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兆勇 周 霞
兩千多年前,孔子問弟子子夏:“汝知君之為君乎?”子夏對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孔子說:“汝知之矣!”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封建時代,孔子提出官民之間的這種“魚水關系”時至今日仍有現實意義。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人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和使命,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無私奉獻,形成了與人民群眾融洽的魚水關系和牢固的血肉聯系,才能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匯聚起推動歷史前進與發展的偉大力量。常溫中國共產黨人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繼、奮斗不息的歷史,深刻認識和理解“水失魚還是水,魚失水則后患無窮”的道理,可以始終讓我們引以為戒。
戒驕。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新中國成立前夕,為避免黨內產生因勝而驕的傾向,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要永遠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要在敵人的糖彈面前打了敗仗,防止出現因驕傲自滿、貪圖享樂、脫離群眾而導致人亡政息的危險。他把掌握全國政權比作“進京趕考”,他說共產黨決不當李自成,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當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帶著這樣清醒的認識和決心從西柏坡進北平的,60多年過去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也富起來了,但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帶領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這場考試的延續。我們的黨員干部只有把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的要求落實到履職盡責的各個環節,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繼續把這場“考試”考好,才能交出讓人民滿意的優異答卷。
戒腐。物必先腐,而后蟲生。官員腐敗、政治腐朽,將會導致執政基礎的動搖,產生阻礙社會前行的負能量,甚至出現亡黨亡國的悲劇。反對和懲治腐敗,是全黨同志和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我們的黨員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尊重制度、敬畏法律,不觸底線、不越紅線,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一事茍,則無不茍矣”,要在全社會培育樹立起反對貪腐、清正廉潔的價值理念,使清風正氣得到弘揚,不斷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讓干部的清正、政府的清廉和政治的清明來引領社會正能量的發揮。
戒奢。成由勤儉敗由奢。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心系群眾、埋頭苦干,群眾就會贊許你、擁護你、追隨你;不務正事、驕奢淫逸,群眾就會痛恨你、反對你、遠離你。“奢靡之始,危亡之漸”,黨員干部要牢記古訓,徹底排查人民反映強烈的精神懈怠、不思進取,追名逐利、貪圖享樂,燈紅酒綠、縱情聲色的作風之弊;堅決清除群眾深惡痛絕的鋪張浪費、揮霍無度,生活奢華、驕奢淫逸,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的行為之垢。官行之,民必效之。在取得建設和發展巨大成就的今天,我們仍要倡導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身體力行地精打細算、勤儉辦一切事情;要克服及時行樂思想,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讓享樂主義等浮灰暗塵在艱苦奮斗之勁風面前蕩然無存。
戒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重視學習和實踐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一條成功經驗,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和實踐就沒有止境。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任務。黨員干部要有能力不足、本領不夠的危機感,與時俱進,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識素養,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要堅持真抓實干,求真務實,就是要求科學之真、務發展之實,求規律之真、務為民之實,求理論之真、務創新之實,在知識經濟時代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心系群眾則如魚得水。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革、經濟怎么發展,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獨特優勢不能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不能變。懷為民之心、走務實之路、修清廉之形,只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斷從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