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燕 史紅林
寧鎮地區菜用土人參多年生無公害栽培技術
譚曉燕 史紅林
導讀:2011-2013年連續3年在寧鎮地區多點進行了大棚菜用土人參多年生栽培,土人參表現出耐高溫、較少發生病蟲害的優良特性,是一種極好的高溫季節上市的綠葉無公害保健蔬菜。在此基礎上總結了菜用土人參大棚栽培從播種育苗到適時采收上市的關鍵技術,及越冬管理等優質豐產栽培技術。


土人參是馬齒莧科土人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菜用土人參食用部位為其嫩梢、嫩葉、嫩苗,從春季到秋季均可采集食用。其嫩莖葉可涼拌、炒食、作湯,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可助消化、潤肺生津、補中益氣、滋補強壯、消癰,對痰多久咳、勞傷等有功效,其肉質主根也可用作藥膳配料。
土人參株高30~60 cm,直根系,主根肥大肉質;莖直立,肉質;葉倒卵形或橢圓形,肉質,葉長7~10 cm,寬3~4 cm?;ǚ奂t色,圓錐花穗;果實圓球形、紅色;種子小、千粒質量為0.25~0.3 g。
土人參喜溫暖濕潤環境,耐高溫高濕,不耐寒冷。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0~25℃,植株生長適溫25~30℃,能耐36℃以上的高溫,15℃的時候生長緩慢,宿根在0℃能安全越冬,但在寧鎮地區,露地土人參若遇低于-5℃持續12 h以上,植株易受到凍害死亡。土人參喜光,但也耐陰。莖葉生長期要求水分充足,否則,葉片小、品質差。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廣,但以有機質豐富、疏松壤土栽培為宜。
2011-2013年連續3年,在句容江蘇農博園、句容白兔鎮、南京高淳椏溪鎮進行了大棚菜用土人參豐產栽培試驗,土人參長勢良好,品質優良,效益較高,是一種極好的高溫季節上市的綠葉無公害保健蔬菜。現將菜用土人參多年生大棚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開展無公害菜用土人參生產,必須選擇在大氣、水質、土壤條件均符合無公害蔬菜產地生態環境質量標準的良好區域進行。
雖土人參在寧鎮地區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但以春季栽培為主。一般1月下旬2月初播種育苗,苗齡30~40天,3月底至翌年11月陸續采收上市。
深翻炕土7~10天,畦面細碎松平,667 m2穴施腐熟有機肥3 000~4 000 kg作基肥,與土拌勻。按1.2 m寬開廂,畦高15 cm,溝寬20 cm。
4.1 苗床育苗
選擇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播種前深翻炕土10~15天,土人參種子細小,苗床土需整細耙平。
播前將土人參種子在太陽下曬3~4 h,然后用40℃左右溫水浸3~4 h,撈起與極細的泥土或細沙拌勻,直接撒播在育苗床上,每667 m2用種10 g,苗床約15 m2。也可用2 mg/L的6-BA溶液浸種15 min,促進土人參種子發芽與幼苗生長。
播種要求均勻,適當稀播。播后在種子上覆蓋一層0.5~1 cm厚的沙土或細土,澆足底水,春季覆蓋薄膜小拱棚育苗,10~12天后出苗。出苗后要及時揭除覆蓋物,適時間苗防止徒長,培育壯苗。
4.2 基質穴盤育苗
也可采用基質穴盤育苗。在溫室大棚內,用70孔穴盤裝好育苗專用基質,澆透水,每穴播1~2粒處理后的種子,蓋基質0.5 cm厚,再蓋上薄膜保溫保濕。10天以后出苗60%時,及時揭去薄膜。當幼苗具有3~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定植株行距30 cm×25 cm,每畦2行,每667 m2栽7 000~8 000株。定植后,澆足定根水以利苗成活。穴盤育苗育成的苗根系發達,定植后成活快,沒有緩苗期,澆足定根水即可。
6.1 追肥
定植緩苗后施速效氮肥,667 m2施尿素2 kg。每次采收嫩莖葉后,葉面追肥1次,可用0.5%尿素加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噴灑。第4~5次采收前,要追施有機肥液或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1~2次,以后酌情每采收1次追肥1次。
6.2 澆水
一般每采收1次結合追肥澆1次透水。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莖葉迅速生長和保持產品鮮嫩。土人參不耐澇,多雨季節應注意排水。大棚及設施栽培原則是見干才澆水,澆水宜在晴天上午進行,以利排濕,減少病害的發生。
6.3 淺耕除草
田間雜草要及時除掉,如土壤板結則行淺耕,淺耕深度以3~4 cm為宜。以后視田間生長情況,每隔20天左右人工除草1次,保持田間清潔。
6.4 及時調整植株
為避免植株開花結果,需要矮化植株,可在株高10 cm時把生長點摘除,或等到第一級分枝達到采收長度時摘尖矮化。
土人參生長勢強,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無需施用農藥及化學肥料即可生產出無污染的綠色蔬菜。但是采用設施進行多年栽培的,會有蚜蟲、白粉虱發生,可用0.5%藜蘆堿純溶液800~1 000倍液噴灑,或張掛黃板誘殺,畦間每隔10~15 m張掛25 cm× 20 cm黃板1張,并及時摘除受病蟲為害的部位,加強肥水管理,便可促進新的嫩梢抽生。
8.1 采摘嫩莖梢上市
定植20~30天后、苗高15~20 cm時采收嫩莖葉,留6~8葉采摘主莖尖,采收標準以莖梢脆嫩為度,以用手可折斷為佳。梢長8~10 cm,捆扎上市。
以后頂端的2對葉腋間抽出新的芽梢約10 cm長、具5~6葉時,留最基部1對葉,在葉的節上采摘。溫度適合,每隔10~15天可采收1次,注意留4 cm左右基部1~2對葉,促使新梢不斷抽生,不斷采收。一般667 m2產量可達4 000~4 500 kg。
8.2 采收葉片包裝上市
土人參葉片肥厚濃綠,營養豐富。也可采收成熟完整的單張葉片作商品,葉片采后整齊疊放在塑料保鮮盒中,每盒150~200 g,可在超市上柜銷售。
夏季和初秋栽植時很易抽花穗,應及時在花穗未抽出時采摘,及時采收能抑制開花。若采摘不及時會導致開花,抑制側芽的抽生,減少產量。若采收帶花穗的莖梢作為商品,產量及品質也不佳。因此,及時采收是高產優質的保證。
秋冬季節,氣溫低于15℃地上部生長停滯,0℃以下植株地上部凍死,進入宿根越冬期。
為了使翌年盡早萌芽和地下根養分充足,可在地上部莖葉完全干枯后,于凍前割去莖稈,667 m2在地表面鋪一層腐熟的有機肥1 500~2 000 kg,然后冬前再進行培土3 cm,土壤濕度保持在10%以下,利于防寒越冬和早春萌芽,提高產量。
翌年春天氣溫在15℃以上時,土人參開始萌發,此時,加強水肥管理,增蓋棚膜以提高溫度達20℃左右,促進新的嫩梢長出,提早上市。
第三年秋天,可適當疏苗,擴大株距,有利于來年嫩枝充分擴展、地下部肉質根生長,促進地上莖葉生長,提高單株產量。
譚曉燕,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句容文昌東路19號,212400,E-mail:gystxy676@126.com
史紅林,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20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