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星 賴 承
前一段時間,我們單位開展了“價值觀是非觀幸福觀”教育活動。活動中,我們思考著、討論著、求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常常感知、孜孜以求的幸福,究竟來自何處?
一、幸福來自信念的堅實。每當人們對人生的追求和信仰左右搖擺時,難免要經(jīng)歷持續(xù)的迷茫和困惑。幸福不像開心、刺激、舒服、暢快等感覺稍瞬即逝,而是具有持久性和厚實感。因此,堅實的信念無疑能給幸福提供最有力的支撐。回顧近代歷史,中華民族慘遭蹂躪,神州大地遍布屈辱。那時,“軟骨病”如瘟疫散播流行,一些人麻木不仁、奴顏屈膝,為富貴享樂不惜做賣國賊、發(fā)國難財。這般人精神如此“缺鈣”,生活即使再安逸、再舒適,又何談幸福?反觀無數(shù)革命志士,面對國家危亡挺身而出、前赴后繼,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艱難尋路、不懈抗爭。他們清貧疾苦卻樂觀執(zhí)著,嘗盡苦難卻書寫輝煌。如今,我們走在他們用鮮血鑄就的康莊大道上,內(nèi)心清晰地知道信仰什么主義、相信什么理論、信賴什么組織,只管堅定不移、不用苦苦追尋,只需堅信不疑、不用惶恐痛楚,這不正是幸福嗎?
二、幸福來自生活的充實。每當人們受惰性的驅(qū)使,無所事事、碌碌無為時,難免會感到空虛和落寞。通過實現(xiàn)個人價值而感到的自信和滿足,是幸福感的重要內(nèi)容。這種感覺,正蘊含在充實的生活之中。充實的生活,盡管伴著勞累、伴著辛苦,但更多的是伴著思想的進步、身體的康健、事業(yè)的成功以至理想的實現(xiàn)。作為軍人,我們不輕易說活著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但可以大膽地講:我們活著是為了做有意義的事。這些有意義的事,或許很細小,或許很繁雜,或許很艱難,但正是這些有益于國防事業(yè)的小事,筑牢了強國夢強軍夢的根基。因此,我們?nèi)裟芏鄵?dān)當一些、多辛勞一些、多付出一些,在工作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在奉獻中品味成功,即使青春逝去、年華漸老,也能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不正是幸福嗎?
三、幸福來自情感的真實。每當人們抑制真實的情感,言不由衷、強顏歡笑時,難免要感到無奈和苦楚。幸福并不單單來源于快樂和享受,它存在于情感最真實的地方。有真實情感的地方就有溫暖的親情、純真的愛情、真摯的友情,這些都是幸福彌足珍貴的源泉。有的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桌上一套、私下一套,待人不真誠、不自然,扭捏做作、虛情假意。對待這類人,我們從內(nèi)心都會敬而遠之,除了一些無關(guān)痛癢的寒暄,很難產(chǎn)生深厚的感情。所以我們倍感真情的可貴,因為真情讓人血液溫暖、讓人心靈清澈、讓人思想向善,且讓人最近最貼切地感受到幸福滋味。比如:當我們加班回家、一身疲憊時,家人心疼關(guān)切的問候;當我們小有成績、歡欣鼓舞時,一群好友會心的祝賀;當我們遭受挫折、情緒低落時,愛人溫暖體貼的擁抱,這不正是幸福嗎?
四、幸福來自內(nèi)心的踏實。每當人們做錯了事,惴惴不安、心驚肉跳時,難免要感到悔意和愧疚。一個人的內(nèi)心如果總是有上下不定的憂慮、左右為難的恍惚、瞻前顧后的算計、患得患失的猶疑,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是難以得到幸福的。內(nèi)心的坦然寧靜,需要嚴格自律來維護,不說違心話、不干虧心事、不收黑心錢,凡事不違背道德倫理、不觸犯法規(guī)紀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經(jīng)得起別人的目光,內(nèi)心才能開闊和晴朗起來,才能踏實和寧靜起來。一個自首的貪官回憶道:越收越多后,整天坐立不安,怕事情敗露、怕被人告發(fā)、怕藏臟不慎,“屋外警車一響,屋內(nèi)亂成一團”,惶惶不可終日。如此狀態(tài),可悲可笑!所以,我們?nèi)裟苷湎ё约旱那灏?、珍惜自己的自由、珍惜自己的正派,做一個正氣浩然、篤定安然、從容淡然的人,做一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這不正是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