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針織萬里行”走進江蘇沭陽
文/唐可心
10月11-12日,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中心舉辦,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承辦,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全力支持的“走基層、看紡織”中國針織萬里行第一站在江蘇沭陽啟動。

沭陽開發區2001年8月成立,2006年獲批為江蘇沭陽經濟開發區,2013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目前蘇北唯一一家坐落在縣域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截止今年9月底,沭陽開發區已落戶投產企業730多家,用工突破13萬人。沭陽開發區已連續2年躍入江蘇省全省開發區社會發展第一板塊,并連續多年蟬聯宿遷市開發區年度目標考核第一名。
活動當天,參會者及媒體先后參觀了江蘇邦源紡織有限公司、江蘇月源纖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騰盛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及沭陽城區、開發區。隨后,沭陽縣及協會領導、當地企業代表與業內相關企業家圍繞沭陽區域狀況展開座談,圍繞進一步完善沭陽縣包覆紗產業鏈,提升縣紡織產業的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展開討論。
據悉,針織產業既是沭陽的傳統產業,也屬新興產業。前不久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親自把脈、操刀的“沭陽針織產業園發展規劃”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為紡織、針織產業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搭建了平臺。目前,沭陽現有包覆紗紡織纖維生產企業13家,全部集中在開發區,這些企業已擁有包覆紗設備4260臺(套),年產包覆紗9.8萬噸,相關配套企業有36家,是全國乃至全球包覆紗生產設備最多、產量最大的包覆紗產業基地。
10月12日,“走基層,看紡織”中國針織萬里行江蘇沭陽站主題活動如期舉行。



中共沭陽縣委書記胡建軍致歡迎詞。他透露,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先后獲批省級特色產業園4個,分別是江蘇紡織纖維新材料產業園、江蘇高新電池產業園、江蘇沭陽軟件產業園和江蘇沭陽智能機械產業園;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2個,分別是:中國包覆紗生產基地、國家級遮光面料生產基地。在眾多產業中,紡織產業前不久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沭陽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而針織產業又是紡織產業中發展得最風生水起的支柱產業之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曹庭瑞、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工業委員會消費處處長王冬青也先后發表講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作中國針織產業發展報告,他介紹了中國針織行業近十年來所取得的成績,針織用品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上天入地看針織,針織對美化生活、改變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后,江蘇省沭陽縣政府發布針織產業園產業發展規劃。沭陽縣縣委常委、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鑄進行了沭陽縣投資環境推薦。他從交通區位、發展載體、人力資源、產業配套優勢、投資政策、政府服務等6個方面系統介紹了沭陽縣的投資環境,并誠摯全國各地的企業家到沭陽投資。未來,沭陽縣將側重招引氨綸類生產企業、無縫內衣成衣生產企業、高檔服裝面料生產項目、包覆紗上下游生產項目、紡織機械制造類企業等。通過上述項目的引進,促進開發區針紡類企業成鏈配套、捆綁發展。
長期以來,江蘇省紡織產業集中在蘇南地區,隨著省委、省政府推動南北共建,沭陽及時承接蘇南轉移項目,并向浙江等地企業招商,專注于包覆紗這個紡織服裝行業的細分市場,集聚了近百家企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宿遷市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稱號,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全國產能最大、品質最高的包覆紗產業基地,一批絲襪、針織毛衣、遮光提花窗簾等終端產品成為全國的“單打冠軍”。
當天會上進行了現場簽約,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經編分會會長沈順年與中共沭陽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卞建軍簽訂了沭陽縣政府與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共建針織產業園協議;沭陽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魏偉與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南梁簽訂了沭陽經開區高校產學研戰略協議;沭陽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永根與兩家針織類企業簽訂了沭陽經開區與入園企業項目,金額達28.8億元,為開發區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與此同時,現場還進行了“走基層,看紡織”中國針織萬里行授牌儀式。在媒體對話環節,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新聞中心主任孫淮濱、沭陽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卞建軍、沭陽縣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鑄、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東華大學教授陳南梁、江蘇嘉德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桑建軍共同接受了現場媒體的訪問,讓現場嘉賓對沭陽的投資環境、服務體系、平臺設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