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
【摘 要】貴州對外貿易依存度較低,仍然屬于內需主導型經濟,所以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從整體看貴州的對外貿易,創造效應都大于貿易轉移效應。也就是說,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將對貴州的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給貴州經濟的發展帶來諸多的機遇,擴大了貴州的對外貿易市場。大量的研究證明,對外貿易可以促進貴州經濟的發展,發揮貴州產品的比較優勢。貴陽作為貴州的省會,對外貿易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整個貴州經濟的發展,因此通過研究貴陽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來推動貴州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貴陽市;對外貿易;商品結構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9-0047-02
貴陽市位于我國西南云貴高原的東部,是貴州省的省會,也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貴陽地處中國大西南腹地,山地丘陵之中,群山環抱,是一個資源豐富、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的城市,但由于地處中國內陸省份城市,經濟欠發達, 對外開放程度低, 對外貿易及利用外資起步較晚。但在“十一五”期間貴陽市政府采取一系列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舉措,使本市的外貿規模、出口商品結構、市場競爭力、出口市場等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特別是在擴大出口載體、提高資源性加工產品出口競爭力以及出口市場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因此,研究貴陽市對外貿易發展問題對推動貴州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貴陽市對外貿易發展的特點
“十一五”期間,在貴陽市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貴陽市的對外貿易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和國內外市場激烈變化的考驗,全市對外貿易總體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外貿進出口總量達91.5億美元,比“十五”期間增加49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17.8%。一般貿易進出口值為22.57億美元,占進出口總值的85.4%;加工貿易進出口值為3.59億美元,兩種貿易分別比上期增長65.7%和55.5%,呈現顯著增長的態勢。貴陽市進出口貿易增速在西部10個主要省會城市中的排位由過去的第4位大幅提升至第1位。貴陽市的外貿進出口狀況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外貿進出口隊伍不斷壯大
貴陽市具有對外貿易經營權的進出口企業從過去的400多家增加到1200多家,增長了近200%。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由過去的230多家增加到300多家,增加了近70家,增長的近70家企業大多為非公有制企業,極大改善了貴陽市外貿進出口的主體結構,推進對外貿易主體多元化發展。
(二)貿易方式多元化,貿易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
貿易方式更趨于多元化,貿易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除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外,其他貿易方式所占的份額也有所增加。例如:甕福集團在沙特中標的選礦廠建項目,共帶動物資出口2.5億美元,中鐵五局、七冶企業的境外承包工程帶動物資出口額高達到1.7億美元。
(三)進出口商品的種類增多,進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結構
貴陽市一直以進出口磷肥、輪胎等“兩高一資”的產品為主,其他產品的進出口量很少,沒有形成規模。近幾年,隨著外貿企業“走出去”戰略步伐的不斷加快,許多單一的生產型企業轉變為生產和貿易為一體的綜合企業(例如:甕福國際、貴州航天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出口商品的品種也從800多種增加到1000多種,出口禽蛋、花卉等新興商品成為新的增長點。商品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
(四)出口市場多元化的局面逐步形成
近幾年本市加大對外貿易工作的力度,鼓勵企業拓寬國際市場,外貿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意識增強,廣泛參加境外各種展覽,展銷會,利用電子商務等新的營銷模式拓寬國際市場。出口國家涉及亞洲、歐洲、非洲、拉美、澳洲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比“十一五”期間增加22個。貿易多元化發展促進貴陽市對外貿易的穩步增長,出口市場多元化局面逐步形成。
二、貴陽市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外貿依存度低,貿易規模落后
