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美航宇局宣布選定由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在2017年7月發射“太陽軌道器”。發射將采用宇宙神5-411型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進行,發射費用約為1.727億美元。“太陽軌道器”是歐空局和美航宇局的合作項目,旨在研究太陽及其外大氣層。探測器將利用高空間分辨率透鏡來觀測太陽的大氣層,并把這些觀測結果同軌道器周圍環境測量結果結合起來。它還將獲取有關太陽極區的圖像和數據。(江山)
5月份,歐洲16年來的首個大氣再入飛行器將在意大利都靈完成總裝,隨后運往荷蘭進行振動和聲學試驗,最后轉往歐洲設在法屬圭亞那的發射場,10月份由“維加”小型運載火箭發射。名為“中期實驗飛行器”(IXV)的該飛行器將在320千米的高空同火箭分離,飛到412千米的最大高度后,沿一條5度傾角的低傾角飛行路線飛往再入點,并采用降落傘在南太平洋上濺落。包括發射在內,IXV項目預算約為2.74億美元。
IXV由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公司建造,為升力體式的鞋狀飛行器,長5米,寬2.2米,高1.5米,預計重1957千克。它配備超過300臺傳感器,為了能在飛行中改變指向,還配有推力器和襟翼。它將在約120千米的高度上在印尼上空以7.5千米/秒的速度再入。(陽光)
3月20日,卡塔爾老人星衛星公司發出其第二顆衛星“老人星”2的采購招標。這顆衛星將配備一個Ku和Ka波段混合有效載荷以及連接巴西和印度、面向業余無線電愛好者的一個有效載荷,將工作在東經26度軌位,采用老人星公司從阿拉伯衛星通信組織購買的Ku波段頻率。老人星公司稱,這將是一項全面而公開的招標,各廠家需在4月30日前做出反應。該公司希望在夏天選定承包商,2016年底前將衛星發射入軌。該公司首顆衛星“老人星”1是同歐洲通信衛星公司共同擁有的一顆衛星,后者稱之為“歐洲通信衛星”25B。同“老人星”1一樣,“老人星”2將會配備用于降低干擾的軟件。(陽光)
美國國防部主管航天政策的副助理部長洛韋羅表示,國防部預計將在5月份完全停止租用香港亞太衛星控股公司的衛星容量。他說:“我們已把超過75%的亞太衛星公司帶寬轉到其它衛星,并打算在5月份之前完全轉走。”因間接租用由中國政府持有很大一部分股份的這家公司的衛星容量,國防部2013年遭到了批評。(江山)
4月2日,美航宇局宣布因烏克蘭局勢而決定暫停“同俄羅斯聯邦的大部分現有交往”,但有一個很大的例外,那就是國際空間站項目。由于俄可乘3人的聯盟號載人飛船眼下是能為該站往返運送機組人員的唯一現役飛船,如果切斷同俄方的所有聯系將迫使該局撤離站上人員。所以美航宇局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在該項目上同俄聯邦航天局合作。雖然美航宇局和俄航天局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上合作甚密,但雙方在非載人航天項目上并不經常合作。該局官員還可能會被禁止出席8月2-10日在莫斯科舉辦的第40屆空間研究委員會(COSPAR)科學全會及9月份在圣彼得堡召開的第29屆國際航空科學大會,具體還要看上述禁令會持續多長時間。
另外,美航宇局雇員暫時將不得前往俄羅斯,美航宇局各設施也將不接待俄方人員到訪,且要凍結雙方的電子郵件、電話會議和電視會議交流。通告說,除被特定為例外的活動外,美國政府決定暫停航宇局同俄政府代表的所有接觸,直到有進一步的通知。但這項新政策不適用于國際空間站運行活動或在俄羅斯以外召開的有俄方人員參加的多邊會議。(江山)

加拿大麥克唐納·德特威勒聯營公司稱,由于烏克蘭政局不穩,它已暫停其在烏通信衛星項目的地面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麥德聯營稱,烏方用戶已接受了對這一不可抗力事件的認定。該公司稱其正在同客戶共同評估未來幾種情勢,以期盡可能減小影響。它預計相關工作將推延4個月到6個月,但停工造成的損失尚有待確定。(江山)
