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懷國(天津市信息中心,天津300201)
關于加快天津濱海新區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藺懷國(天津市信息中心,天津300201)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本文通過對天津濱海新區服務業產業的現狀分析,提出了新區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就加快其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服務業發展 對策 建議
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家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的新歷史條件下,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天津濱海新區(以下簡稱“新區”)“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的“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目標,是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戰略要求。同時,也是新區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必然戰略選擇。加快發展新區現代服務業對實現建設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戰略定位具有重要意義。

2011年,新區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功能區發展特色突出,增加值完成1924.15億元,同比增長16.9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6.5%,占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1.0%。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248.15億元,增長10.63%;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94.59億元,增長22.2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2.36億元,增長18.63%;金融業增加值178.86億元,增長20.86%;房地產業增加值133.66億元,增長16.01%;其他服務業增加值736.54億元,增長15.12%。 服務業從業人數增長較快。2011年,新區從業人員平均人數784133人,增長3.5%,其中,第三產業268466人,增長5.1%,第三產業增速比全區高1.6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2.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向第三產業傾移。2011年,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02.12億元,增長32.0%,其中,第三產業2357.35億元,增長38.4%,三次產業比例為0.5:35.8:63.7,第三產業比重高于第二產業27.9個百分點。
1.1 傳統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實現較快增長
1.1.1 交通運輸等三個行業仍占居主體地位。2011年,新區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248.15億元,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94.59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2.36億元,這三個行業占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5.5%,近半壁江山。新區規模以上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完成營業收入834.33億元,增長12.5%,實現利潤8.87億元。2011年,新區批零住餐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2.53億元,增長24.3%。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0493.06億元,增長36.7%。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營業額25.11億元,同比增長20.9%,其中五星級酒店9家,四星級酒店12家,這兩類酒店共實現營業額占住宿業營業額的六成以上,高端酒店消費拉動作用較大。
1.1.2 其他社會服務業增長較快,大企業拉動作用明顯。其他社會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35.6億元,增長24.3%,利潤176.33億元,增長18.3%。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技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等三個行業占營業收入總量76.4%,占利潤總量的76.5%。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實現營業收入138.57億元,增長22.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13.09億元,增長73.7%。科技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實現營業收入339.10億元,增長6.2%。其中,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務分公司等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占營業收入總量的七成,占利潤總量的八成。
1.2 現代服務業增速加快,區域綜合服務功能增強
1.2.1 新興金融業蓬勃發展,區域金融服務功能增強。新區充分利用金融改革創新的政策優勢,加快新興金融業發展步伐,形成了以銀行、保險、證券等傳統金融機構為依托,以融資租賃、股權基金、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國際保理、資本要素市場等新興金融機構為發展方向的多層次、多元化、多功能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截至2011年底,新區注冊股權投資基金及管理企業超過2000家,認繳資本額約4000億元人民幣;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企業128家;中新天津生態城16家企業實行意愿結匯;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交易網絡覆蓋全國;融資租賃公司達到209家,民生、工銀、興業、渤海、長江等全市較大的融資租賃企業均落戶濱海新區,融資租賃業務總量約占全國的1/4、占全市的80%以上。新興金融機構為實體經濟搭建了資金交易平臺,拓寬了投融資渠道,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對全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1.2.2 物流業穩定增長,區域物流服務功能增強。新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加快構建以“兩港、兩高、三快”為主體的大交通體系。同時,新區以建設我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為目標的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正式獲批,方案明確以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為核心載體,開展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國際航運稅收、航運金融和租賃業務四個方面的創新政策試點。華北地區最大的奔馳物流園區試車場投入使用,該試車場的啟用將進一步促進東疆汽車產業發展,同時促進相關配套產業及其他世界頂級品牌汽車項目的聚集。2011年,港口貨物吞吐量4.53億噸,增長9.7%,集裝箱吞吐量1158.76萬TEU, 增長14.9%。濱海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755.42萬人次,增長3.8%,貨郵吞吐量18.29萬噸,下降9.7%。無水港發展到21個,內陸物流網絡進一步完善。
