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楷亮
(中國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湖北武漢 430223)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大類靜校正方法:高程靜校正、折射靜校正、層析靜校正。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原理和適用條件。高程靜校正適合于不存在低降速帶或低降速帶橫向上沒有變化的地區,在地震資料處理中一般作為靜校正質量控制的基本標準;折射波靜校正適用于地表起伏不大、表層速度橫向均勻性較好、有明顯折射界面存在且該界面變化不大的地區;層析靜校正適合任意復雜的近地表情況,允許地形劇烈起伏或速度橫向變化,該方法可以利用直達波、回折波、繞射波和透射波等各種初至信息。
層析成像靜校正基本理論根據費馬原理推導,假設地下為連續的介質,且速度在縱、橫向都有一定的變化,從炮點激發的地震波向下傳播到一定深度后,向上反射返回到地面,由地面接收點接收,形成地震初至走時T=D×S,其中S為單元時間慢度,D為單元內射線路徑長度(圖1)。
層析靜校正的求取過程:先給定一個初始的速度模型,將計算的理論初至時間與實際初至時間相減,所得的差用于修正速度模型,這樣重復計算若干次后,當正演初至時間和實際初至時間之間的差小于一定的值時,就得到最終的速度模型,應用該速度模型就可以計算出最終靜校正量。
對萬城地區的三維地震資料處理,擬定了層析靜校正流程圖(圖2)。

圖1 層析靜校正射線追蹤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race of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

圖2 層析靜校正流程圖Fig.2 Flow chart of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
準確的初至拾取是層析靜校正的基礎,只有正確的初至拾取,才能使靜校正量異常基本消除,初至時間曲線變得光滑,通過對比正確拾取單炮初至和錯誤拾取單炮初至的疊加剖面可以看出,確保初至拾取的質量是層析靜校正方法的關鍵所在(圖3、圖4)。

圖3 錯誤拾取初至后應用層析靜校正單炮疊加效果圖Fig.3 Effect of superposition of single shot by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 with error picking method

圖4 正確拾取初至后應用層析靜校正單炮疊加效果圖Fig.4 Effect of superposition of single shot by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 with right picking method
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只要包含拾取的初至信息即可,主要參數有反演深度、替換速度、偏移距的范圍、網格大小;一般網格越小,層析靜校正計算時間越長,結果越精細。
在完成初至波拾取及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的基礎上,先通過多次對比試驗,決定適合枝江萬城地區的反演深度、替換速度、偏移距范圍、網格大小等參數,然后進行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層析反演,當反演誤差逐漸收斂到一定數值以內時,得到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比較可靠。
根據層析反演得到的速度模型,確定高速層頂界以及相應的校正基準面,通過對速度模型上各網格時間的縱向求和,得到地表接收點相應的靜校正量。
層析校正量計算的關鍵參數包括中間基準面、固定基準面和替換速度,其中固定基準面和替換速度通過區域地表調查,統一給定一個常值;中間基準面的選取十分關鍵,它直接影響到靜校正效果,如何選擇必須根據地面高差仔細試驗。一般原則上地表平緩的情況下中間基準面用固定的高程,地表起伏大的情況下中間面選擇固定值不太合適,一般選擇高速層的頂界面。
萬城三維工區位于荊州和枝江兩市境內,地質構造屬于江陵凹陷萬城斷裂構造帶的北端,東臨梅槐橋向斜,西與江口向斜相連,是一長期繼承性古隆起。該區地表條件和地下結構復雜,由于處于江漢平原中部,氣候濕潤、雨量充沛、表層水豐富,低洼水田較多,所以工區野外施工采用了炸藥震源和可控震源(圖5)。此外,該區內地表層為第四紀形成的松軟沉積,淺表層沉積復雜多變,主要是厚薄不等的淤泥、流沙、粘土形成的互層,河道及其周緣地帶以流沙為主,縱橫向上巖性變化較大,雖然本工區高程變化不大(主要分布范圍為30~55 m),但地表低速帶及厚度的影響,產生了較大的中長波長靜校正量,原始單炮上初至不平滑,反射波同相軸變形(圖6)。

圖5 單炮初至分析圖Fig.5 Analysis chart of single shot

圖6 未做層析靜校正的單炮Fig.6 Single shot without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
通過應用層析靜校正后單炮資料可以看出,初至上的跳躍逐漸變得平滑,反射波更接近雙曲線,初至時間曲線變得光滑(圖7)。

圖7 作了層析靜校正的單炮Fig.7 Single shot with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
再從處理前后的疊加剖面效果上可以看出(圖8、圖9),通過層析靜校正的應用,疊加剖面反射成像清晰,構造形態更加合理,反射波同相軸更加連續光滑,地質現象更加清楚,信噪比明顯提高。

圖8 應用層析靜校正前疊加剖面效果Fig.8 Effect of stack section before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

圖9 應用層析靜校正后疊加剖面效果Fig.9 Effect of stack section after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
(1)從原理上,層析靜校正方法適合解決任何復雜地表條件產生的靜校正問題,其關鍵點在于初至的正確拾取及反演深度、替換速度、偏移距范圍、網格大小等參數實驗。
(2)萬城地區雖然高程變化不大,但地表條件復雜,部分單炮的初至沒有穩定的折射層,且單炮初至較差,層析靜校正方法有效地解決了該區的靜校正問題,應用效果較好。
[1] 熊翥.復雜地區地震資料處理思路[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
[2] 鄭鴻明,婁兵,蔣在超.復雜地貌區地震資料處理中的靜校正方法[J].新疆石油地質,2002(6):214 -216.
[3] 林伯香,孫晶梅,劉清林.層析成像低速帶速度反演和靜校正方法[J].石油物探,2002,41(6):136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