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白云
做好實戰化訓練中青年官兵的心理服務工作
●鄧白云
當前處于一線的青年官兵訓練強度不斷增大,工作生活經常處于高壓狀態,如果不及時疏導減壓,容易誘發心理疾病,影響部隊實戰化訓練,甚至削弱部隊戰斗力。為此,有效把握青年官兵的心理變化規律,有針對性地做好實戰化訓練中的心理服務工作,是亟待解決的一個緊迫而嚴峻的現實問題。
實戰訓練動用裝備多、發射實彈多、不安全因素多,工作節奏快、情況變化大、官兵常常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這樣的訓練環境易給參訓官兵帶來多種心理沖擊。
一是緊張心理。當前,隨著部隊實戰化訓練的推進,新課目增多,組訓難度加大,應急反應快速,對官兵綜合素質要求更高、訓練標準更嚴。個別官兵因知識水平有限、反應遲鈍、體質較差等客觀因素,一時難以承受實戰環境的考驗,常常表現出精神緊張、心跳加速,訓練動作變形,晚上失眠多夢,甚至有的一聽到集合哨聲頭皮就發麻。
二是畏懼心理。隨著新戰法的研練推進、新裝備的投入使用,特別是伴隨著一些帶實戰背景的課目訓練,如遠洋護航、中外軍演、實投實爆,訓練中濃煙、高溫、爆炸、噪音、腐蝕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質的大量存在,大大加重了參訓官兵的心理承受負荷,部分心理脆弱、初上戰位的青年官兵會表現出不知所措、身體發抖、行動緩慢、束手束腳等現象。
三是消極心理。由于實戰訓練課目難、目標高、時間長、強度大、要求嚴,官兵經常處在緊張狀態,有時有的課目訓練還易造成傷病,加之訓練環境艱苦、訓練方法單一、文化生活單調,部分官兵覺得訓練枯燥乏味,生理心理疲憊,“干什么都沒勁”,產生了消極懶惰混日子的思想。
四是失衡心理。青年官兵中婚戀問題、住房問題、子女上學、家屬下崗、親屬患病等實際困難比較普遍,經濟和心理壓力都相對較大。長期參與實戰化訓練的青年官兵,相比其他部隊人員和地方同齡人來說,訓練更苦,奉獻更多,危險更大,如果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少數官兵就會心理失衡,覺得生活不公平。
心理問題雖然只是發生在部分官兵身上,但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化解,必然會帶來多重不利影響和危害。
一是影響戰斗精神培樹。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官兵有了心理問題,不僅會帶來不良情緒反應,而且會動搖官兵的理想信念,造成認識上的偏差、情緒上的波動、意志上的消沉,逐漸影響到官兵的人生態度、思想觀點、言語行為,不利于官兵戰斗精神的培育,不利于官兵樹立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不利于官兵牢記強軍目標、獻身強軍實踐。
二是影響官兵成長進步。良好的心理品質、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官兵成長進步的基石。不健康、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將會導致官兵不能客觀地正視現實問題,正確地對待組織分工,積極地投身強軍實踐;不能保持堅貞的革命氣節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始終如一地追求個人理想抱負,自覺地處理好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最終影響個人事業發展和家庭幸福。
三是影響部隊戰斗力生成。官兵的心理素質是構成戰斗力的重要因素。縱觀古今中外戰爭,一些軍隊一戰即潰、不戰而降,往往不是武器裝備落后,而是軍心被瓦解,無力再戰、無心再戰。尤其是現代戰爭條件下,面對高精尖武器,官兵如果不具備堅定沉著、勇敢頑強、不怕犧牲等過硬心理素質,將難以承受強烈的心理沖擊和打擊,特別是在體力極度消耗的情況下,會很快喪失戰斗的勇氣和信心,無法實現打贏目標。
四是影響部隊安全穩定。大量事故案件表明,不良情緒郁積、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化解是事故案件的直接誘因。近年來部隊在實戰化訓練下,受環境條件制約,部分官兵面對發展受限、婚姻受挫、親人變故等精神打擊,容易心理失衡、煩躁不安、抑郁偏執。若自我調控能力弱,心理疏導不到位,極易導致情緒失控,走上極端,甚至違法犯罪,給部隊建設造成較大危害,給本人和家庭帶來很大痛苦。
