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會潔袁建平
(1. 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 海南 五指山 572209; 2. 海南師范大學 地理與旅游學院, 海南 海口 571158)
淺談逆向思維在高考地理綜合題解答中的運用
畢會潔1袁建平2
(1. 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 海南 五指山 572209; 2. 海南師范大學 地理與旅游學院, 海南 海口 571158)
逆向思維就是思考者通常不采用由因及果、由始及終的正向思維定式,而是“反常規”由結果向原因,由最終向初始進行推導,以達到與正向思維相同的目的。
我們地理高考生所面對的地理綜合題通常可以分為兩部分,已知信息和求解問題。為了評卷的方便,或者減少爭議,試題的答案常常有明確的標準指向。正規情況下,考生的任務就是從已知信息出發,運用所學地理知識進行推理,最后得出答案。如果基于逆向思維來解題的話,應該從可能答案開始,反向推理,最后由論點指向已知信息。
運用逆向思維解題就是指根據問題的答案即思維終點,套用常用答題模式,結合已知信息項即思維起點進行追本溯源。下面筆者將用2014年高考地理海南卷試題作為范例,并以第21題為主要例子,詳細剖析怎樣使用逆向思維解題。
21題:在冷濕環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殘體逐漸堆積,形成泥炭。下圖所示島嶼泥炭資源豐富。分析該島嶼適宜泥炭形成的冷濕環境的原因。

基于逆向思維的解題思路,可以遵循以下五步依次進行。
1.認真閱讀問題項,仔細審題
(1) 注意問題項的行為動詞。仔細審讀問題項的行為動詞可獲得與標準答案指向的相關信息,利于把握試題要求,揣測考查目的。若是“寫出”、“指出”、“說出”、“說明”,可簡述,不需分析。如題干中有“分析”,則需據材料展開分析。如2014高考地理海南卷綜合題目中,第21題、24題、25題和第26題都要求根據已知信息“分析”,而第22題是“說明”,第23題是“簡述”。
(2) 注意題干動詞指向的名詞。題中的行為動詞“分析”指向的名詞為“原因”,也就是說解題的重點在于分析原因。如2014高考地理海南卷綜合題目中,第21題、24題和25題要求根據已知信息“分析”原因,第26題則是要求“分析”帶來的環境問題。而第22題是要求“說明”優缺點,第23題要求“簡述”有利條件。
(3) 注意題干中的修飾詞。修飾詞常為形容詞或者副詞,用來修飾或者限制題干里的關鍵部分。本次高考地理綜合題第21題題干中修飾原因的是“泥炭形成的冷濕環境”。
2.依據逆向推理分析編寫提綱
形成答題提綱時,應當分析和總結題目的全部信息,盡量減少“漏答、少答或多答”的現象。如以第21題為例,其提綱可寫作:導致泥炭形成環境冷的原因有……導致泥炭形成環境濕的原因是……
3.套用模式進行推理
根據歷年高考地理海南卷統計,綜合題的必做部分主要是自然地理、區域地理和經濟地理題各一道,選做題為旅游地理、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各一道,因此,在高考地理復習中,教師應該教會或教給學生解答綜合題的基本套路或模式。考生在解答時就可以按作答模式編寫提綱,進而可把有關作答模式一并列出。如第21題提到的導致“泥炭形成環境冷”的因素多是緯度較高、寒流影響、風帶和凍土影響等; “泥炭形成環境濕”的因素多是由降水豐富、蒸發量小、排水不暢所致。
4.主抓關鍵信息
試題中給出的材料有文字、表格及圖像等多種解題信息,確定作答大方向以后,需從材料中選取有用信息。2014高考地理海南卷的六道綜合題,都有文字信息和圖象信息,沒有表格信息。
如從第21題所附圖中可以看出,該島嶼地處南半球中高緯,有西風帶的影響,還有西風漂流經過。該島嶼受西風帶控制,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降雨豐富且全年分布均勻,地貌類型主要為200米以下的平原。
5.按邏輯推理作答
如果摒棄正向思維方式,以所要解答問題為初始信息,并運用逆向思維進行推理,第21題就有兩條思路可循:①形成泥炭環境冷→氣溫低→緯度高、西風帶和西風漂流所致; ②形成泥炭環境濕→水源充足→海洋性氣候降水多、溫度低、蒸發量小、雨水滯留所致。
1.夯實語文基礎,找準題目關鍵詞
從歷年高考地理綜合題的答題情況來看,很多學生語文基礎不扎實,不能準確找出題目中的行為動詞、修飾詞和動詞指向的名詞等重點信息。例如:第21題題干中提到了分析該島嶼適宜泥炭形成的冷濕環境的原因,有不少考生誤解為分析泥炭形成環境的原因。這與考生細心程度有關,更與學生的語文基礎有關。例如,可做一些尋找關鍵詞比賽或者根據某些背景資料進行“命題及解題”大賽,通過有趣的比賽提高學生尋找關鍵詞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耐心及細心。
2.完善作答模式,提高答題有效性
教師在高考復習時,要總結歸納以往高考地理綜合題真題的出題規律和模式,從而營造相似的情境,促進學生自己總結歸納答題模式;同時選取相似的題型,找到解答同類型題目的一般模式,經常性訓練后,考試時就可避免少答、多答或誤答。
3.全面提取已知信息,提高答題的完整性
常常有些學生只細看文字內容,而不重視從圖像和表格中提取信息,造成信息不全面,作答方向易出現較大偏離。對于此種情形,教師在復習時要指導學生如何描述和評價信息,強調文字與表格、圖像等相結合來答題,這樣才能保證考試時答題的完整性。也只有自主總結出的信息,才容易應用到答題中去。
4.正向和逆向思維互用,提高答題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據歷年來學生的作答狀況,發現很多學生因作答缺乏條理性和邏輯性而丟分。例如:分析泥炭形成的冷濕環境的原因時,很多同學會忽略地勢低平的影響,反而強調海洋和緯度因素。因此,在高考復習時,教師要經常與學生溝通,避免學生進入主觀認識的思維誤區。
總的說來,高考地理復習時,教師要注重學生運用逆向思維解題能力的培養,完善答題模式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