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祥敏 王慶忠 劉崇政 楊紅 賴衛
貴州地方辣椒優異種質資源介紹
凃祥敏 王慶忠 劉崇政 楊紅 賴衛
本欄目特約主持:孔祥義
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熱帶瓜菜、植物保護研究室主任,科研與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三亞市農業科技110聯合會會長。主要從事南繁地區病蟲害防控技術研究及推廣工作。先后主持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項,參與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項,國家現代西瓜甜瓜產業技術體系科研專項1項,南繁轉基因專項1項,農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海南專題1項,主持海南省熱帶農業有害生物檢測監控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1項,海南省重點科技項目1項,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主持市重點科技項目3項,市農業科技110項目6項。
獲得科研成果4項,其中農業部神農獎三等獎1項,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獎一等獎1項,三亞市科技獎一等獎2項;建立地方標準1項,參編書籍3冊,發表文章20多篇。獲得國家科技部優秀科技特派員及三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導讀:貴州辣椒生產主要有干辣椒和鮮辣椒兩種,當地辣椒種質資源分布廣泛、類型多樣,優質品種資源豐富,高VC含量和高干物質含量品種比重較大,不乏高品質的干鮮兩用品種。筆者介紹了福泉線椒、綏陽朝天椒等9個優良干鮮兩用品種和適宜鮮食及作泡椒的品種羅甸白辣椒。

花溪黨武辣椒
辣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蔬菜和調味品之一。貴州是我國著名的嗜辣省份,辣椒種植歷史悠久,貴州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加工經驗,其辣椒產品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貴州辣椒品種資源豐富,其中不乏高品質的品種材料,在辣椒品質育種及多樣性育種方面資源優勢明顯。貴州部分干辣椒品種色澤紅潤,油分重,香味濃,辣味適中[1]。
地方品種是長期人工選擇與自然淘汰的產物,對本地的氣候、土壤、耕作條件及消費習慣有高度的適應性,對不利的氣候和土壤因素有較強的抗性,甚至對地區的某些病蟲害也有一定的抗性。它是一個復雜群體,包含豐富的基因型,是一種重要的育種原始材料。辣椒品種資源是發展辣椒生產和開展辣椒育種的物質基礎。辣椒和其他作物一樣,其突破性的育種成就取決于關鍵性基因資源的開發和利用[2]。大多數辣椒新品種都是以原有地方品種資源、引進品種或已選育成的品種作為原始材料育成的。了解并研究地方辣椒資源,對于發掘、創新和合理利用辣椒種質、發揮種質資源在辣椒遺傳改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貴州辣椒生產主要有兩種。一是干辣椒生產。貴州各地均有大量栽培,主要集中在五大辣椒產業帶,即貴陽、遵義、黔南、黔東南、黔西南。其中,以遵義蝦子、綏陽為最多,其次是畢節大方,貴陽烏當、花溪,福泉,獨山等地區。它們分別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優良地方品種,而且種植面積較大,每年約6萬hm2,生產干辣椒12.5萬t。遵義的朝天椒、花溪的平板椒、畢節的皺皮椒、綏陽的小米椒等等,都是知名的優質產品。綏陽小米椒被稱為全國7大名椒之一,獲出口免檢。蝦子朝天椒1999年還獲得“貴州省名優辣椒”稱號。
二是鮮辣椒生產。主要用作鮮食,分布在羅甸、望謨、冊亨等地,栽植品種多為早熟高產的雜交種。產品除供應本地市場以外,還銷往鄰近的周邊省份。每年種植面積約1萬hm2,生產鮮辣椒約20萬t。
2.1 分布廣泛,類型多樣
貴州辣椒資源主要分布在低緯度、高海拔、熱量較好的中南部,以貴陽、黔南、黔東南等地區為主,品種類型有指形椒、圓錐形椒、羊角椒、牛角椒、線椒等。除鮮食外,大多數用于干制,其中不乏高品質的干鮮兩用品種。
2.2 品質優良
高VC、高干物質含量品種較多,在貴州辣椒資源中,100g鮮椒VC含量多在100~200mg,最高有350mg,最低71.43mg;鮮椒干物質含量多在10%~20%,最高的22.2%,最低的8.5%[3]。高VC含量和高干物質含量品種比重較大,優質品種資源豐富。
“八五”期間,中國農科院花卉研究所收集全國的辣椒資源進行了品質分析,百宜平面椒鮮椒干物質含量在全國排名第1,貴州福泉長線椒鮮椒VC含量全國排名第2,貴陽尖山牛角椒鮮椒VC含量全國排名第5,獨山拉嶺辣椒鮮椒VC含量全國排名第12位。特高VC含量品種占全國的23.7%,特高干物質含量品種占全國的5.88%,且大部分辣椒品種耐瘠性強,芳香物含量較高,辣味適中[4~5]。貴州優異地方品種很多,因為篇幅有限,筆者簡略介紹幾個主要的優異地方辣椒品種。
