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潤喜
(太原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岢嵐至臨縣高速公路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三縱十二橫十二環”中西縱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約125 km,設計時速80 km/h,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本項目的建成將大大改善沿線地區交通環境,可對省道起到較大的分流作用,能有效地緩解岢嵐縣、興縣及臨縣境內S218和S313的通行壓力,使區域內公路交通更加通暢,同時使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的發揮,對岢嵐縣、興縣及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在本項目施工過程中,由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承建的總包一項目部7分部新莊隧洞在施工中左洞發生塌方,筆者就此隧道的塌方討論處置方法。
新莊隧道按高速公路標準設計,為分離式雙洞單向行駛隧道,左線起迄樁號ZK84+285—ZK84+827,全長542 m;右線起迄樁號K84+186—K84+833,全長642 m,復合式襯砌結構,結構限寬10.25 m,限高5.0 m,本隧道地形、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洞口淺埋段偏壓多,不良地質發育。隧道地區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巖性為粉土,褐黃色,含少量鈣質結核,大孔發育,具Ⅱ級自重濕陷性,工程性質相對較差。

表1 支護參數表
2012年9月12號掌子面樁號施工至ZK84+387時,洞內土質含水量大,開挖后滲水嚴重,掌子面土體發生向洞內滑塌,并帶動山頂土體下沉。洞身初期支護砸壞,工字鋼扭曲、變形,土體進入已做完初期支護地段近15 m,地表也形成一個直徑約31 m、寬25.5 m、深3.7 m的坍塌穴。ZK84+387離未施工段洞口110 m(此隧道從大樁號到小樁號開挖)。由于施工人員在聽到幾聲咔咔的響聲后及時撤離現場,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
在發生塌方后,建管處、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共同查看現場,分析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a)ZK84+378樁號洞頂高度60 m,而在往小樁號方向時洞頂高度急劇下降,由ZK84+378的60 m到洞口ZK84+285的12 m,此段落存在急劇下滑的陡坡,且有陳舊的滑動過的痕跡。在隧道左側有一深溝,存在偏壓態勢。
b)塌方區段位于沖溝坡壁,圍巖為松散坡積土,近期雨天頻繁,地表水下滲,土質比較松散,客觀上加速了圍巖軟化。
c)前期沖溝落水洞回填工作不到位,回填高度及范圍不夠。
d)未按照設計要求的開挖方法進行施工,掌子面預留核心土太少。
a)山頂地表處理。地表沿塌體邊沿5 m以外施做地表漿砌片石截水溝,防止地表水滲入塌體,產生次生滑塌。冒頂處地表塌穴用6%的灰土回填,回填部分分層夯實,每層厚度不得超過15 cm,回填高度為高出原地面50 cm。
對地表裂縫進行封閉處理,按照設計院方案先挖開(50×50)cm溝槽,用6%灰土進行回填夯實,每層厚度不得超過15 cm,回填高出原地面50 cm,防止雨水進入裂縫。
b)對洞外采用山體卸載并將卸載土方反壓回填至洞身兩側沖溝,減少隧道的偏壓態勢。
c)封閉坍塌面在保證施工安全的情況下,對洞內涌土用挖掘機擠壓密實后進行噴射混凝土封閉,噴10 cm厚C25混凝土同時加強臨時支護,采用I20a工字鋼進行扇形支護,并增設臨時仰拱。
d)卸載完成后施做未變形段(ZK84+395—ZK84+405)段臨時鋼拱架,防止塌方體下沉造成二襯裂縫,臨時鋼支撐緊貼二襯內緣,采用I20a工字鋼,間距1.5 m,并用I20a工字鋼做扇形支撐,臨時仰拱封閉,做好斜向支撐,并將鋼拱架封閉成環。
e)在坍穴周圍的圍巖全部進行加固處理后開始處理坍方段,按照從外到內,從上到下的原則,緩慢清除坍塌體,在清除過程中,應加強拱頂下沉及周邊位移收斂的數據觀測,用觀測數據來指導清除坍塌體的工作。
