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彥杰 郝利勇
有效破解隨軍家屬就業安置難題
●賀彥杰 郝利勇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省軍區批轉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關于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的實施意見》,為破解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難題提供了有效抓手。
一、創新軍地共管領導模式。我們創新軍地共管領導模式做好隨軍家屬安置工作:一是成立領導組織。省里成立由軍地領導共同組成的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省長親自掛帥,省軍區政委、省政府分管人事副省長任副組長,省委組織部和省編辦、人社廳等10個廳(局、辦)領導和2個駐豫部隊政治部領導任小組成員。小組辦公室設在省人社廳并由廳長任辦公室主任。要求各地相應成立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領導小組。二是明確職責分工。明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部署、督辦和檢查全省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問題;省人社廳是全省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的主管機關,負責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計劃編制及督導落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計劃下達;各級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計劃中行政、事業編制落實。對其他成員單位依據工作職責細化責任分工,確保隨軍家屬安置工作責任有人擔、事事有人管。三是建立工作機制。建立定期安置和信息互通機制。明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實行計劃管理,每年至少集中辦理1次;明確各級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領導小組每年要在年初、年中、年底分別集中召開一次會議,布置工作、檢查督導、總結通報。
二、創新行政安置主導模式。從河南省駐軍部隊隨軍家屬待安置情況看,隨軍前有工作的占四分之一,為確保這部分人能安置好,我們注重考慮部隊安置需求和地方安置能力做工作:一是區分類型明確。要求公務員身份隨軍家屬在辦理隨軍后3年內要給予對口安置,事業編身份隨軍家屬每年安置數量不少于省轄市當年空出事業編制總數的 10%至20%,國有、國有控股和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企業新招錄職工時拿出 10%至20%的比例聘用隨軍家屬。同時明確部隊駐地垂直管理單位編制空缺時,應優先用于安排在本系統工作的隨軍家屬。二是合理下達計劃。省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辦公室確定年度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計劃后,省軍區系統將計劃分解下達到駐軍團以上單位,團以上單位政治機關根據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計劃研究上報擬安置對象,經省軍區系統政治機關初審后報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查,組織部門、機構編制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根據隨軍家屬情況研究確定接收單位,會同財政部門辦理相關手續。三是確定完成時限。對于隨軍前在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的家屬,接收單位明確人員后要在6個月內辦理接收手續。
三、創新市場調節疏導模式。我們充分利用市場這個杠桿,積極鼓勵和扶持隨軍家屬自主創業:一是做到“三優先”。國家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編制空缺或有用工需求時,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隨軍家屬;隨軍家屬參加國家行政、事業、企業工作人員公開招聘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聘)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就業困難的隨軍家屬納入政府就業扶持范圍,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就業困難的隨軍家屬。二是做到“兩減免”。鼓勵隨軍家屬自主創業,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隨軍家屬3年內免征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對開辦文化娛樂業經營實體的隨軍家屬免收1年管理費。三是做到“兩補貼”。對參加職業培訓的隨軍家屬,每年可享受一次職業培訓補貼;對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由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四是做到“兩保障”。要求各地政府為隨軍未就業家屬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并明確從2015年起原則上不低于當地失業金標準;為隨軍家屬辦理養老保險,明確隨軍家屬參加養老保險亦可按照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地方養老保險。
四、創新量化考評督導模式。我們主要是做到“三掛鉤”確保責任到人、落實到位:一是與評選雙擁模范城(縣)掛鉤。把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納入黨管武裝考核和軍地雙擁共建內容,明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率達不到90%的不得評為雙擁模范城(縣)。二是與人事審批事項掛鉤。省成立由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軍區政治部組成的聯合督導小組,對各省轄市落實隨軍家屬就業安置情況定期檢查督導,對不按計劃接收隨軍家屬的單位,暫停機構編制審批、人員調動、錄(聘)用、職稱考試和評聘等人事審批事項,取消文明單位評選資格。三是與安置資格掛鉤。對因個人原因不按時到安置單位報到的隨軍家屬,取消當年度安置資格,3年內不予安置;對弄虛作假的隨軍家屬,取消安置資格,并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
【作者系河南省軍區干部處處長、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