3.1 福泉線椒
貴州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福泉縣境內。株高70cm,節高35cm,株幅85cm,莖粗1.22cm。抗旱性、抗漬性中等,單株掛果數50個,始花節位10~12節。葉色綠,果實線形,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面皺縮,無果肩,果頂細尖,果基部花萼下包。鮮椒VC含量為350.05mg/100g,干物質含量15.50%,辣椒素含量0.2mg/100g。干椒光澤度較好,半透明,果縱徑21cm,橫徑1.20cm,單果種子數80粒,種子千粒質量5.6g,單果質量1.8g。微辣,中熟,散生,干鮮兩用。
3.2 綏陽朝天椒
貴州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綏陽縣及綏陽與遵義縣、湄潭縣接壤的鄉村。株高75cm,節高39cm,株幅47cm,莖粗1.72cm。抗旱性強,抗漬性中等,單株掛果數150個,始花節位10~12節。葉色深綠,果實錐形,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面光滑,果肩微凹近平,果頂鈍圓,果基部花萼平展。鮮椒VC含量185mg/100g,干物質含量33.92%。干椒光澤度較好,半透明,果縱徑6.03cm,橫徑1.712cm,單果種子數68粒,種子千粒質量6.5g,單果質量1.1g。辣,中熟,散生,干鮮兩用。
3.3 大方線椒
貴州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畢節地區大方縣。株高85cm,節高34cm,株幅80cm,莖粗1.26cm。抗旱性、抗漬性中等,單株掛果數91個,始花節位9~11節。葉色綠,果實粗線形,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面皺縮,無果肩,果頂細尖,果基部花萼下包。鮮椒VC含量95.48mg/100g,干物質含量10.0%。干椒光澤好,半透明,果縱徑18.07cm,橫徑1.24cm,單果種子數110粒,千粒質量6.3g,單果質量1.6g。微辣,中早熟,散生,干鮮兩用。
3.4 花溪黨武辣椒
貴州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貴陽市花溪區。株高72cm,節高25cm,株幅80cm,莖粗0.93cm。抗旱性、抗漬性中等,單株掛果數98個,始花節位10~12節。葉色綠,果實羊角形,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面光滑,果肩凸,果頂細尖,果基部花萼淺下包。鮮椒VC含量123mg/100g。干椒深紅色,光澤度好,透明,果縱徑7.7cm,橫徑1.18cm,單果種子數82粒,種子千粒質量6.7g,單果質量1.24g。微辣,中熟,散生,干鮮兩用。
3.5 蝦子朝天椒
貴州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遵義市蝦子鎮及周邊鄉鎮。株高90cm,節高40cm,株幅80cm,莖粗1.34cm。抗旱性強,抗漬性中等,單株掛果數85個,始花節位14~16節。葉色深綠,果實指形,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面光滑,果肩凸,果頂細尖,果基部花萼淺下包。鮮椒VC含量186mg/100g。干椒深紅色,光澤度好,透明,果縱徑6.83cm,橫徑1.36cm,單果種子數127粒,種子千粒質量6.71g,單果質量1.26g。辣,中晚熟,散生,干鮮兩用。
3.6 黃平線椒
貴州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黔東南黃平縣。株高80cm,節高25cm,株幅60cm,莖粗1.21cm。抗旱性、抗漬性中等,單株掛果數78個,始花節位12~14節。葉色深綠,果實線形,青熟果綠色,老熟果淺紅色。果面皺縮,無果肩,果頂細尖,果基部花萼下包。干椒淺紅色,無光澤,不透明,果縱徑15.47cm,橫徑1.22cm,單果種子數100粒,種子千粒質量3.4g,單果質量1.12g。微辣,中熟,散生,干鮮兩用。
3.7 小河辣椒
貴州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貴陽市小河區。株高63cm,節高22cm,株幅65cm,莖粗1.14cm。抗旱性、抗漬性中等,單株掛果數105個,始花節位9~11節。葉色綠,果實羊角形,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肩凸,果頂尖,果基部花萼淺下包。干椒深紅色,光澤度好,透明,果縱徑13.9cm,橫徑1.76cm,單果種子數92粒,種子千粒質量4.1g,單果質量2.69g。微辣,中早熟,散生,干鮮兩用。
3.8 羅甸白辣椒
