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彬 陳 曦
基層心理訓練亟待克服三種錯誤傾向
●田 彬 陳 曦
心理訓練在基層廣泛開展,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成果,但基層心理訓練還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錯誤理念,以及訓練時間沒有保障、內容設置不夠合理、專業人才缺乏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鞏固基層心理訓練取得的成果,推進基層心理訓練工作的深入開展,切實增強基層心理訓練的效果,一定要克服當前基層心理訓練中存在的三種錯誤傾向。
一是心理訓練“展示化”的傾向。當前,許多基層單位都建起了軍人心理行為訓練場,投入的資金少則十幾萬,多則數十萬,但大量的資金投入卻沒有產生相應的效益。在調研中發現,基層軍人心理行為訓練場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存在著“平時訓練基本不用,領導檢查臨時用一用,匯報材料里經常用”的現象。這使得心理訓練成為展示匯報的一項重要內容,卻沒有真正發揮鍛煉官兵心理品質、提高官兵心理素質的重要作用。這一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部隊領導干部的消極安全觀。依托心理行為訓練場的大部分心理訓練項目(如凌空跨越、飛躍自我等)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組織不嚴密就會出現人員傷亡。為避免傷亡事件的發生,領導干部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選擇不組織相關訓練。
二是心理訓練“游戲化”的傾向。愛玩是人的天性。也正因為如此,在心理訓練中適當地引入一些具有游戲性質的活動,可以極大地調動廣大官兵的參訓熱情和參與程度。游戲性活動的引入,本身可以讓廣大基層官兵在歡愉的情緒中釋放壓力,達到促進心理健康的目的;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通過游戲活動,讓廣大官兵產生強烈的心理體驗、有所感悟,促進官兵心理素質的提升。但當前有些基層干部在組織開展心理訓練的過程中,純粹把心理訓練當成了游戲活動。在調研中,基層干部對心理訓練的最多表述就是“心理訓練不就是做做游戲嘛!”這一錯誤認識,一方面制約了心理訓練在基層的深入開展,另一方面有違心理訓練的根本目的。這一傾向出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心理訓練專業人才的缺乏。由于專業人員的缺乏,基層干部在組織心理訓練時往往只停留在活動本身,而忽視了心理訓練中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交流分享和引導總結。交流分享是心理訓練的核心。通過交流分享,參訓官兵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在訓練中的所感、所悟;通過交流分享,參訓官兵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啟發;通過交流分享,參訓官兵可以聯系實際進行反思,從而取得進步。引導總結則是心理訓練組織者將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認知感受進行引導,用符合心理學原理的理念進行科學的總結。這一過程主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進一步加深參訓官兵對訓練意義的認識,從而將訓練中的收獲融入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引導總結和交流分享往往交叉進行,進行適時的引導,做出精辟的點評,講述風趣的故事,不僅能使訓練氛圍活躍,而且也能使參訓官兵牢記在心。
三是心理訓練“技能化”的傾向。當前,基層心理訓練過程中存在著“重訓練結果達成,輕訓練過程體驗”的技能化傾向,主要表現為參訓官兵以訓練任務的達成為第一要義,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達成任務的技能上,而忽視了在達成任務過程中每位參訓人員內心感受的變化。這種技能化傾向相較于前兩種傾向危害更為嚴重。如果說前兩種傾向還能通過轉變觀念、增加人員培訓等方式比較容易解決的話,那么技能化傾向的解決就要相對困難得多。從觀念上來看,組織者并不排斥心理訓練,可能還很熱衷于開展心理訓練活動。表面看起來心理訓練搞得如火如荼,但卻完全沒有達到心理訓練的目的。例如,在觀摩某部表演“合力沖擊”這個項目時,幾個參訓士兵三下五除二就翻越了4.8米的高墻,他們翻墻的技術很好,動作完成得也非常干凈利落,但怎么看就是不像心理訓練。套用法國指揮大師迪圖瓦在廣東國際音樂夏令營上的一句話:我們基層官兵的技術確實很好,但沒有心靈體驗的訓練是毫無意義的……,這樣下去,心理訓練必定不會在基層走得太遠。
【作者系南京政治學院軍事心理學教研室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