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以為民情懷 促跨越發展
● 本刊評論員
“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是不是提高了?生活是不是方便了?各方面保障是不是解決得比較好了?是不是真正衣食無憂了?”在2013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暨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王東明在詮釋全面小康的藍圖時,提出上述問題。這彰顯了省委、省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民生理念。
四川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的人口大省,在實現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既要使經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也要靜下心來專心致志追求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追求可持續的增長。全省各地經過幾年的發展,到2020年能不能實現全面小康,關鍵要看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水平是否得到大幅提高,老百姓能不能真切感受到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一年來,面對嚴峻復雜形勢和特殊困難,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解決了教育、住房、社保等方面一系列重大民生問題;集中力量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在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上取得新進展;奮力奪取抗震救災和抗洪搶險重大勝利,災后恢復重建有序推進。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2014年是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蘇態勢,但引發金融危機的根源并沒有消除,經濟增長新動力還沒有形成。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家總體政策環境比較有利,同時發展已經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2014年,我省經濟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挑戰和機遇并存,必須因勢利導,科學謀劃,主動作為,妥善應對保持經濟較快增長與轉變發展方式,淘汰落后產能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調整優化投資結構與擴大民間投資,提振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與培育消費新亮點等諸多挑戰,全力鞏固經濟穩中向好的勢頭。
在2014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中,最核心的是要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努力使經濟發展更有活力、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有后勁。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省委經濟工作明確的一個重要目標,要求注重通過制度安排做好民生工作,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實施“十項民生工程”,突出辦好19件民生實事,有針對性地解決群眾最關心、受益最直接的民生難題。堅持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穩步增加民生投入,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事業。把穩定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扎實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深入實施“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繼續推進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新村扶貧、能力扶貧和生態扶貧“五大扶貧工程”,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行動,全面提升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確保年年有新變化。
全面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多項部署,需要我們用改革的思維激發活力,不等不靠,有條不紊抓好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在實干中破解難題,深入研究和解決影響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既要考慮發展的速度,更要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單純以“GDP”考核論英雄,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凈土、綠水青山。讓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奮戰2014,這就是使命!(責編:雷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