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本重 胡建 周勇 史紅安 王立華 李國元
孝感地區幾種冬季蔬菜病害的調查與鑒定
傅本重 胡建 周勇 史紅安 王立華 李國元
導讀:2013年入冬以來,對孝感地區蔬菜基地主要病害進行調查和顯微鏡檢鑒定發現,當地主要病害有紅菜薹黑斑病、莖基腐病,大白菜軟腐病,小白菜和萵苣霜霉病等,雖然總體發生率不高,但某些田塊發生非常嚴重。

圖1 紅菜薹黑斑病
2013年入冬以來,對湖北孝感市周邊的蔬菜基地的主要病害進行了調查和顯微鏡檢鑒定,結果表明,為害孝感周邊的蔬菜主要病害有紅菜薹黑斑病、莖基腐病,大白菜軟腐病,小白菜和萵苣霜霉病等。
1.1 調查范圍
孝感市郊蔬菜基地位于孝南區季廟村,位于北緯30°55′56.14″,東經113°53′26.29″,海拔33 m。
1.2 調查方法
病害調查每周1次,針對某種病害,逐一田塊調查。根據調查的總株數和發病株數,計算發病率。田間拍照、取樣,帶回實驗室鏡檢和分離培養。對病癥明顯的病害直接制片鏡檢,部分病害保濕培養,切片觀察或分離純化后顯微鏡觀察并照相。病原菌的分離用常規組織分離法。病原菌保存于果蔬質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2.1 紅菜薹病害
①紅菜薹黑斑病 病害發生比較普遍,某些田塊發生十分嚴重(圖1A)。主要為害葉片。初為近圓形褪綠斑,后期邊緣呈淡綠色至暗褐色,病斑四周有明顯黃暈(圖1B),有時多個病斑融合。病原物為鏈格孢屬蕓薹鏈格孢(Berk.)Sace](圖1C)。
②紅菜薹莖基腐病 發病率較低。主要發生于收獲過的田塊。多從莖部的傷口侵入,發病初期出現褐色水浸狀軟腐,發病后期莖部軟腐潰爛(圖2)。病原菌為真菌,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

圖2 紅菜薹莖基腐爛病
2.2 大白菜病害
①軟腐病 零星發病。多在包心期開始發病,病株由葉柄基部開始發病,病部初為水浸狀半透明,后擴大為淡灰褐色濕腐,病組織黏滑,失水后表面下陷,常溢出污白色菌膿,并有惡臭,可引起髓部腐爛(圖3)。病原菌為胡蘿卜軟腐歐文氏菌胡蘿卜軟腐致病型
②白菜干燒心病 主要是由于植株缺乏鈣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移植到營養豐富的土壤中,癥狀恢復(圖4)。
2.3 小白菜病害
①霜霉病 主要為害葉片,葉片正面發黃,病斑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邊緣不明顯(圖5)。葉片背面有白色如霜菌絲(圖5)。
病原為蕓薹叉梗霜霉菌蕓薹屬變種。病菌菌絲無色,無隔膜。從氣孔伸出孢囊梗,單生或幾根成束,無色,無分隔,主干基部略膨大,作重復二叉分枝3~5次,主軸和分枝成銳角,頂端的小梗尖銳、彎曲,端部著生一個孢子囊(圖5)。孢子囊無色,單胞,近圓形至卵圓形,大小為(19.5~27.5)μm×(16.9~26)μm。
②小白菜白斑病 葉片病斑為圓形或卵圓形,直徑6~15 mm,呈灰白色至淡褐色,邊緣常有黃綠色暈圈(圖6)。潮濕時病斑背面生有稀疏淡灰色霉。后期病斑半透明,薄如窗紙,有時開裂、穿孔。重時病葉黃枯。病原菌為白斑小尾孢菌
2.4 萵苣病害
①霜霉病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初呈黃綠色,無明顯邊緣,后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圖7)。葉片背面生白色霉狀物(孢子囊及孢梗)。多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生,漸向上蔓延,后期葉片枯萎。
②生菜菌核病 發病率較低,但是一旦發病,對個體植株是毀滅性的。苗期發病,引起缺蔸(圖8A)。在發病植株基部地面,菌絲雪白粗壯,清晰可見(圖8B)。

圖3 白菜軟腐病狀

圖4 白菜干心燒病(左:田間發病,右:移植到營養土后)

圖5 小白菜霜霉病病癥及病原菌

圖6 小白菜白斑病癥狀

圖7 萵苣霜霉病癥狀及病原菌

圖8 生菜菌核病田間癥狀

圖9 花椰菜黑斑病癥狀和病原菌孢子
多在近地面葉柄處發病,初期染病部位產生褐色壞死斑,而后擴展至整個葉柄(圖8C),溢出深褐色汁液,病部常出現褐色菌核(圖8D)。
2.5 花椰菜黑斑病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葉片受害,初呈近圓形褪綠斑,擴大后,中間暗褐色,邊緣淡綠色,有或無明顯的輪紋(圖9A)。潮濕時表面密生黑色霉狀物。病原為甘藍鏈格孢(圖9B)。
經過多次對孝感市郊蔬菜基地病害調查發現,各種蔬菜上都有病害發生,雖然總體發生率不高,但是某些田塊發生非常嚴重。本文對幾種常見病害的癥狀和病原菌進行了描述,并配有圖片,希望對基層病害識別與防治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013CFC004);特色果蔬質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014K05)
傅本重,胡建,周勇,史紅安,王立華,李國元,特色果蔬質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20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