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
【摘 要】在獨立學院發展的重要歷史關口,可謂走到”三岔口",為有效解決發展中的困難與快速突圍政策執行困境,筆者淺析獨立學院轉設的標準和問題,擬提出應對轉設的對策。
【關鍵詞】獨立學院;轉設;對策
一、獨立學院轉設的標準
(一)總體建設要求: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 教發[2006)]18(號) 要求: 普通本科學校生均占地面積應達到 60平方米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積應達到30平方米以上,生均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理工農醫類應不低于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類應不低于15平方米; 學院建校初期的校園占地面積應達到500畝以上,總建筑面積應不低于15萬平方米。除此之外,與此相關的監測辦學條件合格指標還有: 生均宿舍面積不低于8 平方米,生均運動場面積應不低于3平方米。
(二)師資要求: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 教發[2006](18)號規定:專任教師總數應使生師比不高于18:1,兼任教師人數應當不超過本校專任教師總數的 1/4; 稱為學院的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于280人; 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應不低于30%,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人數一般應不低于專任教師總數的30%,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應不少于10人; 各門公共必修課程和專業基礎必修課程,至少應當分別配備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1人,各門專業必修課程,至少應當分別配備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1人,每個專業至少配備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1人。
二、獨立學院轉設面臨的問題
(一)前期投入不足。獨立學院在學院總體建設方面投入嚴重不足,有的完全依賴主辦高校,或是讓學生與主辦高校的學生同學習、同生活,只是在管理時多了一套人馬。
(二)師資嚴重不足。根據筆者的調查,現實中,若是不算與主辦高校共享的師資社會上招聘的臨時代課人員,獨立學院自有專任教師總量偏少; 而獨立學院考慮到學生的文化基礎與特點,則在管理隊伍方面加強了建設,比如班主任輔導員等人手夠用,一般的管理人員基本上能夠滿足學校實際發展的需要。
(三)發展動力不強。隨著生源減少高校債務化解高等教育市場的開放,獨立學院也面臨著發展后勁與發展方向的問題。尤其是辦在地方的規模大的情況下,大多數呈現出被動發展的態勢。獨立學院考慮的僅僅是學生人數學費收入學校穩定,缺少凝練特色及進行改革的勇氣與膽識,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規律;沒有認識到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與時代要求,模仿有余而創新不夠;沒有形成穩固的校園文化,不能很好地吸納人才吸收建議,進而積極改變現實。
三、獨立學院積極面對挑戰的主要措施
轉設后的獨立學院其發展也將面臨諸多挑戰,應科學量力定位發展模式,堅持以本科教學為辦學核心目標;以培塑品質帶動向內涵式建設轉型,堅持“兩個取勝”的辦學方向;凸顯辦學公益性,堅持主動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借力各級地方政府,堅持為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嚴格遵照《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的要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綜觀當前形勢,現在正是獨立學院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很多主辦高校不希望自己舉辦的獨立學院轉設,因為害怕失去這一“錢袋子”。當初一些公辦高校積極舉辦獨立學院,也僅僅是希望借此緩解自身辦學經費的不足。隨著獨立學院的發展壯大,利益總量也隨著擴大,主辦高校會因為經濟利益而更加舍不得其轉設獨立。目前,主辦高校投資方或獨立學院本身應該切實加大辦學投入,對照《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的要求,盡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即校園占地面積要達標,校園規劃要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建筑物應富有現代大學的氣息,既要考慮到目前達標,又要預計到長遠發展的需要。
(二)及早做好人才儲備,加強獨立學院自有師資隊伍的建設
人才是獨立學院建設發展中的主要"瓶頸問題,也是一個戰略性的問題,獨立學院的人才儲備刻不容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23 條規定: 實施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聘任的專職教師數量應當不少于其教師總數的1/3。因此,獨立學院要想轉設為普通民辦高校,必須要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其發展與壯大首先得是師資隊伍的壯大。《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第36條也提到:獨立學院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完善教師聘用和管理制度,依法落實和保障教師的相關待遇!獨立學院本身要有效維護廣大教職員工的權益,讓他們共享獨立學院和高等教育發展的成果,切實體現發展惠及于民。另外,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主辦高校應該從法規和政策層面給予獨立學院自聘教師與公辦高校教師同樣的地位,確保他們職稱評定職務晉升住房戶口醫療等待遇的落實。
(三) 完善內部機制,落實法人治理,高起點地構建現代大學制度
主辦高校或投資方要自覺實踐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賦予校長相應的職責權利,而不能照搬公辦學校的模式,造成獨立學院的院長僅僅是被動地執行上級指令或意圖。按照現代管理的理念,扁平化的管理是首選。獨立學院的機構與職務設置要克服公辦高校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問題,按大部制來科學設置一些部門,競選或是公開招聘一些中層管理者,逐漸控制主辦高校派遣的干部人數。人員要精進理念要先進制度要跟進,獨立學院內部管理要堅決杜絕人治化行政化官僚化,培植自身的組織文化,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獨立學院,進而形成自己學校管理的特色。管理者要樹立服務至上的思想,以服務求質量以質量求發展以發展促轉設。管理者要有民主開放的心態,科學決策,民主管理,要問計于廣大師生,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 對內盡量少用或不用行政的權利,要尊重學者弘揚學術,領導力爭做一個有學識有涵養懂教育懂管理的現代教育家型的管理者。
2008年3月5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聯合下發的全國獨立學院工作會議參閱材料《關于<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的工作說明 》強調:考慮到獨立學院的復雜性和實際情況,國家對已設獨立學院給予了五年的過渡期,并明確了相關政策: (1) 基本符合《辦法》要求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向教育部提出考察驗收申請,教育部組織考察驗收,并對考察驗收合格的獨立學院核發辦學許可證。(2) 符合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設置標準的,可申請轉設民辦高等學校,頒發民辦教育辦學許可證。(3)既不申請考察驗收,也不申請轉設民辦高等學校的,可繼續教育教學活動,但必須按照辦法的要求,規范體制機制,充實辦學條件,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有序地做好報請驗收或申請轉設工作,過渡期結束后,嚴格按照《辦法》的要求辦理。這里把考察驗收轉成民辦維持現狀三種情況并列,通俗地講,就是要么回歸母體,要么轉成民辦,要么自生自滅。在今后的過渡期內,只要獨立學院迎難而上把握機會,加上舉辦高校積極配合全力支持,獨立學院一定會出色地完成轉設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許茂祖.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本科教學評估工作[J].中國高等教育,2005(22):22-24.
[2]蔡克勇.辦出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