美航宇局打算把其2008年12月同軌道科學公司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簽訂的現有“商業補給服務”(CRS)空間站貨運補給項目合同延長最長兩年,即從2015年12月最多延長到2017年12月。本次合同期的延長將不會給該局帶來新的費用。由于國際空間站要延壽到2024年,該局打算通過全面而開放的競爭來采購后續的CRS-2服務,而延長現有的CRS合同將使潛在的新廠家有機會在貨運服務需求提出前滿足相關的完備性要求。合同將每次只延長一年,以便在競爭CRS-2合同的新廠家提早驗證了其貨運補給能力的情況下能以不需再延長一年的方式簽發CRS-2合同。(陽光)

3月24日,俄羅斯“聯盟”2-1b/“弗雷蓋特”M型運載火箭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一顆格羅納斯-M型導航衛星,代號“宇宙”2491。這是“質子”號火箭2013年7月發射3顆格羅納斯衛星失敗后俄首次發射同類衛星。衛星由信息衛星系統(ISS)-列舍特涅夫公司建造,發射質量1415千克,設計工作壽命7年。ISS-列舍特涅夫公司2月份曾發布消息稱,俄2014年將發射5顆格羅納斯衛星,其中2顆由“聯盟”號火箭以單星方式發射,另3顆擬由“質子”號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截至本次發射前,格羅納斯系統共有28顆在軌衛星,包括24顆工作星、3顆備份星和1顆正處在測試階段的衛星。(江山)
近日,美空軍向洛馬航天系統公司簽發了建造第7顆和第8顆GPS-3下一代導航衛星的續約合同,價值2.46億美元。兩顆衛星預計將分別在2018年4月和2018年10月完工。GPS-3衛星將能提供更準確的導航信號,信號耐受有意和無意干擾的能力也將提高。首顆衛星現定于2016年4月發射,比原定時間晚了兩年。造成推遲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主有效載荷分包商埃克塞勒斯公司遇到研制難題。(陽光)
3月16日,俄羅斯“質子”M/“和風”M型運載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俄羅斯衛星通信公司的“快訊”AT1和“快訊”AT2通信衛星。這是“質子”號火箭2014年第二次發射,也是其年內首次執行俄政府發射任務。兩顆衛星均由信息衛星系統(ISS)-列舍特涅夫公司建造,有效載荷由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公司提供,用于直播到戶電視廣播和數據傳輸服務。“快訊”AT1采用“快訊”1000NTB平臺建造,發射質量1672千克,配備32路Ku波段轉發器,將定點于東經56度軌位,用于接替“博納姆”1衛星,覆蓋區包括東歐和俄羅斯,設計壽命15年。“快訊”AT2采用“快訊”1000K平臺建造,發射質量1326千克,配備16路Ku波段轉發器,將采用東經140度軌位,覆蓋亞洲和俄遠東地區,設計壽命15年。“快訊”AT1的19路和“快訊”AT2的8路轉發器將由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租用。(陽光)
近日,俄羅斯主管航天和國防的副總理羅戈津說,為保證使政府在該行業的投資得到回報,俄航天工業必須得到提升。他說,政府必須重視建立公私合營關系,提高航天工業的盈利能力。2013年7月質子號火箭發生墜毀事故后,俄政府決定把國內航天企業整合到稱為聯合火箭與航天公司的單一公司中。羅戈津說,另一重要方面是要爭取外部資金。他說,俄羅斯只占國際航天市場的3%份額令人難堪。他還強調需要進一步深化航天國際合作,并要求就俄火箭如何滿足40年代前的未來需求進行遠期規劃。俄在火箭制造領域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是承攬國外有效載荷發射服務的一支主要力量,但卻未能成為利潤豐厚的衛星服務與制造市場的有力爭奪者。
