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健
如何搞好基層新聞報道工作
●馬 健
隨著政工網廣泛進班到排,官兵學網用網氛圍不斷濃厚,官兵人人成為宣傳員、報道員、評論員,部隊新聞報道工作呈現出新氣象。但調查發現,部分官兵寫稿投稿熱情很高,但有的思想認識層次較低,理論素養不深厚,寫作能力偏弱,文章切入點不新、立足點不準、閃光點不亮等問題,制約了新聞報道工作的開展。新聞報道工作核心是“新”,源泉是“聞”,抓手是“報”,制度是“道”,要著力建立一套重點突出、措施有力的運行機制,有效促進基層新聞報道工作。
一、核心是“新”,展現事實亮點,要視角獨特、標題新穎、內容深遠。新聞報道不僅要體現事件新,更多的是要追求思想新。創新的工作方法、獨特的觀察視角、鮮活的思想,都能夠引起編輯的興趣。新聞的思想新,要抓好三個突出:一是視角獨特。角度的新意是衡量新聞價值的主要因素,最能展現活力。新聞報道員要認真觀察分析新聞的各個方面,綜合衡量,選取最有新意的角度入手以吸引觀眾。二是標題新穎。新穎的標題是稿件通過審核的敲門磚,新聞報道員需要提煉新聞的主題思想,凝聚為朗朗上口或是充滿懸疑的標題,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引發閱讀的欲望。三是內容深遠。基層報道往往都是發生在官兵身邊最普通的事件,但是小事件通常蘊含大道理。新聞報道員要能夠透過平凡的事件看清本質,找出事件中的新聞亮點,通過思維的火花打動觀眾,引發思想上的共鳴。
二、源泉是“聞”,探尋來源線索,要敏感聽、深挖掘、專項探。“聞”是第一手工作,古人寫詩作畫講究“功夫在筆外”,這里的“筆外”就是“聞”,就是材料的來源和素材的挖掘。一要敏感聽。如同雄鷹捕捉獵物時敏銳的目光一般,新聞報道員的神經應當隨時處于發現狀態。多看、多聽、多想,及時發現、提煉身邊的新聞原型,利用好身邊的新聞材料。二要深挖掘。新聞寫作只有通過不斷思考與挖掘身邊的平凡事,方能把隱藏在平常事件中蘊含的正能量挖掘出并展現給廣大讀者。三要專項探。新聞報道員要有目的地尋找新聞材料,諸如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需要大力宣傳的主題,作為新聞報道員要像聚焦燈一般把目光緊盯在身邊有關宣傳主題的人和事,當好“指明燈”。
三、抓手是“報”,注重能力培養,要勤奮好學、多記多寫、善于總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想寫好新聞報道就要注重在點滴中提高自身能力。一要勤奮好學。“學別人的稿子,寫自己的報道”,對于培養新聞報道員來說,學習借鑒別人的寫作思路、手法和用詞、用語,多反思自身的不足,摸索改進的方法,能夠盡快提高能力,創新寫作思想和角度。每天利用讀報時間閱讀《解放軍報》等報刊,學習其中精華、摘抄優秀稿件,培養自己的寫作意識,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二要多記多寫。“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新聞寫作同樣如此,多寫多作才能有所作為。要制定好每周的寫作量,無論工作多忙都要持之以恒地堅持,方可有所建樹。三要善于總結。提高新聞寫作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總結自己存在的不足,新聞報道三分靠寫,七分靠改。通過總結可以發現并改進自己在標題、結構或是語句中需要推敲的地方,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四、制度是“道”,建立完善機制,要目標明確、工作有序、講評經常。抓新聞報道工作貴在經常,難在持久,必須建立一套正規化系統化的制度機制,保障各項工作步入正軌,理順通道,強化自覺,形成一種內在習慣。一是目標明確。正如遠航時需要燈塔一樣,新聞報道工作也需要整體的規劃、明確的分工,確保人人有指標、月月有任務。通過具體的目標數字牽引宣傳工作,給后進者壓力、先進者動力。二是工作有序。指定專人負責攝影攝像、稿件撰寫,確保每個連隊都有2—3名新聞報道員,做到及時搜索典型、挖掘線索、形成稿件,通過流水線式工作方法提高報道工作質量;制定《新聞報道工作量化表》,及時進行監督掌控。三是講評經常。實行“每周一講評、每月一盤點”制度,自上而下定期召開政工會、新聞線索會等,專題講評部署新聞報道工作情況,落實獎懲辦法,組織新聞報道員交流體會和示范講解,明確差距、催生動力。
【作者系73071部隊55分隊教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