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周海鷹通訊員 施冬材
節約人力物力力求公平公正浙江科技惠民計劃項目評審會開創視頻評審新模式
本刊記者周海鷹通訊員 施冬材
6月12日,2014年度浙江省科技惠民計劃項目評審會在杭召開。省科技廳副廳長曹新安出席并講話。評審會采用視頻答辯形式,為省級科技項目評審開創出一種全新的模式。
據了解,浙江省級科技惠民計劃項目的設立源于國家科技惠民計劃。2012年,科技部、財政部正式設立了國家科技惠民計劃專項。專項的設立,是為了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部署,即要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將其作為履行政府職責的指導思想和推進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專項的宗旨是面向公共領域,面向基層,綜合集成、應用示范、后續推廣一批先進適宜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惠及民生。重點關注人口健康、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社會事業等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
按照科技部、財政部的要求,浙江省在強省專項基金中單獨劃出5000萬元,按1:1給國家惠民計劃項目配套,在科技專項中新增2000萬元,設立省級科技惠民計劃。2014年度是浙江省首次實施該計劃專項。
曹新安在講話中指出:科技惠民計劃特點鮮明,檢驗項目好壞有3個主要標準。一看是否惠民,民生需求是項目的根本出發點,民生改善是項目的根本落腳點。項目好不好,首先要看這個根本點是否找準;二看科技是否是重要抓手,民生工程是一個綜合統效的工程,要避免出現“胡子眉毛一把抓”,把什么東西什么工作都往項目里裝,而是始終要明確科技才是我們的主戰場,重點是通過科技手段來支撐和提升民生工程的質量。三看組織領導是否到位,“一把手工程”是否切實履行到位,科技、財政等部門是否聯動到位,項目管理、經費管理等是否保障到位。


浙江省科技惠民計劃項目視頻評審會議主會場設在省科技廳,分會場設在10個設區市,并由設區市科技局根據實際情況自主落實分會場地址,部分場地設在基層縣市區。主會場評審組可通過大屏幕觀看和聽取分會場的匯報和答辯,而答辯方則“聞其聲不見其人”,只能聽到主會場聲音。曹新安副廳長表示,之所以采取視頻評審,是為了節約傳統會議答辯方式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免去科技人員舟車勞頓之苦,同時又提高了項目評審的公平和公正性。據悉,這是首次成功實現了省市互聯、高質量的省科技計劃項目視頻答辯,既是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一項具體實踐,也為日后推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視頻答辯作了有益的嘗試。視頻評審會議由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