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物流中心 徐心宇 林奔 楊慶功
面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二次創業、市場化轉型”的逐步深入,以及型號高密度研制、發射的嚴峻形勢,盡快實現型號物資管理“精細化、一體化、信息化”的戰略發展目標顯得尤為重要。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物流中心作為用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銜接者,如何提升型號物資供應的管控水平,增強對用戶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建立用戶、內部管理、供應商一體化的物資采購供應管理模式,已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提升型號物資供應管理水平,物流中心對目前型號物資供應工作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和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因設計任務的變更造成下游生產及物資部門得到的信息滯后,影響物資供應的準確性和效率;二是由于存在流動資金短缺、用戶回款時間和數量存在不確定性、自身庫存占用資金較大等原因,造成現金流緊張,無法按時向供應商付款,進而影響了業務運行;三是物資需求與采購節奏不匹配,使得檢測、倉儲、配送等環節的資源緊張,加大了協調難度。

一是需調整運營模式,結合用戶需求與供方能力構建一體化的物資采購供應模式;二是需強化激勵機制,建立合理的績效管理機制,以促使全體員工的工作目標與部門目標及上級領導要求一致;三是需優化流程,建立最優的物資采購供應流程,實現流程制度化,提升員工對流程管理的認知,以更好地監督流程的有效執行;四是需完善信息化,根據實際物資供應工作需求建立簡單有效的信息化系統,通過信息化系統的支撐提高供應工作效率和用戶滿意度。
一是在供應商選擇上,對于供應商的生產能力、質量穩定性等方面沒有進行全面評估,甚至出現設計師與供方自行溝通后指定供應商的情況;二是與供應商合作過程中,由于信息傳遞和反饋不及時,導致難以獲得直接有效的信息;三是對供應商的控制能力不足,導致供應商在采購合同的執行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使相關性能指標及采購價格不能滿足預期要求,增加了采購成本。
“一體化”方案的實施體現在用戶、內部管理和供應商三個方面,改進目標是通過內部規范管理、與供應商戰略合作以及與用戶的協同匹配,并統籌目前的人力、資金、倉儲等資源,實現供應物資的質量穩定,提高供應及時率,降低采購成本。
建立面向用戶的組織結構。建立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的總體方針,為用戶提供全方位服務,結合用戶需求與供方能力構建一體化的物資采購供應模式;在用戶單位、型號工程、物資類別三個維度對需求進行全方位把控,實現以用戶為對象的需求閉環管理,確保型號物資供應,提升物流服務水平。
以需求為導向,加強用戶管理。針對每個用戶,依據物資屬性特點建立完整的用戶檔案,并對需求進行歸類細化,制定相應的服務和滿足方式;為了解決供應商與用戶之間的矛盾,通過制定合理、透明的價格形成機制,讓用戶參與到價格談判和審定工作中,以使用戶、供應商之間形成利益平衡點,從而體現物流中心作為第三方的服務理念。
推行供應與設計、生產的并行工程。定期安排員工與關鍵用戶進行交流,深入了解其生產進度,參與物資需求生產任務派工單的制定,并協調需求計劃部門執行;與用戶單位協調建立在制品數據庫,以便需求計劃部分能更為準確地制定物資需求計劃;將供應鏈系統需求界面延伸到用戶端,從而加快與關鍵用戶實現信息化對接。
物資內部管理實際上是一個采購供應全流程的第三方服務管理。供應鏈系統以及各管理、業務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快速反應能力是衡量物流服務水平的標桿。通過建立內部統一的計劃管理體系,推行流程化、信息化、精細化的實施方案,實現采購、檢測、倉儲、配送的一體化管理。
理順內部關系。分別設置需求計劃與采購實施職能,重點理順需求計劃與執行的關系,以及采購部門與檢測、物流配送等部門的關系。從業務流程管理角度看,需求計劃對外是統一銜接用戶的窗口,對內是統一協調采購、檢測、物流配送的組織。
規范需求接收、傳遞、反饋的渠道與方式。統一化、標準化整合與規范備料依據,如備料文件、需求清單、料單等,明確各種單據響應的形式和流程;加強計劃管理,嚴格按照用戶需求數量、領用節奏和時間要求下達采購計劃,并監督檢查合同簽訂與計劃下達的一致性;以流程方式清晰界定計劃、采購、檢測、物流配送等部門在執行計劃中的工作,明確各相關方的職責與職權;制定突發事項的處理流程與相關規定,界定非正常情況下的作業流程,規范作業秩序,提高供應效率。
創新型號物資供應模式。強化型號通用物資的管理,與供應商開展深度合作,推行供應商聯合管理庫存機制,讓供應商合理安排生產及庫存。強化專用物資的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梳理并維護好型號金屬材料配套關系;以產品為主線,建立專用物資的品種規格、供應商及供應周期、采購價格數據庫,并在明確任務后立即啟動物資備料工作,為金屬材料的準時供應提供支撐。
此外,要針對研制型號和一些臨時性的緊急需求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加強與供應商一體化的對接,針對關鍵物資派專人跟蹤、協調生產進度,監控物資關鍵生產環節,同時充分利用供應商的用戶資源,以解決研制型號的緊急需求。
完善物資供應鏈系統。供應鏈系統的建設應基于相對穩定的型號產品物料清單,并由物資管理部門對型號所需物資從采購、檢驗、倉儲、配送全過程進行統一管理,根據型號產品物料清單完成型號物資的定額供應。
拓寬供應渠道。為實現研究院逐步由制造商向集成商轉變的總體目標,以及滿足型號的進度要求,物流中心應當積極拓展供應渠道,建立軍工系統內的物資協作體系,實現各單位之間庫存物資信息的共享,從而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物資供應效率。
全面實施供應商績效評價管理。為降低型號物資供應過程中的質量風險,強化供應商質量管理意識,物流中心應當建立完整的供應商績效評價體系。通過歷史供應物資質量問題統計、合同執行情況分析、價格體系等方面的數據確定供應商等級,并依據采購數量、付款及時性等對供應商等級進行調整,以降低型號物資供應的質量風險。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物流中心通過在與用戶、內部管理和與供應商一體化三個方面開展多種形式的工作,不斷鞏固和完善用戶、物流中心及供應商之間的協作網,以進一步整合從用戶、物流中心到供應商的信息流和資金流,并形成了以用戶為導向、內部管理規范、供方支撐有力的型號物資供應鏈體系,實現了供應用戶型號金屬材料質量穩定、供應及時率提高和采購成本降低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