洛馬航天系統公司主管軍事航天業務的副總裁瓦萊里奧在2014年衛星大會期間接受采訪時說,因存在焊接問題,美國海軍下一代衛星通信系統“移動用戶目標系統”(MUOS)第3顆衛星的完工時間將推遲。這意味著洛馬和海軍將在2015年1月首先發射該系統的第4顆衛星。問題是2013年春天在對由波音空間與情報系統公司提供的特高頻有效載荷的一個部件進行測試時發現的。波音是洛馬在該項目上的分包商。洛馬稱,問題不會導致MUOS系統部署工作的明顯推遲。
MUOS項目包括4顆在軌工作衛星、1顆在軌備份衛星和4座地面站。目前已有2顆衛星發射入軌。第3顆衛星原擬在2014年底發射。該項目預計將在2017年達到全面工作能力,衛星預計將服役到2025年。(陽光)

4月3日,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宇宙神”5-401型運載火箭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了美國空軍“國防氣象衛星計劃”(DMSP)下的DMSP-5D3 F19氣象衛星。該衛星是DMSP計劃的倒數第二顆衛星,由洛馬公司采用“泰羅斯”N平臺建造,發射質量約1200千克,配備7臺遙感器,將用于向軍方提供可見光和紅外云圖,測量降水、地表溫度和土壤濕度,并采集空間天氣數據。
DMSP衛星的歷史可上溯到上世紀60年代,旨在提供軍事行動所需的全球大氣、海洋、陸地和空間環境信息,并通過確定拍攝無云層遮擋照片的最佳時機來支持美偵察衛星計劃。DMSP衛星將從2020年前后起由“后續天氣系統”(WSF)取代。WSF系統將利用美空軍的專用衛星同美民用氣象設備及盟友的氣象設備來協同提供數據。(江山)

3月22日,“阿里安”5ECA型運載火箭在法屬圭亞那庫魯發射了盧森堡歐洲衛星公司(SES)的“阿斯特拉”5B和西班牙衛星公司的“亞馬遜”4A通信衛星。這是“阿里安”5火箭年內第二次發射,也是其連續第59次發射成功。“阿斯特拉”5B由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采用“歐星”3000L平臺建造,發射質量5724千克,配備40路Ku波段和6路Ka波段轉發器,將采用東經31.5度軌位,覆蓋歐洲,設計壽命15年。星上還搭載了歐盟委員會“歐洲靜地導航重疊系統”(EGNOS)的一個L波段導航有效載荷。EGNOS系統面向航空和勘測等行業,用于增強歐洲上空的GPS導航信號。“亞馬遜”4A由軌道科學公司采用“靜地星”2.4平臺建造,發射質量2938千克,配備24路Ku波段轉發器,將采用西經61度軌位,用于向整個南美地區提供各類通信服務,設計壽命15年。它將在6月份巴西世界杯開幕前啟用,將增強本屆世界杯和2016年巴西夏季奧運會的轉播能力。(陽光)
3月28日,美航宇局宣布選用軌道科學公司的飛馬座XL空射型運載火箭來發射其“旋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CYGNSS)的8顆衛星。這份固定價格發射服務合同價值約5500萬美元,涉及衛星處理、發射服務有效載荷集成、跟蹤、數據和遙測及其它發射保障工作。發射將于2016年10月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進行。
CYGNSS將在熱帶風暴和颶風的全壽命期內開展海面風測量,從而會有助于改善天氣預報。由密歇根大學牽頭的這項任務將采用由8顆小衛星構成的星座。8顆衛星將由一枚火箭發射入軌。它們將接收來自GPS衛星的直接和反射信號。CYGNSS是美航宇局地球科學分部“地球風險”級快速研制、經費受限系列項目中的首項天基研究任務,據稱將耗資1.5億美元。“地球風險”級項目屬于美航宇局科學任務署的“地球系統科學探路者”計劃。(陽光)
近日,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奧斯塔片科接受《俄羅斯報》采訪時說,發展無人月球和火星探測器技術將是新的俄聯邦航天計劃的工作重點。月球探測第一階段將包括3項任務。作為第一項任務,已長時間推遲的“月球”25定于2016年發射,將在月球南極著陸。另兩項任務將分別是2018年發射的一個月球軌道探測器和2019年發射的攜帶尋找水冰用的鉆探工具的一個極區著陸器。第二階段將涉及采集月球土壤樣品并送回地球。(陽光)
