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車隊”陳天泉:愛心如泉
■文/鄧琳琳

本文主人公
這個皮膚黝黑、長相干練的樸實男人,用一點一滴的付出影響身邊人,讓愛心泉涌,滋潤心田。
重慶一名女大學生搭乘陌生人的車輛遇害,濟南一名女大學生搭黑車遭囚禁性侵,蘇州一名女大學生失蹤半個月后警方證實其被害……近期,社會上接連出現的花季女孩坐黑車遭遇侵害的事件,引起了全社會對“黑車”安全問題的關注。
“黑車”帶來社會治安危機,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安徽省巢湖市,有這樣一個“雷鋒車隊”,車隊成員都是普通出租車司機,他們每天為生計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卻不約而同為了愛心公益走到一起。車隊隊長叫陳天泉,開車快20年了,至今保持零事故的安全紀錄。
1965年,陳天泉出生在巢湖市的一個工人家庭。1981年高中畢業,陳天泉進入巢湖市毛巾被單廠當了一名工人。1987年,他與同廠女工張翠菊相戀并走進婚姻殿堂,隨后有了女兒陳辰。
當時,陳天泉工作勤奮,很快升到了司務長。他每天開著廠里的小飛虎貨車,忙著采購食堂的米、菜,張羅著各種繁瑣的事務。
可是1995年下半年,企業改制,陳天泉夫妻倆雙雙下崗了。那時候他們的女兒才剛上小學一年級。雖然之前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但突然沒了收入,陳天泉的心里瞬間空落落的。妻子張翠菊提議:“你姑姑家有輛貨車,你去幫她跑運輸吧?”陳天泉覺得這條路可行,第二天就去聯系姑姑。1996年2月,陳天泉成了一名貨車司機,而張翠菊則在家附近的超市找到一份活計,家庭生活重新步入了有“進賬”的軌道。
貨車司機是個高風險的職業,需要經常跑長途,陳天泉一做就是4年。1997年,陳天泉開始為水泥廠下屬的運輸公司開水泥罐車。當時,合蕪高速、合徐高速、合安高速等幾條重要的高速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陳天泉和同事一起,經常是開著14輛貨車浩浩蕩蕩去高速路建設現場送水泥,風餐露宿。
有段時間,陳天泉開著貨車往返合肥、巢湖兩地,為發電廠拉煤灰到攪拌站,有好幾次路過家門卻沒時間進去。還有一次為蕪湖長江大橋運輸水泥,為了保證制作混凝土的水泥罐不中斷工作,他和隊友們連續72個小時馬不停蹄地運輸水泥。等忙完回到家,陳天泉倒在床上幾秒就睡著了。張翠菊看了十分心疼,輕輕幫他脫去鞋子,蓋好被子。女兒放學見爸爸回來了,高興地想撲上去撒嬌,被張翠菊攔住了,無聲地做了個“噓”的動作。乖巧的女兒立刻明白了,踮著腳離開了房間。
眨眼4年過去了。2000年春節假期的一天,陳天泉和妻女邊看電視邊聊天,他深有感觸:這樣和家人坐在一起的時間對自己來說真是奢侈啊!他突然萌生了換工作的想法,于是對張翠菊說:“我想回巢湖開出租車,這個行業還是有賺頭的。”平日里,家庭大事都是陳天泉拿主意,張翠菊一般不會反對,這次也不例外。但是,買出租車的錢哪來呢?好在親戚們都很支持,愿意借錢。陳天泉因此籌到了5萬多元錢,買了一部夏利出租車。
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出租車,陳天泉十分珍惜,他對妻子說:“不管掙多少,我開出租車每天都有收入,能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三口能經常見面了。”張翠菊聽了十分感動,丈夫開出租車安定下來了,她覺得自己也有了依靠。每天早上,她都給陳天泉沏好茶裝進水杯里帶上車;晚上陳天泉回到家,她已經做好了一桌營養搭配合理的晚餐。一家三口圍在一起享受每天短暫的相聚時光,其樂融融。
每天開著出租車穿梭在巢湖市的大街小巷,陳天泉見到形形色色的乘客,總是熱情耐心地為其服務。為此,他曾兩次獲得“省級文明示范車”的榮譽。
