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秉剛 張 博
搞好攝影活動豐富軍營文化
●顏秉剛 張 博
攝影是豐富軍營文化的重要手段和載體。特別是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攝影的普及度越來越高,部隊政工干部要更好地運用攝影豐富文化活動。
攝影可以真實地記錄生活的瞬間,它不僅能留下官兵軍旅生涯的珍貴記憶,而且能用無聲的語言,訴說軍營當中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第一,軍旅回憶珍貴,讓攝影成為記錄成長的“本子”。軍旅生涯對于每名軍人都是一份珍貴的成長記憶,政工干部應該充分發揮攝影活動的記錄功能,促使官兵的軍營記憶物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成長故事集”:遇到挫折時拿出當初入伍宣誓的照片,再看看自己面對軍旗的堅定目光;值崗執勤沒法回家就給父母寄去一張立功受獎的榮譽照,與父母一起分享成長的喜悅;年老了拿出意氣風發的軍裝照,鼓勵子孫后代繼續報國參軍……政工干部積極開展攝影活動可以幫助官兵記錄軍旅生涯的成長點滴,這些點滴的瞬間必將成為官兵最寶貴的回憶。第二,軍人情感內斂,讓攝影成為表白內心的“窗子”。多數軍人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感情,但嚴肅的外表下面,內心卻常常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情感。用攝影捕捉他們內心情感的流露,最能反映軍人內心中真實的一面。攝影作品《英雄探妻》是一幅典型的代表作,畫面中的邊防軍人胸前掛滿軍功章,臉上卻沒有一絲笑容,因為他身旁就是妻子的孤墳。他緊閉雙眼、緊咬牙關的面部表情,讓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悲傷背后的那種堅毅與堅強,給人無比的震撼。此時此刻,再悲愴的歌聲也唱不出邊防軍人思念亡妻的哀痛,再細致的畫筆也勾勒不出邊防軍人在亡妻墓前堅毅的面龐,可攝影卻用最真實的鏡頭記錄下最感人的瞬間,將邊防軍人此時此刻“舍小家保大家”的大愛展現得淋漓盡致,可謂一圖勝千言。第三,軍營故事平凡,讓攝影成為透視非凡的“鏡子”。基層官兵與艱苦生活為伴,但政工干部應從官兵平凡的艱苦生活中挖掘出非凡的精神。在當前多元化的文化潮流中,“有圖有真相”的看圖說事更具說服力。政工干部應該通過攝影,將官兵這種高尚的奉獻情懷展現出來。2013年春節前夕,一張邊防戰士在零下50攝氏度邊境站崗、頭部護具結冰的攝影作品,吸引了數萬網民的目光,網民稱這位戰士的眼神是“中國最美眼神”。作品中戰士眼神平靜,沒有任何寒凍的痛楚,在冰雪中站崗,他們早已習以為常。一個邊防戰士的照片,就這樣展現出了中國軍人為了保家衛國,而將艱苦生活過成了平常日子的高尚情懷。
一要激發官兵興趣,讓攝影“熱”起來。基層部隊日常訓練任務重,無法拿出大量的時間開展與攝影相關的活動,因此激發基層官兵的興趣尤為重要。政工干部可以通過優秀攝影作品帶來的震撼,對官兵的興趣點進行刺激,讓官兵好奇為什么這張照片能震撼人?該怎么拍出這么富有震撼力的照片?鼓勵官兵利用業余時間主動學習攝影技巧,促使官兵能把攝影當作一項經常開展的業余文化活動。同時應該營造良好氛圍,廣泛開展優秀攝影作品評選活動,動員官兵爭當軍營“拍客”、記錄精彩瞬間。結合政治教育、黨團活動等時機,組織“最佳攝影師”評比和“攝影秀”活動,調動官兵參與熱情。二要加強技能培養,讓攝影“用”起來。軍營中的新聞記者不乏攝影高手,基層單位應充分挖掘內部人才,用好黨團活動等教育時間,邀請本單位或兄弟單位的攝影高手進行經驗交流,利用互幫互助的開班教學,引導官兵更多地接觸到攝影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同時,照片好不好,比比才知道。因此,基層部隊應鼓勵攝影骨干多參與比賽,拿獎獲獎是其次,在與別人的交流中提高自己才是主要目的。部隊也可以組織自己的“影展”,將官兵平日里的照片拿出來曬一曬,互相學習拍攝技巧,交流拍攝經驗,在比學趕幫中超越自身。三要完善活動機制,讓攝影“轉”起來。為了保障攝影活動的開展,基層單位應堅持以條令條例、保密法規為依據,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攝影活動管理規定》《攝影活動手冊》等規章制度,合理細化安排,精心策劃單位的攝影活動,保證攝影活動有章可循。同時,細致規范攝影活動流程環節,爭取把每一次攝影活動辦成事先有決策、事后有總結的文化活動,讓科學的機制保障攝影活動健康開展。攝影最大的隱患在于失泄密,因此保密工作是攝影活動的重中之重。部隊政工干部應該時刻提醒官兵緊繃保密這根弦,在網絡室、連隊宣傳欄等場所張貼保密警示語,抓住每一個可利用的教育環節,培育官兵對攝影保密的高度重視。
【作者系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工程師、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