1.2.3 旅游業發展勢頭較好,旅游休閑服務功能增強。作為天津兩翼之一的旅游品牌,新區大力發展具有濱海特色的旅游項目。2011年,新區首次為壯大新區旅游業提供重要的資金保障,確定了39個項目為年度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支持金額達2000萬元,支持項目重點涵蓋了工業游項目、5A和4A級旅游景區項目等。2011年,新區旅游接待量突破11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4億元。
1.2.4 服務外包快速發展。2012年,新區累計服務外包企業223家,累計從業人員40799人,全年服務外包業務接包合同簽約額8.67億美元,同比增長159.78%,其中離岸合同簽約額5.61億美元,增長236.95%,實現服務外包業務接包合同執行額5.56億美元,增長81.42%,接包合同簽約額和執行額均占全市比重90%以上。2011年,濱海服務外包產業園成功入選當年中國服務外包園區十強,成為新區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王牌”。
1.2.5 文化創意產業、樓宇經濟及會展業取得較大進展。2011年召開的新區區委一屆七次全會,提出了把文化產業建設成為新區支柱產業,構建“文化強區”的奮斗目標。在“政策平臺引導、產業集聚園區、大項目好項目帶動”的驅動下新區文化創意產業實現跨躍發展。2011年,新區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86.58億元,占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至2011年底,在全區范圍內構建了6個各具特色的專業集聚園。樓宇經濟占地少、污染小、經濟效益好,將有力支撐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新區已投入使用樓宇43座,合計建筑面積超過247萬平方米,商務建筑面積165萬余平方米,共有入駐企業超2500家,全年新增859家。 會展業作為新區重點發展的現代服務業,2011年把辦展方向盯住優勢主導產業和重點區域開發建設,通過辦展為產業上下游銜接搭建平臺。全年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首屆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第八屆中國制造業管理國際論壇、第二屆濱海國際創意設計展交會等。這些大型專業展會的成功舉辦對推動新區優勢產業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2.1 發展規模和水平都有待提高
服務業規模和工業相比還比較小,知識技術層次還比較低,交通倉儲、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仍占主要地位,知識、人才密集型的服務業比重較低,發展滯后。同時,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的模式尚未完全形成。
紅松(Pinus koraiensis)屬裸子植物,又名海松,主要分布于小興安嶺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林業資源,紅松中含有豐富的多酚類物質[1],這些物質已被證明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防輻射和對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等功效[2~6]。有關紅松中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種殼、種鱗和種籽衣中多酚、黃酮、多糖等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功能活性方面的研究[7~9]。
2.2 政策優勢尚未充分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優勢
開發區、保稅區政策優勢逐步減弱,高新區、東疆保稅港區、中新生態城等因操作層面的困難,政策優勢尚未發揮出來,各功能區的政策優勢尚未充分組合形成新區的整體優勢。
2.3 服務、輻射和競爭能力還不夠強
具有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不多,缺少知名品牌,面向國際國內的資源集聚和輻射能力不強,新區的形象和品牌尚未真正確立。
2.4 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完善
完整統一的服務業市場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還存在高端專業人才缺乏,智力支持不足以及企業經營模式和管理理念過于傳統,信息技術和現代商務等現代化技術運用不夠充分等問題。
3.1 進一步推動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發展規模和水平進一步提高
新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速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頻率,提升第三產業結構,經濟逐漸轉向以服務型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依托新區制造業優勢,延長產業鏈條,發展為先進制造業服務的生產型服務業,形成高效配套的服務體系,促進二、三產業協同發展。
3.2 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加快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
“十二五”期間,天津市將依托新區區位、交通和產業優勢,以港航物流服務系統為核心,以大宗商品交易為主要平臺,以金融及信息服務為保障,構建“交易+物流+金融及信息服務”“三位一體”的國際型港航物流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設。新區要充分利用國家和天津市政策優勢,加快推進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在加快完善國際航運中心功能方面,依托海空港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政策優勢,完善集疏運、航運服務和航空服務體系,拓展集裝箱外貿和內貿航線,增開航空航線,建立更加完善的航運網絡。在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方面,要加快疏港交通體系建設,降低過境運輸成本,完善物流產業服務鏈條,拓展無水港功能,形成覆蓋內陸腹地的保稅物流體系,加快建設物流園集聚區。同時,保證資金支持推進海港、空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3.3 加快構建高增值、強輻射、具有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一是要多措并舉大力發展適合新區特點的現代服務業,如以綜合型總部、功能型總部和中小企業總部為重點,加快總部經濟發展;整合旅游資源,發展精品項目;以高端外包業態和服務外包支撐體系為重點,建設服務外包集聚區;以專業性會展和品牌會展為重點,打造特色知名會展品牌等。
二是要做大做強新興金融企業。2011年,新區共有新興金融機構1033家,占新區金融機構總數的62.6%,但新興金融業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狀況不均衡,據初步測算,新區新興金融業80%的經營成果由長江、渤海、興業、民生、工銀等幾個較大的融資租賃企業創造,絕大多數中小新興金融機構尚屬初建階段,發展較慢,盈利能力不強。所以,新區要量身打造促進新興金融企業發展的政策機制,從機構設立、人才招聘、業務開展等多方面給予優惠、扶持,幫助企業解決運營效率不高、經濟效益偏低的問題,助推新興金融業小企業做大,大企業做強。
3.4 改善消費環境,擴大消費市場,提升消費水平
隨著新區消費環境的不斷改善、大力發展旅游業等各項促進消費措施的實施,消費拉動新區經濟增長的潛能存在較大的釋放空間。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繼續積極搭建平臺,構建消費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合理規劃布局商業網點,改造提升傳統商業店面和商業街,積極發展各種新型商業模式,吸引國際連鎖、大型商貿載體入駐新區,引進知名品牌和特色商品,提升消費層次和水平。同時,大力發展便民商業和生活服務業,發揮商貿在服務民生、拉動消費及提升區域功能的更大作用。
1.《2012濱海新區服務業發展報告》
2.《2012年濱海新區統計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