盡管內戰導致國家撕裂并重創其經濟,但為開展科學研究,敘利亞政府決定組建航天局。敘通社報道說,敘內閣已批準了組建“敘利亞航天局”的項目,“旨在利用航天技術開展探測和地球觀測”。政府希望利用這類技術來“服務于發展”。持續了3年的內戰已摧毀了敘國經濟;加上西方的制裁,讓人懷疑敘將如何解決相關經費問題。(陽光)
4月1日,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在拉巴斯發表講話時說,該國首顆通信衛星的發射已在帶來顯著效益,表現為上網、衛星電視和手機收費的降低。莫拉萊斯本人一直很關注稱為“圖帕克·卡塔里”1的這顆衛星。耗資3億美元的該項目主要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融資,由中國衛星和火箭廠家承造。衛星采用中方“東方紅”4平臺,配備26路Ku波段、2路C波段和2路Ka波段轉發器,于2013年12月發射,工作在西經87.5度軌位。莫拉萊斯說,同使用國外衛星的通行價格相比,玻衛星電視服務商已同意降價約50%。玻互聯網服務商也已承諾對最底層的帶寬方案降價20%,并對大用量用戶降價50%以上。他說,對手機用戶的收費也出現了類似的大幅下降,現已低于除委內瑞拉以外的所有南美國家。(江山)
3月25日,日本宇宙探索局宣布選定三菱重工公司作為日下一代主力火箭H-X研制與運營工作的主承包商。作為現役H-2A和H-2B火箭的后續型號,H-X火箭研制工作將在年內啟動,首次發射定在2020年進行,總研制費用預計為19億美元。除作為日本政府有效載荷發射的主力火箭外,H-X還需具備參與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競爭的能力。
H-X將采用液氫/液氧芯級,并將配備最多6臺固體捆綁助推器,以形成范圍很大的有效載荷運載能力。固體助推器將以該局新型“艾普西龍”小型運載火箭的主級為基礎。“艾普西龍”火箭已在2013年9月成功進行了首飛。(陽光)
搭乘兩名俄羅斯航天員和一名美國航天員的俄聯盟TMA10M載人飛船北京時間3月11日上午離開國際空間站,隨后在哈薩克斯坦中部安全著陸。目前國際空間站上還駐有俄、美、日各一名航天員。他們組成了新的第39宇航組,由日本航天員若田光一領導。若田由此成為國際空間站首位日本指令長。(陽光)
截至3月26日,執行“軌道試驗飛行器”(OTV)3任務的美國空軍X-37B無人航天飛機已在軌飛行470天,打破了此前由OTV-2任務創下的469天的在軌飛行時間紀錄。OTV-3任務是X-37B計劃的第三次在軌飛行任務,發射時間是2012年12月11日。美國空軍共有兩架X-37B。這次任務采用的是曾執行首次X-37B任務(OTV-1)的那架飛行器。OTV-1任務發射于2010年,在軌飛行時間為225天。2011年發射的OTV-2任務采用的是另一架飛行器。(陽光)
3月26日,美航宇局副局長萊特富特在“小行星倡議機遇論壇”上說,該局“小行星轉向任務”的前半部分,即找出一顆小型小行星并用一個新型無人航天器將其拖回到一條月球存放軌道,估計需耗資約12.5億美元。該局借該論壇向工業界介紹了3月21日啟動的一項方案征集工作的情況。這項征集工作擬向20家~25家公司提供600萬美元經費,用于研究擬議中的“小行星轉向任務”的各個關鍵側面,其中大多數圍繞著任務所需的那個新型無人航天器。各廠家需在5月5日提交方案,為期6個月的固定價格合同預計將在7月1日簽發。中標廠家需在12月份前向美航宇局提交一份報告。此次競標對美國企業開放,但不允許該局各現場中心參加。
捕捉和回拖小行星是美航宇局這項計劃的第一步。該局打算最終利用SLS火箭發射一艘載人的“獵戶座”飛船,執行為期20天的一次任務,完成同這顆小行星交會,并采集其樣品。萊特富特的估計數字中不包括這樣一次飛行的費用。SLS和“獵戶座”這兩種由政府設計的飛行器都仍在研制之中。載人飛往小行星的名義時間是在2025年前。奧巴馬總統要求美航宇局在2025年前派航天員造訪一顆小行星。該局尚未正式決定開展“小行星轉向任務”,但預算文件顯示,它為該項目申請的2015財年1.33億美元經費中有一部分擬用于研制上述無人航天器的捕獲機構。(江山)
