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史(1949~22000000)研究叢書·地理卷》簡介

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60周年,作為社慶60周年獻禮,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編寫出版了《新中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史(1949~2000)研究叢書》。這套叢書共18卷,包括總論、政治、中學語文、小學語文、數學、英語、俄語、日語、地理、歷史、自然·社會、物理、化學、生物、體育、音樂、美術和出版管理等。叢書編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回顧新中國成立后中小學教材前50年的發展歷程,總結各學科教材研究、編寫、出版工作的成績、經驗、教訓,探索教材編寫的理論、規律,搶救和保留珍貴的教材建設史料,為后人提供新中國成立后的前50年間中小學教材發展的歷史全景。
《新中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史(1949~2000)研究叢書·地理卷》主編劉淑梅、韋志榕,顧問陳爾壽、吳履平,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本書編者依據翔實可靠的史料和親身參與的經歷,回顧了新中國成立后前50年中小學地理教材改革發展的歷程,梳理了50年間中小學地理教材編寫出版的軌跡。全書將新中國成立后前50年中小學地理教材的建設劃分為六個時期,即初創時期(1949~1952)、發展時期(1953~1957)、精簡與調整時期(1958~1965)、“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振興時期(1977~1985)和大變革時期(1986~2000)。基于上述階段劃分,編者對不同時期中小學地理教材編寫的時代背景、指導思想、編寫依據、編輯原則、體系結構、內容構成、主要特點、社會評價和修訂情況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剖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和總結了不同時期中小學地理教材研究、編寫、修訂的經驗教訓和發展規律。
教材改革是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核心,教材編寫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當前,始于21世紀初的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向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挺進。秉承“繼承、發展、創新”的基本理念,新時期中小學地理教材建設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成績。值此新課程改革關鍵時期,品讀與思考《新中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史(1949~2000)研究叢書·地理卷》,回顧和了解新中國建立后前50年中小學地理教材建設的歷史,評價和展望新世紀以來基礎教育地理課程改革的前景,更具有特殊意義。
(李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