因為職業緣故,出租車司機大多是獨來獨往,熱心腸的陳天泉總覺得缺了什么。2004年的一天,陳天泉從電視節目上看到沈陽市有一個由出租車司機自發組建的“雷鋒車隊”,經常參加公益活動。陳天泉心里一亮:“對啊,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一個出租車司機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大家能抱成團做公益,那對社會的貢獻就不小了。”于是,他和同為出租車司機的朋友劉海、遲斌說了自己的想法——在巢湖也建一支愛心車隊。
三個人商量后,一起去馬鞍山市的一家愛心車隊“取經”。接著,陳天泉打電話給安徽交通廣播,并向巢湖市運管處匯報想法,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支持。經過幾個月的準備,2005年12月8日,來自7家出租車公司的36名出租車駕駛員,組建了安徽省第一家“908青年志愿者愛心車隊”,陳天泉擔任車隊隊長。
在籌備車隊的幾個月里,張翠菊看丈夫每天除了跑出租車,還要奔波在各家單位辦理手續,一開始不太理解丈夫,對陳天泉說:“你組建愛心車隊圖的是什么?不僅不能給家庭帶來額外收入,你還得為此費神費心,影響到你正常的工作,值得嗎?”
愛心車隊建起來后,車隊里不管誰家遇到了困難,其他隊員都熱情地提供幫助,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漸漸地,這成了車隊里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感受到愛心車隊里濃濃的情誼后,張翠菊不再埋怨,終于理解了丈夫,盡心地照料全家人的生活,讓丈夫沒有后顧之憂。陳天泉也喜歡每天回家后將車隊做公益、獻愛心的事情告訴妻子。
2006年高考那幾天,車隊第一次組織“愛心送考”活動。那時候,他們也不懂得做宣傳,36名司機在車前貼上“免費送考”的紅紙,就興高采烈地上路了。一路上,他們見到考生模樣的人就停下車詢問。可是,沒想到的是,他們就是拉考生上車對方也不敢上。“愛心車隊?免費送考?有這樣的好事嗎,別是來騙錢的!”這樣的議論讓司機們很尷尬,大家回來后都很沮喪。深有同感的陳天泉此時打起精神,對大家說:“做公益貴在堅持,我們這是第一次組織‘免費送考’,市民還不太理解,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做公益,一定能被社會認可的!”
到了第二年,巢湖市民知道了“愛心車隊”能免費送考,開始有考生家長在考前主動聯系車隊。陳天泉的女兒陳辰也參加高考,當天,車隊的出租車陸續開出去接考生了,陳天泉正準備回家接女兒,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一名家長焦急地說:“師傅,我兒子打球摔骨折了,你們能安排一輛車來接送他參加高考嗎?”陳天泉二話沒說,立刻打電話給妻子,讓親戚幫忙送女兒去了考場。陳天泉快速趕到骨折考生的小區。他上樓攙扶考生下樓,又主動和考場外的交警說明情況,將車開進了校內,攙扶考生進了考場。考試結束后,這名考生走出考場興奮地說:“媽媽,我感覺這次發揮得很好!”家長向陳天泉連聲道謝。陳天泉看著家長和考生激動的眼神,瞬間忘了疲勞,內心滿是欣慰。
回到家里,想到白天沒有送女兒去考場,陳天泉十分內疚。陳辰看出了爸爸的牽掛,懂事的她故作輕松地說:“爸爸,你今天沒送我,幫助了更需要的考生,我很受鼓舞,今天考試狀態很棒呢!”張翠菊在一旁微笑地看著,什么也沒說。她了解丈夫的心情,此時,她的無聲代表了默默的支持,她知道丈夫也懂的。
從2008年開始,車隊改變了送考模式。每年4月底,他們通過團市委,將幾大高中的團支部書記聚集到一起,將校內成績好、家境困難的學生名單收集過來,車隊內部再統一安排,確保高考那幾天,不論這些考生住得多遠,都有司機上門免費接送。漸漸地,車隊增加到60輛出租車,將送考范圍也擴大到了附近的鄉鎮中學,細化了送考的具體流程,做到“定人、定車、定時”。
陳天泉至今清楚地記得,2011年高考第一天,有一名巢湖柘皋鎮的考生到達考場門口,才發現身份證弄丟了,急得大哭起來。家長和監考老師協商后,老師允許孩子進考場參加考試,但家長必須在考試結束前將派出所的身份證明送來。當時,送考的司機師傅二話沒說,迅速帶著家長趕回柘皋鎮,開好證明后又飛車趕回,終于在考試結束前半小時將身份證明送到了監考老師手中。考生家長感激得幾乎要對司機師傅跪下了,而師傅則連連擺手:“這都是我們愛心車隊份內的事情!”