近日,美航宇局宣布為了給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德爾它”4火箭的一次軍事有效載荷發射讓路,其“獵戶座”深空探測載人飛船的首次試飛已推遲到12月初。有消息人士說,推遲“獵戶座”飛船首飛是為了給發射“地球同步空間態勢感知計劃”(GSSAP)的兩顆衛星讓路。這項計劃旨在跟蹤調查地球同步軌道上的物體。兩顆衛星原擬在2014年底發射,而現在看可能將會提前發射。這次不載人試飛原定9月份到10月份進行,由美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德爾它”4H重型火箭發射。“獵戶座”是該局下一代載人航天運輸工具,用于運送航天員執行低地軌道以外的探測任務,最終將由“航天發射系統”(SLS)重型火箭發射。SLS火箭擬在2017年底首飛,屆時將攜帶一艘不載人的“獵戶座”飛船。首艘載人飛船將在SLS火箭2021年第二次飛行時發射。(江山)
4月4日,印度“極軌衛星運載器”(PSLV)XL型運載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島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了“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IRNSS)的第二顆衛星IRNSS-1B。衛星被送入283千米×20630千米、傾角19.2度的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隨后將利用星上的液體遠地點發動機最終進入東經55度、初始傾角為31度的圓形地球同步軌道位置。衛星采用“印星”1K平臺建造,配置同2013年7月1日發射的首顆衛星IRNSS-1A類似,發射質量1432千克,設計壽命10年。
IRNSS是由印度自行建設的獨立的區域導航衛星系統,2006年獲準研制。它可向印度國內及周邊1500千米范圍內的主服務區提供精確的定位服務,擴展服務區為主服務區之外、南緯30度至北緯50度及東經30度~130度之間的區域。主服務區定位精度將優于20米。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組成。空間段擬設7顆衛星,其中3顆將采用靜地軌道,另4顆采用傾角29度的地球同步軌道。該系統在有效載荷設計上同美國的GPS和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具有互操作性。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拉達克里希南表示,印年內還將再發射IRNSS系統的兩顆衛星,2015年中前將把7顆衛星全部送入軌道。(江山)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已向波音公司簽發了價值可達1.04億美元的一份合同,為其建造并驗證一種低成本空射型小衛星運載系統,即“空中發射輔助航天運輸”(ALASA)。ALASA項目旨在部署一種能以每次100萬美元的費用把45千克的衛星送入低地軌道的系統。波音所獲合同的基本價值為3060萬美元,并設有價值分別為7200萬美元和200萬美元的兩項選擇權。
DARPA預算文件稱,ALASA將使小型衛星能從一個空中平臺上部署入軌,以此降低靶場費用,并提高發射頻度,推動單次發射成本的下降。文件稱,由于能改變發射位置并能從全球任何大型跑道上發射,部署衛星系統所需的時間將得到縮短。該計劃擬在2015財年進行一次驗證發射。DARPA曾在2012年向波音、洛馬和維珍銀河公司簽發了ALASA系統設計合同,并向另3家公司簽發了相關的技術開發合同。(陽光)
印度的“印星”3E通信衛星3月下旬出現在軌故障,迫使數以千計的甚小孔徑終端(VSAT)運營商中斷業務,等待有關改變其設備指向的指示。這顆衛星發射于2003年9月,配備24路C波段和12路擴展C波段轉發器,工作在東經55度軌位,覆蓋區為整個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洋地區。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尚未就關于故障性質或潛在補救措施的提問做出回復。(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