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譚文勁
“五位一體”: 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布局
● 文/譚文勁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整體謀劃,聯動推進,正是科學把握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特征,順應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要求。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深刻領會頂層設計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牢牢把握住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努力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盤棋格局和強大合力。
按“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這是中央在全面總結改革開放經驗、準確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考慮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基礎上作出的科學判斷和重大決策。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發展的這一基本規律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先導,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抓住這個“牛鼻子”,有利于集中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按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一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切實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解決好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關鍵是要把握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政府職能,進一步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社會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按“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體制改革協同推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改革持續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改革實踐證明,經濟體制改革必須要有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體制改革配合和支撐,沒有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體制改革協同跟進,經濟體制改革也很難深入,甚至會阻礙和延緩經濟體制改革,它們互為條件、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同步消長的關系更加明顯更為緊密。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一道,協同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是踐行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力推進改革的必然選擇和迫切需要。
協同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體制改革,就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按“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高度統一的組織領導。全面深化改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按照“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正確處理全面和重點的關系,又需要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的關系,這就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上來,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切實保持政令暢通,在中央和各級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加強對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只有這樣,才能使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得到有力的組織保障,才能有效克服各自為政和部門利益對改革的掣肘和羈絆,全面實現中央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作者系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