心理預防工作直接關系軍心士氣,關系部隊安全穩定,關系戰斗力建設。當前,部隊著眼實戰化要求,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標準,緊鑼密鼓地開展各項軍事訓練,加緊生成戰斗力,對心理預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有效預防和消除青年官兵實戰化訓練下心理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防”上下功夫。解決官兵心理問題,要將關口前移,在預防上下功夫。首先,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官兵心理防線。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官兵,使官兵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分析形勢、更新觀念、指導工作,牢固樹立忠誠于黨、當兵打仗、奉獻光榮的思想,真正使能打仗、打勝仗成為軍營最強音。其次,要強化適應性訓練,培養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質。要緊緊圍繞訓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題輔導,通過剖析典型案例,引導官兵認清煩躁、抑郁等不良心理的危害;通過講解示范,使官兵掌握自我調控的基本方法;通過開展戰場心理適應能力訓練,磨練官兵意志品質。再次,要強化戰斗精神培育,提高官兵的心理自控能力。一線官兵是殺敵的主力,是戰斗力的刀鋒,必須強化其戰斗精神,使其以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勇于面對困難挫折,勇于面對艱苦環境,勇于面對繁重的戰備訓練。著眼新形勢新使命新要求,堅持以戰斗書籍、戰斗格言、戰斗歌曲、戰斗影片等為抓手,鍛造有品質、有擔當、有血性的現代軍人。
(二)在“疏”上下功夫。對于實戰化訓練中官兵出現的心理問題,形成疏導機制,確保疏導行之有效。首先,組織要健全。參加實戰化訓練的部隊政工領導要高度重視,充分利用心理骨干的優勢,著力打造一支政治機關領導、基層政工干部、醫務人員、心理骨干“四位一體”的心理咨詢隊伍,做到團有心理咨詢室、營有輔導組、連有咨詢員,確保組織健全、培訓經常、業務熟練,能夠在實戰化訓練中有效開展心理服務工作。其次,制度要落實。要嚴格落實學習教育制度,提高官兵認知水平,培養官兵處變不驚、沉著冷靜、鎮定自若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嚴格落實分析研究制度,堅持定期開展心理調查和測試,分析官兵的心理狀態,制定心理疏導計劃,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解決教育疏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嚴格落實心理疏導制度,堅持科學籌劃,緊貼實戰化訓練任務,制定計劃安排、心理教育、骨干培訓、疏導原則、疏導方法、特定群眾疏導方式、特殊時期心理疏導方法,把心理疏導滲透到實戰化訓練與工作生活的全過程。再次,方法要適用。心理疏導工作要對癥下藥,方法要多樣、管用。通過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邀請軍地心理專家,定期為官兵舉辦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宣傳心理知識;通過“骨干會”、“心理成長班務會”、“戰時心理會診會”、教育形勢分析會,及早把官兵思想變化摸清楚;注重發揮軍營文化有利資源優勢,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小游戲,編排“心理小品”,有效緩解訓練期間官兵的心理壓力;利用網絡、心理軟件,開啟“心理在線”網頁,開通“心理咨詢”熱線,開設“親情話吧”,通過心理知識平臺、網上論壇、電話連線交流情感,幫助官兵克服羞澀心理,解除官兵心理困惑。
(三)在“治”上下功夫。對于嚴重的心理問題,要敢于面對,積極治療。首先,發現要及時。結合實戰化訓練不同階段,對表現出失眠、緊張、焦慮、煩躁、畏懼、憂郁等反常現象的官兵,采取問卷調查、座談交流、骨干反饋等方式,了解其性格特征,分析其心理變化規律。結合對官兵日常行為習慣、身體狀況等方面的觀察記錄,對官兵進行心理測評分析,并建立心理檔案數據庫,為今后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療提供依據。其次,減壓要科學。對青年官兵在實戰化訓練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積極干預引導,轉移注意力,科學減壓。在日常訓練間隙,通過大聲呼喊、跑跑跳跳、做做游戲等方法,調節氛圍,緩解壓力;在常規訓練中,增設滾輪胎、背沙袋、扛圓木和越障礙等培養“精氣神”訓練項目,引導官兵挑戰極限,磨練意志,激發潛力;在近似實戰訓練中,架設火障、點燃發煙罐、實施噪音干擾、布設雷區、引爆炸點等,讓官兵體驗心理震撼和沖擊。通過心理干預引導、運用科學方法對官兵調整減壓,增強“心理抗體”,解決常見的緊張、焦慮、失眠、煩躁、畏懼等問題,使官兵時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昂揚的戰斗熱情。再次,關心要到位。采取多種具體措施為實戰化訓練中的青年官兵排憂解難。積極開展文體活動,使官兵緊張的情緒得到合理的釋放;每周安排一定時間用于官兵處理個人事務,防止任務安排過滿過急;重大演習期間,淋浴車逐點保障,開設“野營超市”,有效滿足官兵生活所需;安排專人幫助解決家庭涉法問題,看望慰問有特殊困難的官兵親屬,排解官兵后顧之憂;對心理問題較重的官兵,端正對他們的根本態度,需送院治療的要及時送治,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作者系海軍航空兵學院保衛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