f)嚴格按照三臺階七步開挖法施工,開挖時留核心土長度不小于3 m,環形開挖,進尺控制在0.5 m以內,開挖后及時進行初噴混凝土作業,初噴必須采用濕噴機噴射混凝土。要求初噴混凝土之前用高壓風管將巖壁上的粉塵、雜物吹干凈,經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噴射作業,每段環向長度不宜超過3 m,噴射料應置于鐵皮上,初噴混凝土層厚度為3~5 cm,以減少圍巖暴露時間。
(a)上部弧形導坑環向開挖,開挖后及時進行初噴混凝土,然后施做拱部初期支護。
(b)中、下臺階左右錯開開挖,開挖后及時進行初噴混凝土,然后施做墻部初期支護。
(c)中心預留核心土開挖、隧底開挖,施做隧底初期支護。每部開挖后均應及時支護,隧底初期支護后應及時施做仰拱,盡早封閉成環。
(d)由于此段隧道屬于冒頂處理,所以每個工序完工后都要進行臨時支撐,且應嚴格控制初期支護各工序的質量。
該段落從ZK84+394—ZK84+368采用雙排φ42小導管開挖支護,角度第一排 3°~5°,長6.5 m;第二排15°~25°,長6.5 m。導管環向間距20 cm,超前導管縱向間距為2.5 m,注漿采用水泥水玻璃漿,按照設計壓力注漿(注漿壓力初壓0.5~1.1 MPa,終壓3.0 MPa),要注滿掌子面形成的塌腔。注意在注漿施工時,由于滑塌體為松土,注漿容易串漿,當發生串漿時,應有多臺注漿機同時注漿,當注漿機較少時應將串漿孔及時堵塞,輪到該管注漿時,再拔下堵塞物,用鐵絲或細鋼筋將管內雜物清除并用高壓風或水沖洗,然后再注漿,水泥水玻璃雙液漿進漿量很大,壓力長時間不升高,則應調整漿液濃度及配合比,縮短凝膠時間,進行小泵量低壓力注漿或間歇式注漿,使漿液在裂隙中有相對停留時間,以便凝膠,但停留時間不能超過混合漿的凝膠時間。
ZK84+394—ZK84+368段鋼拱架采用I20b,鋼拱架成環,間距為50 cm;將系統錨桿變為系統錨管,錨管長5 m,縱向間距50 cm,環向間距80 cm,錨管采用水泥水玻璃漿液,注漿壓力初壓0.5~1.1 MPa,終壓3.0 MPa;小導管尾端焊接在工字鋼上。C25噴射混凝土厚度由原設計26 cm提高到28 cm。對ZK84+368—ZK84+395段二次襯砌進行加強,環向主筋間距由25 cm改為20 cm,縱向鋼筋直徑由φ12改為φ16。在二襯施工時成熟一段二襯緊跟一段,不能按正常施工時每10 m進行一次二襯混凝土澆筑。
g)嚴格監視掌子面的滲水情況,由于土體含水量大,存在大量滲水現象,致使掌子面積水嚴重,為防止積水侵泡拱腳,對隧道穩定性造成影響,我們施工時在靠近掌子面左右各挖一個積水坑,24小時不間斷地抽水,隨掌子面前移,集水坑緊跟前移,保障拱腳不受滲水侵泡。
a)加強對技術及施工人員的安全培訓,提高全體參建人員的安全、質量意識。
b)隧道施工作業地段必須保證足夠的照明。由于洞內比較潮濕,容易造成漏電現象,必須采用高防水性能的電線、電閘,照明應采用防水燈頭和燈罩,并配專職電工進行現場跟蹤服務,洞內抽水機站應專人看管。
c)嚴格按照設計院提供處理方案規定的開挖方法進行施工,特殊情況發生時及時按照變更程序申請改變施工方案。
d)在隧道開挖前,對隧道地表中線附近范圍再次進行勘察,對地表沖溝、滑塌、陷穴等不良地質情況進行統計,并按里程樁號逐一登記、拍照,并及時進行處理。
e)每循環進行測量放樣,嚴格控制超欠挖。嚴禁由于測量放線原因進行返工處理,定期對測量控制點進行檢查、復核。
f)邊墻、仰拱或底板等的地基承載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g)黃土隧道在開挖過程中,拱頂、拱墻、拱腳應預留30 cm人工開挖,嚴禁超挖,盡量減少挖掘機對隧道邊沿的侵擾,應采用人工風鎬對隧道周邊進行修整,土質隧道拱墻腳嚴禁被水侵泡。
h)制定安全施工應急預案,日常做好應急物資儲備。
在處理塌方段落的全過程,要加強監控量測,收集準確的數據,動態管理,根據監控量測的結果對支護參數進行適當調整,確保施工安全。
在岢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過程中,黃土隧道是岢臨的一道難題,本項目地質條件差,土質結構不好,而且在黃土隧道施工時有滲水存在,加劇隧道土質的軟化,破壞穩定性。盡管在施工中嚴格按照山西省交通廳關于隧道施工的規范執行,但不免還是出現一些類似這樣的塌方冒頂事件。所以在今后的施工中,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還是要提前做好預防準備,爭取施工中不出現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