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弘
基層部隊如何搞好黨史軍史教育
●張 弘
黨史軍史教育是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基礎教育和長期任務,對于努力實現我軍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目標,培育廣大官兵的戰斗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基層部隊對黨史軍史教育比較重視,抓得很緊,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內容比較零碎、方式相對單一、組織開展不經常等問題,如何挖掘和利用好黨史軍史教育資源,打牢基層官兵的思想根基呢?
目前,基層政治教育內容比較多,教育時間有限,而黨史軍史知識量很大,組織學習需要大量時間。因此,必須靈活選擇教育時機,在有限時間內出效益。一是結合重要紀念日開展教育。抓住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廣泛開展“歷史上的今天”學習活動,通過播放小廣播、制作小掛歷、編寫小故事,加深官兵對歷史事件的了解掌握;抓住重要歷史人物紀念日,宣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通過讀經典書籍、看經典電影、唱經典歌曲、講經典故事、學經典戰例等活動,既緬懷先輩,又汲取營養,加深官兵學習黨史軍史的印象。二是結合大項任務開展教育。部隊執行大項任務,對官兵的作風紀律、戰斗精神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把黨史軍史教育與執行大項任務結合起來,通過任務間隙講戰斗英模先進事跡、駐訓期間講擁政愛民典型事例等活動,既有效落實教育內容,又讓官兵感同身受,產生較好的效果。三是結合單位全面建設開展教育。把研究解決單位建設遇到的問題和黨史軍史學習聯系起來,廣泛開展“我向黨史軍史學一計”活動,切實做到以史為鑒、以史鑒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實現學習教育經常性,又用鮮活的事例向官兵證明學習黨史軍史的重要性。
黨史軍史內容豐富,面面俱到會貪多消化不了。在教育內容安排上必須精心籌劃、去粗取精,既要涵蓋全貌,又要突出重點,還要實在管用。一是要形成清晰主線。對黨史軍史各類教材資料進行整合提煉,緊緊圍繞我黨我軍發展壯大的歷史軌跡,挑選推動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為基本教育內容,匯編成條目清晰、內容系統的教案,使之能在官兵思想中形成比較清晰的脈絡,便于記憶、理解和消化。二是要緊貼國情軍情。緊緊圍繞國情軍情設置教育內容,重點突出對歷史發展必然性的講解,使官兵更加理解和信服我黨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出臺和我軍建設規劃、戰略決策的確立實施,堅定廣大官兵忠誠于黨、獻身使命的政治信念。三是要挖掘特有歷史。在完善軍史、師史、旅史、團史的基礎上,要重視加強營史、連史的挖掘、梳理與編寫,并將其充實到黨史軍史教育過程中,用本部隊的光榮歷史和英模人物激勵廣大官兵自覺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并促使他們努力實現新形勢下的“軍旅夢”、“強軍夢”。四是要建立常學機制。把黨史軍史學習作為基層官兵理論學習的一項基本要求與長期任務,引導他們認真學習黨的歷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全面了解軍隊發展歷程,不斷增強建設部隊的信心和責任;把黨史軍史作為基層官兵教育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請部隊首長、軍史專家授課輔導,讓大家從黨史軍史中汲取營養;把我黨我軍優良傳統教育納入基層政治教育計劃,集中編寫黨史軍史系列輔導提綱,作為基層官兵教育的主要內容,建立黨史軍史常學機制,貫穿全年開展教育。
當前,官兵文化程度普遍提高,視野較為開闊,思維比較敏捷,喜歡潮流、熱衷時尚。因此,在形式方法上必須突破創新、靈活多變,著力增強學習教育的實效性與吸引力。一是采取“通俗化”教育。把紛繁復雜的史料通俗化,讓官兵喜歡學、樂于鉆、勤奮研。用精煉化的文字概括歷史,用形象化語言“翻譯”歷史,用真實鏡頭解讀歷史,編寫趣味生動、簡明扼要、形象直觀的歷史簡明讀物,把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史料變得通俗易懂、生動感人,吸引官兵主動學、勤于學。二是運用“講壇式”語言。鼓勵政工干部在確保觀點鮮明正確的基礎上借鑒“百家講壇”、《苦難輝煌》等作品的語言風格,用幽默、活潑、通俗的語言來給廣大戰士講授黨史軍史課,增強授課吸引力與感染力;廣泛開展“兵言兵語話歷史”活動,讓每名官兵都有機會走上講臺,激發廣大官兵參與黨史軍史學習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開展“場館式”教學。把黨史軍史教育課堂搬到紀念廣場、博物館、軍史館、榮譽室等場所,既緬懷先烈又接受教育,在身臨其境中讓官兵觸景生情、睹物思史、知史明理,加深對黨史軍史的理解與感悟。四是充實“專家式”教員。邀請軍地知名專家學者到部隊開設黨史軍史講座,發揮他們的“明星效應”;把干休所的老前輩請到部隊為青年官兵講述他們以前的戰斗故事和人生經歷,提升黨史軍史教育的真實度。
黨史軍史教育配合活動應在結合滲透、創新形式、注重實效上下功夫。一是要充滿“史”味。組織官兵讀史書、看史劇、游紅色圣地、走紅色道路,開展談讀史心得、寫史劇影評、感紅色旅游活動,突出歷史厚重感,力求在官兵思想上打下深刻烙印。二是要突出“軍”味。廣泛開展“學黨史軍史、為強軍獻策”、“學戰斗英模、練打贏本領”等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比武競賽,用學習黨史軍史的效果激發廣大官兵的練兵熱情,用轟轟烈烈的練兵活動深化教育效果。通過櫥窗燈箱、宣傳展板、石碑雕塑等多種形式載體,建設歷史榮譽廣場、紅色文化長廊、典型標兵走廊,營造文化育人環境,切實把黨史軍史凝固為軍營文化景觀、結晶為精神食糧。三是要具有“新”味。適應官兵審美需求、欣賞情趣、娛樂心理的新變化,以部隊光輝的征戰歷程為主線開發《拂曉尖兵》、《征程》等軍事游戲,以部隊歷史上的英模人物和身邊先進典型為原型制作軍營動漫影片,開展“我向歷史學什么、英模教我干什么、革命傳統怎么傳”網上討論交流活動,實現從“你講我聽、我說你記”的平面教育方式向游戲、動漫、DV為一體的立體式格局轉變,讓官兵在寓教于樂中得到啟發和教育。四是要注重“香”味。為方便基層廣大官兵學習黨史軍史資料的共享,充分發揮政工網信息儲存量大、內容更新快、互動交流活的優勢,打破以往學習了解黨史軍史知識從書本上查、聽知情人講、到實地看的傳統方式,建設網上數字史館、黨史軍史數據庫、紅色資源等網站,拓展學習渠道,擴大學習范圍,實現資源共享,官兵足不出戶輕點鼠標,就能接受黨史軍史知識的教育熏陶。
(作者單位:68221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