貴州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羅甸縣。株高70cm,節高35cm,株幅65cm,莖粗1.19cm。抗旱性強,抗漬性中等,單株掛果數110個,始花節位16~18節。葉色淺綠,果實羊角形,嫩果乳白色,青熟果鵝黃色,老熟果橘紅色,果面光滑,果肩凸,果頂細尖,果基部花萼淺下包。干椒淺紅色,無光澤,不透明,果縱徑5.9cm,橫徑1.42cm,單果種子數138粒,種子千粒質量5.3g,單果質量0.93g。極辣,晚熟,散生,適宜鮮食和作泡椒。
3.9 湄潭辣椒
貴州地方品種,主要分布遵義市湄潭縣。株高90cm,節高40cm,株幅60cm,莖粗1.22cm。抗旱性、抗漬性中等,單株掛果數55個,始花節位12~14節。葉色深綠,果實羊角形,青熟果深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面光滑,無果肩,果頂細尖,果基部花萼下包。干椒深紅色,光澤好,半透明,果縱徑10.5cm,橫徑1.37cm,單果種子數80粒,種子千粒質量5.2g,單果質量1.69g。辣,中熟,散生,干鮮兩用。
3.10 施秉線椒
貴州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黔東南自治州施秉縣。株高89cm,節高21cm,株幅95cm,莖粗1.52cm。抗旱性、抗漬性中等,單株掛果數98個,始花節位9~11節。葉色綠,果實線形,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面皺縮,無果肩,果頂細尖,果基部花萼下包。干椒暗紅色,無光澤,不透明,果縱徑19.43cm,橫徑1.15cm,單果種子數77粒,種子千粒質量3.8g,單果質量1.473g。微辣,中早熟,散生,干鮮兩用。
[1]須海麗,鄧代信,楊柳權,等.貴州地方辣椒品種主要經濟性狀的初步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04(3):43-44.
[2]郭英,丁自力,姚明華,等.湖北省辣椒種質資源的鑒定與評價[J].辣椒雜志,2011(4):31-34.
[3]胡明文.貴州辣椒產業現狀與發展策略[J].貴州農業科學,2005,33(增刊):98-100.
[4]周火強.長沙辣椒地方品種介紹[J].辣椒雜志,2009(1):34-35.
[5]姚明華,焦春海,王飛,等.非洲辣椒種質資源鑒定與評價[J].辣椒雜志,2012(3):16-19.
天津大良鎮種植茼蒿 訂單農業成新型經營模式
近年來,訂單農業已成為助農增收、搞好產銷銜接的新型經營模式。武清區大良鎮棚室茼蒿通過訂單生產,與北京的火鍋店開展“農餐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和不必要的浪費,提高種植效益。
大良鎮雙樹村過去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為主,很少有農戶種植反季節蔬菜。2012年,在大良鎮政府的扶持下,5家農戶在雙樹村成立了“樹發農作物專業合作社”,開始種植茼蒿等蔬菜,并且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據了解,茼蒿的成熟期較短,一般在20~24天,冷棚茼蒿可以從3月份種到11月份。合作社負責人許福忠說:“因為季節不一樣產量不一樣,春天產量最高,咱們冷棚配合好耕種及時的話能達到9茬,一茬667m2產1500~2000kg,夏季炎熱季節產量降低,咱們種植面積要增大。咱訂單的需求每天在1000~1500kg,必須達到這個數。”
隨著伏天到來,炎熱天氣影響茼蒿生長。一方面他們通過擴大種植面積來彌補產量的降低,另一方面采用遮陽網等設施加強管護。技術工劉大爺說:天熱的時候把遮陽網蓋上,白天蓋上晚上放下來,暴曬不行,溫度太高苗該死了。
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發展,為了保證合作社種植戶的收益,通過“農餐對接”與北京“呷哺呷哺”火鍋連鎖店合作,保證了茼蒿的銷路。許福忠說:“下午割,到八九點就上餐桌了,咱們是農餐結合,短平快,保持蔬菜的新鮮度。“我這兒保底價格2.4元/kg,低于這個價格按2.4元/kg計算,高于這個價格隨著市場的平均價格走,訂單生產對合作社確實有利。”
許福忠告訴記者,下一步他打算逐步擴大種植面積,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到合作社當中,同時還要進一步與更多的超市合作,減少流通環節,使百姓能吃到便宜、新鮮、放心的茼蒿。
(來源: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農村廣播)
貴州省農科院專項“貴州地方辣椒優異種質資源創新研究”黔農科院專項[(2011)015號]
凃祥敏,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省蠶業(辣椒)研究所,563006,電話:13885238719,E-mail:gz2009TXMzy@163.com
王慶忠,通信作者,貴州省辣椒研究所,電話:13765268327
劉崇政,楊紅,賴衛,貴州省辣椒研究所
201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