑戰時的決策能力;二是簽訂合約能力,即企業利用資源、渠道等優勢迅速構想商業化的能力;三是經營能力,是指企業最大化其要素投入產出比的能力。劉志彪(2003)在對無形資源競爭能力進行界定的基礎上,結合移動產業發展案例將上述三種無形資源競爭力與企業發展中的探索、擴張和開發三個階段相結合,分析不同層面的無形資源競爭優勢在不同競爭層面上的作用。文章從較為宏觀的角度對競爭優勢的能力進行分類,對具體無形資源如何在不同競爭力層面上發揮作用的問題沒有進一步的分析和說明。湯湘希(2004)認為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小的依據是無形資源的質與量,根據平衡計分卡原理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分為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進而建立無形資源經營效率評價體系。結合以前學者的研究成果,筆者從戰略管理的角度分析無形資源對競爭優勢的驅動機制(如圖4)。
無形資源作為企業的資源基礎,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競爭優勢,對其產生推動作用;另一方面,無形資源結合企業戰略規劃和經營流程以獲取競爭優勢。企業通過對外部環境和市場定位分析后進行戰略發展規劃,在確定企業競爭戰略后將其流程化,以確定完成戰略目標所要進行的內外部流程設置。最后通過對資源現狀與潛力的分析,將戰略流程落實到無形資源的獲取、利用和配置的管理上,即將具體無形資源(包括知識、關系、人力和組織資源)與戰略流程配合起來以推動競爭優勢的形成。現階段相關研究缺乏將資源、戰略、流程、競爭優勢結合起來的系統分析,后續研究可就企業無形資源對競爭優勢的驅動機制問題進行系統的規范分析和實證驗證。
五、結語
綜觀國內外企業無形資源相關研究成果,研究數量較少,該研究領域仍有較大研究空間。本文對已有企業無形資源相關文獻進行總結,從無形資源內涵、外延、無形資源與企業價值、無形資源與競爭優勢四個方面進行文獻梳理和評述,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 參考。
【參考文獻】
[1] 馮麗霞,肖一婷.內部資本市場超額價值創造研究——基于資源基礎理論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8(4).
[2] 賀云龍.無形資本的識別與確認[J].財經科學,2010(5).
[3] 金建國.企業無形資源的相關問題探析[J].中國軟科學,2001(8).
[4] 劉志彪.基于無形資源的競爭優勢[J].管理世界,2003(2).
[5] 羅志凱,袁龍龍.企業無形資本運營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2(4).
[6] 湯湘希.基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的無形資產經營問題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4(1).
[7] 張慶龍.對企業無形資源管理的幾點思考[J].會計之友,2005(6).
[8] 王維平.廣義無形資產及其功能分析[J].管理世界,2005(11).
[9] Barney J. Resource-based theori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ten-year retrospective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6):643-650.
[10] Marc Gruber.Configurations of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echnology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1337-1356.
[11] 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17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