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法國特派記者 吳 杰 曹 磊1月14日,中法媒體論壇在法國巴黎舉辦,兩國部分媒體負責人就中法媒體現狀及發展、應對新媒體挑戰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交流、辯論,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法國政府前部長卡特琳娜-科羅納參加論壇。中國新任駐法國大使翟雋13日與部分代表進行交流,戴高樂基金會主席、法國政府前部長雅克-戈德弗蘭、法國前駐華大使高毅出席13日舉行的中國媒體代表團和法國政界、媒體界人士見面會,表示希望中法媒體論壇能促進兩國媒體和社會的交流與合作。 中法媒體論壇由戴高樂基金會和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共同舉辦,論壇特意選擇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日(1月27日)前舉辦,旨在搭建一個平臺供兩國媒體高層進行坦誠對話、增進彼此了解、尋求業務合作、減少誤讀誤報。 拉法蘭在論壇期間發表演講稱,這次中法媒體論壇是中法建交50周年400多場慶典活動的第一場。當前中法關系可以說正處于最好的時期,不了解中國的人會說中國只有一個面孔,但是深入了解后發現,中國確實污染嚴重,但也是最早對新能源下工夫研究的國家。我們的人員有信心和能力把慶典活動辦好,但更重要的是兩國人民對彼此抱有非常大的好奇心,這種互相吸引在中法關系中非常重要。 環球時報社總編輯胡錫進說,相互理解和尊重對于中國與西方國家來說同等重要,但今天的中國與西方之間存在這方面的障礙。期待西方社會能再出一位戴高樂將軍這樣的人物,推動西方與中國突破這層障礙的束縛。 中國青年報社社長陳小川表示,在新聞專業性方面,西方媒體可以說是不少中國媒體的老師。但為什么主張新聞專業主義的西方媒體在斯諾登問題上不予深究?與之相比,對于中國一些高科技企業,法國媒體猜測其在歐洲國家發展業務會帶來國家安全威脅,但所做的多是猜測性報道,希望西方媒體在這方面自律。 法國《回聲報》總編輯大衛-巴胡發言稱,中法媒體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如報紙經營困難、資源越來越少、新媒體挑戰日益加強等,我們應達成共識,停止相互妖魔化對方的做法,共同應對英美媒體的挑戰。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新聞參贊吳小俊說,希望中法媒體對話能克服困難,形成機制,堅持舉辦。中法媒體需要理解、需要合作,希望雙方坦然面對中法媒體的差異,法方減少對中國的誤讀和偏見,積極推動雙方新聞從業人員的交流和溝通。 參加中法媒體論壇的中方代表來自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青年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北京日報社、財訊傳媒集團、環球時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以及中國駐法國使館新聞處;法方代表來自法新社、《費加羅報》、《世界報》、《回聲報》、《十字報》、《快報》、《新觀察報》、《觀點》雜志、《挑戰》雜志、《拓展》雜志、89街網站、法國文化電臺、傳媒資訊集團和巴黎第二大學等。法國家樂福集團等為論壇舉辦提供了支持。▲
環球時報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