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俐 柏文軍
西葫蘆根霉腐爛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措施
劉俐 柏文軍
導讀:西葫蘆根霉腐爛病在南京地區時有發生,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影響了菜農的種植效益。為了有效防治根霉腐爛病,需要正確識別根霉腐爛病,了解該病的發生規律,從西葫蘆栽培生產的準備階段開始,采取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有效措施,運用清除病源、加強農田管理等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積極做好各項預防工作。

西葫蘆營養豐富,清香嫩脆,深受城鄉居民的喜愛。再加上西葫蘆生長勢旺、較耐低溫,是早春栽培中種植面積僅次于黃瓜的瓜類蔬菜,在促進農民增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西葫蘆種植面積的擴大,西葫蘆根霉腐爛病在南京地區時有發生,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影響了菜農的種植效益。如2014年6月,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農業園種植的金皮西葫蘆發生了比較嚴重的西葫蘆根霉腐爛病,基地緊急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但收效甚微,初步估計減產達40%以上。因此,我們應當正確識別西葫蘆根霉腐爛病,了解該病的發生規律,從西葫蘆栽培生產的準備階段就積極做好該病害的各項預防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該病主要為害花、幼嫩瓜條及葉柄。病菌一般先從萎蔫的花或受傷的組織開始侵染,致使花變褐色,并由花蒂部向果實發展;果實發病部位初期呈水漬狀,可見灰白色茸毛蔓延于瓜毛之間,隨果實逐漸壞死腐爛,表面形成較厚的毛刺狀灰黑色至黑色霉層,最終可至全瓜腐爛,爛瓜常具腥臭味。葉柄被害的后期也會長出黑色霉層。
西葫蘆根霉腐爛病又稱西葫蘆花腐病,病原菌屬接合菌亞門接合菌綱黑根霉真菌。該菌可寄生,腐生能力極強。病菌假根發達,常從匍匐菌絲與寄主基質接觸處生出,多分枝。菌絲白色,孢囊梗叢生、直立,不分枝,頂端產生孢子囊,孢子囊單生,孢囊孢子球形。接合孢子表面有瘤狀突起。病菌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培養基上生長速度快,72 h即可長滿整個培養皿,后期頂部產生黑色小點,即孢子囊。
病菌在田間自然分布極廣,可在多種蔬菜的殘體上以菌絲體營腐生生活。越冬方式主要是以孢囊孢子附著在田間架材和保護設施的土壤等所有暴露在空氣中的物體表面。條件適宜時,產生大量孢子,隨風雨、昆蟲或灌溉水傳播。病菌主要從植物傷口或生活力較弱的花及果實侵入,侵染發病后病部又產生新的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借氣流、雨水進行多次重復侵染。病菌侵入后分泌一種果膠酶快速分解細胞間質,引起腐爛。一般花期是侵染高峰期,果實膨大期病果劇增,為爛果高峰期。溫暖高濕是造成根霉腐爛病蔓延的主要因素,當溫度23~28℃、田間相對濕度大于90%時發病最重。因此,春季連續陰雨、田間濕度大,有利于病害發展。栽培密度過大、平畦無地膜種植、管理粗放的田塊病害發生較重。


4.1 農業防治
①清除病源 前茬收獲后要徹底清潔田園,大棚等設施要于夏季利用高溫進行悶棚處理,殺死棚內病原菌。
②選擇適宜的種植方式 西葫蘆較耐低溫,適宜早春保護地栽培,若進行露地栽培,開花結果期恰遇江南地區的梅雨季節,此時的高溫高濕極易導致該病的發生與流行。因此,應盡量采取大棚春提早栽培方式。
③高畦栽培 本地區地下水位較高,應采取田畦地膜栽培,推行滴灌技術,提高地溫,降低田間濕度,抑制病菌萌發。
④精心管理 設施內加強通風降濕,雨后或澆水后避免田間積水。開花結果期要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及老黃葉。采用人工授粉或施用生長調節劑點花的方式促進坐果,根據植株長勢及時疏去過多的雌花或幼果,保證植株長勢旺盛,減少病菌侵入的機會。
⑤加強施肥管理 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2 化學防治
①前期消毒 種植前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地表和設施內的架材、立柱等,也可667 m2用10%腐霉利煙熏劑250~300 g熏棚,隔7天熏1次,連熏2~3次,進行表面消毒,殺滅田間病原菌。
②灌根防治 病害發生后,用青枯立克300倍液對嚴重病株及病株周圍2~3 m內區域植株進行小區域灌根,連灌2次,2次間隔3~5天;其余可采用青枯立克500倍液進行穴灌預防1~2次。每株用量苗期100~200 mL,花期、結果期200~500 mL,根據植株生長時期及土壤濕度,以灌透為宜。
③噴藥防治 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80%大生(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嘧霉胺懸浮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以上藥劑應交替使用。
[1]鄭建秋.現代蔬菜病蟲鑒別與防治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汪炳良.南京大棚蔬菜生產技術大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劉蕾,李寶聚,郭立忠,等.西葫蘆果實腐爛病的病原診斷與防治[J].中國蔬菜,2007(10):59-60.
[4]王娌莉.西葫蘆根霉腐爛病的發生與防治[J].農家之友,2002(5):25.
[5]王敏,蔡連衛,李強,等.保護地西葫蘆果實腐爛原因及綜防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2(1):130-131.
劉俐,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南京市漢中門大街169號,210036,電話:025-86575727,E-mail:446168992@qq.com
柏文軍,南京市江寧區蔬菜技術推廣站
201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