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毅
【摘 要】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對于應用型人才也是越發的渴求,那么“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事業的發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目前,我國在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上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并且試著提出一些可行的對策,希望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有所幫助。
【關鍵詞】會計;應用;培養;對策
引言: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社會對于會計的需求標準也是不斷提高,然而,我國現行會計人才培養機制還不是很完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就高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而言,其教學內容主要是以理論知識的教授為主,教學方式完全是傳統的課堂教學,對實踐能力的培養十分不重視,這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就社會對會計人才的培養來看,會計職稱或者注冊會計師的評定的都不重視實踐能力的考核,使會計專業人才在從事工作時不能順利的融入工作當中,一些畢業生甚至不能找到合適的會計工作,所以,無論社會還是高校都應完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機制,達到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接軌的效果。
一、培養會計應用型人才的必然性
(一)經濟環境變化的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環境的變化也越來越大。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對于會計專業的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應用型會計人才逐漸成為了社會和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這就要求社會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也應對應著發生改變。就目前來看,我國的會計專業畢業上往往得不到企業的青睞,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較為滯后,不符合企業對于高素質的綜合型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所以在對會計人員的培養時,應當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出適應當前經濟環境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二)企業的需求
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手段,會計在企業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就以往而言,大多數企業的會計僅僅是從事制式的、無主觀性的做賬、報稅工作,隨著會計職能的不斷轉變,僅僅是簡單的做賬報稅已經滿足不了企業對于經營管理的需要,能夠勝任企業的經營活動的管理的會計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青睞和器重,應用型會計通過對經營活動的財務狀況的分析、預算和決算、控制和評價,來實現對企業的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社會進步。
二、培養“應用型”會計學專業人才的現狀
(一)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不一致
現階段,我國的會計人才培養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于人才的培養目標不能做到從社會需求出發,對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和企業的良性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企業所需要的,都是那種有實踐經驗的又有專業知識基礎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其中對于實踐能力的要求甚至要高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在當前高校對學生的培養時,只是一味的進行填鴨式會計理論知識教學,但凡是與會計相關的專業,都要開一遍,理論夠了,實踐能力卻差的太多,缺乏會計實操的教育是會計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
我們做過調研,企業在招聘會計人員時,對于實踐性的要求是最多的,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往往在畢業時很難找到合適工作,原因就是在會計專業學習過程中,缺乏對于會計實際操作的學習,導致會計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較差。
(二)會計人才培養內容不合理
在會計人才培養的內容設置上,大多數高校都選擇了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方法,而會計專業本身是更加重視應用能力的學科,一味的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缺乏實踐能力鍛煉,成為了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阻礙。
(三)會計人才培養考核機制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的會計人才培養的考核評價方式,主要是通過對會計人員理論知識的掌握進行考核,包括職稱評定、注冊會計師和注冊稅務師都是注重對會計人員的理論基礎以及邏輯推理能力的應用考核,對于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是十分不利的。就在校生而言,學校對于會計人員的培養也是問題頗多,在對于學生成績評價方面,僅僅是考察其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實踐技能的考察,且評定標準模糊,對學生能力掌握要求不嚴格,不利于會計人才的培養。
三、會計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應對對策
(一)使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相一致
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斷條,是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問題之一,想要使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達成一致,就一定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二者進行綜合教學。在具體的培養措施上,我們應當注重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構建和能力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首先要在基礎知識過硬的基礎上,實現知識掌握的多元化,按專業知識的重要程度進行劃分,以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同時,在對會計人才進行培養時,應當適當的加入會計實踐,用以解決學生實踐能力不強的現狀,通過實踐與理論學習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從而更加的適應社會對于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
(二)加強實踐能力培養
實踐能力的缺失是會計專業人才的硬傷,如何提高會計人員的實踐能力是會計行業必須要重視的問題。高校作為會計人才培訓的主體,應當承擔起會計人才實踐教育的責任。首先,高校應當建立會計實操模擬實驗室,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組織和計劃能力。在模擬實驗課程的開立上,內容應當盡可能的廣泛,包括各種行業在不同情況下、針對不同業務的會計處理和操作流程,使學生能夠對會計人員的日常工作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對于模擬實驗室的教學設施應做到及時更新,比如財務軟件、設備等,使學生學習到的會計知識更加的與時俱進,與行業的發展緊密相連。
在會計人才的培養上,一些知名的財務軟件的學習也是十分必要的,當前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在會計核算中應用的比較廣泛,會計人才應當具備熟練應用這類財務軟件的能力,提高其日后在求職中的競爭力。另外,高校也可以與企業相互合作,企業為其在校生提供實習崗位,使學生在進行實際實習時,對財務工作的具體流程有一些了解。
(三)改革會計人才考核機制
我國對于會計人才的評價十分不合理,這種狀況必須要得到改善。首先,在高校學習階段,學校應當改變其成績考核方式,不能單純的以會計理論考試成績為考核標準,應當適當加入一些會計實操考核,比如提供一些關于企業的日常業務,要求學生利用財務軟件對其進行會計核算,編制財務報表,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我們也可以借鑒國外的會計專業的學生的評價機制,根據學生所考取的專業資格證書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其次,在社會考試中,行業自律協會,應當在職稱評定上,加入一定的實踐考核內容。比如在會計職稱的評定上,可以以一種實操的形式,要求會計人員完成對某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并且利用財務軟件進行更正,編制報表等。只有不斷完善應用型會計人才的考核機制,才能使會計人才的培養走上正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綜合型、應用型的會計專業人才越來越被企業和社會所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在對會計人才進行培養時,應當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著重對會計人員或會計專業學生的應用性、實踐性進行培養。在進行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時,需要從其培養目標、評價機制、培養內容三個方面著手,實現目標上與社會需求趨同、在評價機制上合理完善、在培養內容上綜合全面的目的。培養出大量的應用型會計人才,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史元論會計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應對措施[J].會計之友,2012(36).
[2]張健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下非會計專業會計學差異化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通訊,2010(30).
[3]邢凱華應用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3(14)
[4]吳方鵬,陶燕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武漢商學院會計學專業為例[J].山東青年,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