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晨(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長春130022)
關于產權交易數據在大數據時代拓展用途的思索
——讀《大數據時代》后的聯想
◎魏曉晨(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長春130022)

2月13日,長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肖萬民到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調研時指出,“產權市場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功能,拓展交易數據的用途,具有十分可觀的發展前景”。匯集產權市場的交易數據,分析、篩選、整理并利用好這些數據,對指導產權市場體系建設工作和創新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為此,我拜讀了《大數據時代》一書,較為膚淺地認識了大數據的理論。
《大數據時代》一書的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是世界大數據科學家,他說過世界的本質就是數據,大數據將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進入2012年,大數據(big data)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大數據時代來臨,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越來越多地意識到數據對企業的重要性。大數據時代對人類的數據駕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為人們獲得更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與潛力。
《大數據時代》一書論述了大數據發展的核心動力來源于人類測量、記錄和分析世界的渴望。作者在書中寫道,從因果關系到相關關系的思維變革才是大數據的關鍵,建立在相關關系分析法基礎上的預測才是大數據的核心。從美國硅谷到北京中關村,大數據的話題正在被傳播。隨著智能手機以及“可佩戴”計算設備的出現,我們的行為、位置、甚至身體生理數據等每一點變化都成為了可被記錄和分析的數據。
產權市場日新月異的交易數據反饋了各類資產交易在當前經濟格局下的交替變化,反映出了區域范疇內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特點。例如,吉林省股權登記托管中心開展非上市公司股權登記托管工作以來,登記托管各類公司制企業11960戶,托管股權金額1380.9億元;辦理股權轉讓業務15775宗,轉讓金額139億元;代理分紅派息6.1億元;通過股權質押協助1405戶企業融資638.5億元等數據,反映出股權登記托管的作用,同時向社會提供了多方面可利用數據的潛在價值。作者在書中從多個角度論述了大數據時代的特點和利用大數據的收益。不論對于產業實踐者,還是對于政府和公眾機構,都具有值得借鑒的價值。
如今,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正在開啟。網絡時代尤其是社交網絡、電子商務與移動通訊把人類帶入了一個以“PB”(1024TB)為單位的結構與非結構數據信息的新時代。中國龐大的人群市場和應用市場,復雜型高、充滿變化,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復雜的大數據國家。解決這種由大規模數據引發的問題,探索以大數據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是中國產業升級、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數據挖掘不僅能夠成為各個產業團體和社會組織的競爭力來源,也將成為國家競爭力的一部分。聯系到我國現代化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以及教育、交通、醫療保健等各方面的挑戰,通過大數據這種創新方式來解決問題創建新的產業群,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改變,意義尤為重要。
各種交易數據在產權市場產生后,這些數據就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交易數據。如《大數據時代》列舉的Infix收集的交通狀況數據信息,比表面看上去有用得多,它被用來評測一個地方經濟情況,隨著數據擁有和價值的轉移,傳統信息數據價值就會顯現出來。
通讀《大數據時代》這本書后,結合在產權交易中心的工作實踐,我深刻地認識到,產權交易工作可以利用數據的分析、挖掘和拓展現在的產權交易業務,產權市場每天產生大量的交易信息,經過分門別類匯總、分析、篩選、利用,就會發生質的變化。產權市場的業務拓展,基于市場交易的數據資源的綜合分析結果的反饋作用,也將為產權市場以后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