外貿依存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的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同時也反映其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貴陽市外貿依存度從整體上來看相對較低,盡管外貿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外貿增速,但相對于發達省市而言相對較低, 可見貴陽市外貿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較低的,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乏力,貿易的規模仍舊落后于全國大部分省份。這說明目前貴陽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還很滯后,外向型經濟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貴州經濟的發展。
(二)缺乏主導產品,出口商品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貴陽市出口產品結構較不合理,沒有出口主導產品,小而散的局面沒有改變,以資源性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占到出口總額的一半,這種出口商品結構反映了貴陽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落后, 缺乏國際競爭力。例如:貴陽出口的農產品主要集中在玉米、水稻、辣椒、馬鈴薯、烤煙上,這些農產品基本上屬于初級產品。由于出口原材料和粗加工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據著較大比重,勢必會導致貴陽始終處于產業鏈的末端,利潤空間也相對較小。同時,這些產品需要制定統一的標準才能進行規模生產,同類產品的進出口,容易造成貴陽與其他貿易國家之間的惡性競爭,影響雙方的正常經貿關系。盡管工業產品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但大多屬于加工程度低、技術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業制成品, 很容易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 難以創造穩定的出口發展環境。貴州是全球喀斯特分布最廣和最典型的地區,同時又是我國亞熱帶山地原生植被保存地,以及形色各異的民族情調,素有“避暑之都”的美譽,這使貴州的旅游開發成為西部大開發中的熱點和亮點。但與其他旅游貿易較強的省份相比,貴州旅游業仍面臨一些問題,例如:旅游產業開發較晚;經濟上的落后反過來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觀念封閉,缺乏對外開放的意識;目前旅游產品種類較少,沒有自已的獨特品牌,缺乏一定的規模,這些都是影響貴陽旅游產業落后的因素。同時,經濟、文化、交通等相對落后,政府投資力量薄弱,許多高品位資源無法開發,這些因素都制約了貴陽旅游業服務貿易的發展。貴陽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光靠出口低級或初級產品是遠遠不夠的,遲早會被眾多競爭對手淘汰。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貴陽自身的長處,推動高新產業的發展,推進出口產品的轉變,尋找出口主導產品,成為貴陽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問題。
(三)出口企業規模小,集中程度高,出口市場相對單一
貴陽市外貿進出口企業中進出口額千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占到企業總數的10%左右,而這部分企業進出口額占總量的80%以上,集中程度過高,多數企業規模偏小,管理水平較為落后,缺乏資金,更缺乏對國際市場的了解和研究,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較弱,缺乏具有國際貿易經驗的經營人才。同時,進出口市場過于單一, 對亞洲市場依賴性較大,從擁有進出口經營權開始, 其市場就過于集中于亞洲一些國家, 造成進出口市場過于單一的格局, 不利于擴大進出口數量和進出口商品的多樣化, 也容易受到一些國家的限制。歐洲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 貴陽的產品應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進一步開拓歐洲市場。
(四)政府重視力度加大,但缺乏服務保障措施
隨著貴陽市外貿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對外貿易發展水平雖然有一定的進步,但與西部同類城市相比仍存在外貿經濟依存度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鏈較短和缺乏金融服務政策等一系列問題。據了解,貴陽市政府近年來對外貿發展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扶持政策也從以往通過單一的出口退稅來鼓勵企業出口貿易發展轉變為更為靈活的扶持政策,如對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費用進行補貼、對產品附加值更高的產品擴大出口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對企業提供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補貼等政策。但這些政策還缺乏對于大、中、小、微型外貿企業的分類扶持,缺乏對不同產品形態區分的側重扶持,更缺乏對企業融資發展方面的扶持,扶持政策比較單一,扶持效果不明顯。
三、貴陽市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分析
(一)堅持“走出去”的戰略,抓好重點市場