“愛心車隊”的口碑漸漸在巢湖市及周邊地區傳播開來,經過幾年的努力,陳天泉和他的隊友們不僅將“愛心送考”、“愛心助學”、“敬老助殘”、“無償獻血”等公益活動做到了家喻戶曉,更做成了幾件影響頗大的公益活動。
2007年春天,正值巢湖市舉辦一年一度的牡丹節。陳天泉從廣播里得知安徽交通廣播近期要舉辦聽友見面會,愛動腦筋的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將聽友見面會聯系到巢湖牡丹節舉行,那對宣傳巢湖這個小城是個絕好的機會啊。說做就做,他先后跑當時的巢湖市旅游局21趟,并聯系安徽交通廣播提前半個月做宣傳,終于在4月牡丹節當天,將聽友見面會從省城合肥“搬”到了巢湖。當天現場的熱鬧場面至今都讓陳天泉難忘,每每想起他都感慨:“我一個小小的出租車司機能為巢湖牡丹節增色,那21趟真沒白跑啊!”
2008年“5.12”汶川發生大地震,隊員們都表示要捐款。可是只依靠當時車隊里的30余人,力量遠遠不夠。于是,陳天泉找到巢湖團市委、文明辦等單位聯合,全車隊隊員停車一天,在市內分成兩個募捐點展開公益募捐活動。當天的募捐很成功,共籌集捐款11萬多元。那天,陳天泉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臉上卻洋溢著興奮。張翠菊趕緊端上泡好的綠茶,隨后拿出一個信封遞給陳天泉說:“這里面的錢是我的心意。女兒剛才也打來電話了,她明天會匯款過來,那是她在學校積攢的零花錢,請你幫她一起捐給災區。”
陳天泉很感動,家人的支持是他這幾年堅持做公益的最大動力。如今,自己做公益的言行也影響到了女兒,這讓他無比欣慰。女兒當時已經考入安慶師范學院,因表現出色,擔任校學生會主席一職,經常在學校組織公益活動。遇到難題了,她總是喜歡打電話給陳天泉,向爸爸請教,父女倆成了電波兩端的好搭檔。
2012年6月,車隊正式改名為“雷鋒車隊”。8年來,原先的老隊員大多退出了出租車行業,跑車的司機也換了一茬又一茬,幾乎每位“雷鋒車”的哥都體會到了奉獻帶來的快樂。他們組成了“禁毒志愿”、“敬老助殘”、“愛綠護綠”、“路政巡查”四個志愿服務分隊,將做公益與日常工作結合起來。
2012年6月,又到了愛心送考的日子。這天,陳天泉和隊友們早早做好了準備。隊友遲斌是車隊早期的創辦人之一,也是車隊里唯一一位包別人車的駕駛員。這年高考前車隊分配任務,陳天泉看遲斌臉色不好,勸他不要參加這次送考了。但遲斌笑著拒絕了:“隊友們都放棄正常營運去送考,我怎么能當‘逃兵’呢。”他堅持接送完最后一批考生,自己卻撐不住了,連上樓都走不動了。6月18日,遲斌經南京鼓樓醫院專家確診得了白血病。
全車隊的隊員聽說這個消息,都驚呆了。當時,遲斌需要骨髓移植,如果配對成功,醫療費至少需要30萬元。遲斌和愛人都是外鄉人,愛人沒有工作,孩子還小,他這一病倒,家里迅速失去了收入來源,又哪來錢給他治病呢?
