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逾白
【摘 要】隨著匯率市場化的加快,人民幣匯率進入了“雙向波動”新階段。中小企業如何應對匯率風險,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本文以義烏中小型出口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面臨的匯率風險,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義烏;外貿企業;匯率風險;風險管理體系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9-0025-01
一、義烏外貿企業現狀
義烏是有著“世界超市”之稱的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規模大、績效好、影響力強。作為國際化的貿易城市,義烏所生產的小商品有60%銷往海外。改革開放以來,義烏的對外貿易保持著持續而快速的發展,對外貿易成交額連續17年居全國首位。
義烏的外貿經濟以民營企業為主要構成,小商品貿易為主要特征。義烏外貿企業存在產品結構相對單一,以中低檔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高新技術產品不多且附加值比較低,強勢品牌少,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等問題。雖然市場貿易額逐年上升,但絕大多數商品的質量競爭力較弱,依靠價格競爭力取勝的傳統格局仍然沒有根本改變。然而,價格難以提升,原材料和勞動力的成本卻不斷上漲,低廉的賣價和相對高額的成本使得賣家的利潤越來越薄也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人民幣匯率特征
從2005年7月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施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走高,人民幣升值似乎成為一種常態。但隨著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推進,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進一步加大,尤其是今年以來其雙邊波動趨勢已經形成,由此帶來的匯率風險也進一步凸顯。習慣近年人民幣單邊升值行情的中國企業應該如何適從,如何加強匯率風險管理,已經成為每個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義烏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都積累了一定規避匯率風險的經驗,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比如提高報價、增加內銷、選用人民幣結算等。但是在當前新形勢下,面對人民幣市場化步伐的加快,中國企業正迎來匯率的雙向波動大考驗。原來人民幣升值使出口企業陷入結算風險的單一局面已逐漸被人民幣雙向波動趨勢下進出口企業都面臨貿易結算風險的現狀替代。因此,面對變幻莫測的外匯風險,對于義烏中小型外貿企業而言,必須加強風險管理,努力提升市場風險的控制能力,有效地防范和規避匯率風險。
三、義烏出口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及其影響
匯率風險是外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以外幣計量的資產或負債,在匯率變動時產生的風險,一般分為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
(一)交易風險。
即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風險,又稱結算風險,是指企業在使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時由于匯率變化導致在資產實際收回或負債實際支付時發生的損失。交易風險與某一筆貨款結算的具體出口業務息息相關,交易日距離結算日的時間越長,可能帶來的交易風險越大。交易風險屬于目前中小型外貿企業面對的最主要、最普遍的匯率風險。
(二)折算風險。
即企業經營結果中的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折算風險是指因匯率變化導致報表中外匯項目的金額變動過,它對企業的經營成果不具有實質上的影響。但會給企業報表的盈虧狀況、最后的經營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會影響到企業的評級和投資者的信心。
(三)經濟風險。
即企業預期經營收益風險,也叫經營風險,是由于匯率的突然變動而引起的企業未來一定時期內本幣收益和現金流減少的不確定性,但不包括預期匯率變動下企業未來收益的損失。相對于交易風險和會計風險的一次性影響,經營風險不單影響外貿企業的出口經營業績或是在國外的投資收益,還會影響企業的國內經濟收益,對于企業來說,經營風險比交易風險和會計風險更為重要。
四、當前形勢下義烏外貿公司應該如何應對人民幣匯率風險
針對義烏中小外貿企業的特點,在此提出幾點企業自身方面可以改進采用的風險防范與控制措施。
(一)樹立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
面對不斷擴大的匯率風險,義烏外貿企業首要是樹立匯率風險意識,把匯率風險納入整體的經營管理當中。設立風險管理機構,引進或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定期分析研究匯率變動趨勢,深入理解外匯政策,加強對國際金融知識的學習及提升使用金融避險工具的能力,建立一整套匯率風險管理流程,牢牢把控匯率風險及成本控制,關注匯率變化帶來的市場風險和機會成本,正確防范匯率變動的風險。
(二)采取不同策略規避匯率風險
2009年4月開始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使得人民幣也成為了一種國際結算貨幣。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外貿企業的經濟風險,中小型出口企業應在實際出口貿易中爭取采用人民幣計價與支付,善用跨境人民幣業務,既節省匯兌成本,減少貿易融資費用。而在不能選擇人民幣結算的貿易中,外貿企業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規避經濟風險。
可在出口時選擇幣值穩定、有走強趨勢的硬貨幣作為出口計價和結算貨幣,例如,預測歐元走勢趨于穩定,美元繼續疲軟,人民幣會持續升值的情況下,就爭取使用歐元來結算。或者也可以在出口銷售的定價環節加入匯率預期變動的調整項,或是在合同中加入特別條款,也就是在匯率變動超過一定區間之后企業可以對交易商品進行重新議價。另外,還可以巧用結算方式,防范匯率風險。匯付、托收、信用證是三種最常用的結算方式,靈活運用結算方式,也是降低匯率風險的有效措施。
(三)活用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
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作用是對貿易與投資進行保值。可以合理選用遠期結售匯、掉期交易、外匯期貨、外匯期權、出口押匯、出口信用保險等金融衍生工具,來通過保值盈利避免匯率風險。
如果企業在定價環節能夠充分考慮到匯率的經濟風險,穩定交易收益,那么在完成交易之后,外貿企業就需要考慮可能產生的交易風險,套期保值技術在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尤其是交易風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遠期結售匯。與銀行簽訂外匯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日期,到期時按照合同約定辦理結匯或售匯業務。如有遠期應收外匯賬款的出口企業,可適時提前與銀行簽訂遠期結匯合同,有遠期應付外匯賬款的進口企業,可適時提前與銀行簽訂遠期售匯合同,這樣無論即期匯率如何變動,我們的結算匯率都已鎖定。
外貿企業可以利用某一外匯套期保值工具,也可以利用某種組合來規避風險。我國金融期貨交易時間不長,因此在進行套期保值技術運用前應對相關交易規則和制度進行研究,制定適當的套期保值策略。
參考文獻:
[1] 劉曉宏. 外匯風險管理戰略[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85-26
[2] 肖波. 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的匯率風險與防范IJ].財經界,2010,(5):1一3
[3] 吳雪飛. 匯改后外貿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及防范措施[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 29(5):23-24
[4] 于靜. 外貿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 [J]. 商業經濟,201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