貴陽的外向型經濟對各貿易國應全方位開放,應加強與貿易國的多方面、多層次合作。切實落實“走出去、引進來”的這一經濟指導方針,為外貿部門和出口企業提供便捷條件,制定有利于外貿發展的政策,為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提供優質的投資環境,建立良好有效的對外出口機制,鼓勵出口。在“十二五期間”應該做到:一要努力鞏固傳統市場。東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是貴陽市主要的出口市場,占本市出口額的40%左右。應引導各企業進行多批次、小規模和有針對性的促銷活動,加大各企業與傳統市場的對外貿易,鞏固老客戶。二要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充分利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的開拓資金,加大對中東、南亞、新西蘭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要特別重視挖掘自由貿易區市場的潛力,引導企業融入區域貿易合作。積極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承包工程,通過外包工程帶動成套設備的出口,并及時掌握發展動態,把握時機,在不斷提高經濟發展實力同時,還應積極從各國市場進口有關高新產品的原料和資源,對急需資源的進口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補貼。另外,還應提高運輸、保險、通關、檢驗、結算等的工作效率,使國際貿易更為通暢,從而提高貴陽市的外貿依存度,促進經濟新的增長。
(二)進出結合,抓好重點產品的出口,優化商品結構
首先應抓好已有的重點產品的出口,結合貴陽市工業振興計劃的實施,支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特色食品的出口,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選取有競爭、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以及具有貴州特色的產品,進行出口可行性調研,創立名牌效益。加快礦產品資源的轉化率,變資源優勢為出口產品優勢。如:可以利用修文鋁土礦的資源優勢,支出中陶支撐劑,鑫益能公司聚集發展,打造成年產10萬噸全國最大的陶粒石油支撐劑出口基地。其次要積極擴大進口,今天的進口就是明天的出口。要突出進出結合,以進促出,充分利用國家下調進口關稅和對資源性產品的進口貼息補貼政策,擴大資源性產品,原材料產品,急需的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零部件的進口,推進貴陽市產業技術改造和結構升級。努力改造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電子技術、生物技術以及新興產業中的環保業、旅游業,磁性材料、嵌入式電腦軟件等領域的技術,來改變貴陽市出口貿易與工業發展相脫節的狀況。在商品進口結構方面,貴陽市將把過去以中高檔消費品為主進口轉變為以先進設備和中高檔原材料為主的進口,將消費型進口商品結構轉變為生產型進口商品結構,提升了貴陽市產業的技術結構。
(三)堅持“保大抓小”政策,扶持重點企業發展
在“十二五”期間應加大對企業的支持:一是要千方百計保住大企業。進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出口大戶是貴陽市外貿進出口的骨干力量,進出口規模占全部總額的80%以上,其經營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全市的出口走勢,通過采取“一企一策”、“點對點”的個性化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支持它們穩定現有客戶,保住現有的市場份額,確保這些重點企業市場穩定,份額不減;二是培育中小企業。大企業要保,中小企業要穩。政府應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鼓勵中小企業發展進出口業務,并引導企業加強在融資擔保、出口信用保險等方面的工作;三是要幫助已獲得進出口經營權但無業績的企業實現零突破。例如:目前貴陽市已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共有1200多家,但有進出口業績的僅為320多家,占26%左右,四分之三左右的企業尚未實現零的突破,下一步應加強指導服務,強化業務培訓,幫助企業盡快實現自營出口。
(四)政府強化保障措施,優化市場環境
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貴陽市對外貿易發展的支持力度:一是抓好政策服務,加強政策宣傳,強化指導服務,幫助企業用好用足省、市出臺的對外經貿發展的促進政策。同時抓好金融服務保障,繼續搭建銀企合作平臺,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得問題,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好政府出臺的各項出口信用保險扶持政策,大力擴大承保范圍和保險覆蓋率,化解出口風險;二是抓好口岸服務,充分發揮各口岸單位的信息和政策資源的優勢,指導、扶持和幫助貴陽市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發揮好口岸工作聯絡協調機制的作用,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帥亮乾. 貴州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J] . 貴州社會科學, 2011 ( 2 ) .
[2]熊曉麗.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相關問題初探[J].財經界,2012(1):194.
[3]宗建亮.我國西南民族地區參與中國一東盟自貿區對外貿易分析—以貴州參與中國一東盟自貿區對外貿易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06,(3).
[4] 孫登峰. 貴州對外貿易如何加快發展[ J] . 當代貴州,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