那幾天,陳天泉回到家難過地一根接一根地抽煙,張翠菊了解丈夫,他是想幫兄弟一把。于是,她拿出家里的一部分積蓄,對他說:“親朋好友的捐款是有限的,你看能不能組織起社會的力量呢?”陳天泉思考的也正是這件事。他再次用上了自己的執著,多次聯系媒體和相關單位,終于,7月21日,一場以“十年獻愛心,今朝愛輪回”命名的聲勢浩大的義捐活動展開了,當天捐款就達到203188元。活動的報道隨后又吸引了中國好人網和新華網的記者前來采訪,這樣,這場愛心募捐又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前后共收到32萬多元捐款。
這次募捐活動,一次次打濕了車隊隊員們的眼眶,更增加了車隊的凝聚力。在積極為隊友募集捐款的同時,陳天泉還自己開車多次接送遲斌去南京看病,鼓勵他要樂觀、堅強。遺憾的是,因病情嚴重,遲斌還是在2013年9月離開了人世。臨終前,遲斌對陳天泉說:“哥,我能碰到你和這么多好隊友,是我這輩子的福氣。做公益獻愛心,我一點也不后悔,我很快樂!”遲斌生病期間,陳天泉奔波多處幫他聯系了大病救治等各種補助,在遲斌過世后,他的家庭因此沒有背債,妻兒依舊有房住有飯吃。隊友們看在眼里,逢人就說:“跟著陳隊長,我們渾身都充滿了正能量啊!”
如今,陳天泉一家三口都在各自的“陣地”努力著。張翠菊全力支持丈夫工作,料理家務、照看老人等各種生活瑣事她都默默地承擔;女兒陳辰2010年8月代表學校赴京參加第二十五屆全國青聯學聯大會,深受鼓舞,決定扎根基層、回報家鄉。畢業后,她考入巢湖環境監測站,為巢湖的環保做貢獻。他們一家因此被評為2014年巢湖市“最美家庭”和五好家庭的榮譽稱號。陳天泉和他傾注了心血的“雷鋒車隊”更是受到了各種表彰:2008年,他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授予“十佳百優千心”光榮稱號;2010年被原巢湖市授予“道德模范”稱號,2013年獲得“合肥道德模范”提名獎,不久前又榮獲“第九屆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雷鋒車隊也獲得了合肥市志愿服務先進集體稱號……
采訪的最后,當記者談到最近社會上接連出現的花季女孩坐黑車遭遇侵害的事件,陳天泉十分急切地想通過本刊告訴讀者:一定不能圖方便或便宜乘坐沒有營運資質的“黑車”,尤其是在偏僻的地方和晚上;如果不小心上了此類車,要記住車牌號,上車后即打電話給親友告知車牌號和位置。此外,陳天泉也希望學校要加強對學生自我保護的宣傳,將這項工作作為一種日常宣傳進行,不能在遇到問題了才引起關注。
這個皮膚黝黑、長相干練的樸實男人,在家庭的支持下,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雷鋒車隊”的建設中。眼下,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通過“雷鋒車隊”的公益活動,宣傳家鄉巢湖的旅游。他說:“愛的資源取之不盡,愛是每個人心底最澄澈的清泉。”他夢想著將來有一天,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中國東部的魚米之鄉,有這樣一座美麗的小城,小城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責編/鄧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