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認知障礙評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杭州師范大學認知與腦疾病研究中心
浙江省級認知障礙評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是由杭州師范大學承擔,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和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協(xié)作,經浙江省科技廳、發(fā)改委、財政廳2012年9月批準成立的省級研究平臺。著名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長、浙江大學醫(yī)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擔任第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劃”、“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杭州師范大學認知與腦疾病研究中心主任翁旭初教授擔任重點實驗室主任,錢江高級人才特聘教授、杭州師范大學認知與腦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臧玉峰教授擔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實驗室現(xiàn)有科研人員52名,其中副高級職稱以上29人(占55.8%),具有博士學位人員34人(占65.4%)。實驗室建成了完善的認知與腦疾病科研平臺,包括全國最完善的磁共振兼容設備,含腦電、多導生理儀、眼動儀、近紅外儀等,設備總價值3000多萬元。實驗室重要儀器設備均安置在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其中GE3.0TDiscoveryMR750是目前全國唯一一臺放置在一線醫(yī)院的研究用磁共振設備,并有一支大規(guī)模的研究團隊支撐,為開展大規(guī)模、高質量的認知障礙評估技術研究提供了優(yōu)越的科研環(huán)境。實驗室成員學科背景交叉性強,涵蓋了認知神經科學、心理學、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精神科、影像科、信息科學等不同學科領域,這些學科的廣泛交叉和深度融合,為進行認知障礙和腦疾病的轉化醫(yī)學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認知障礙相關的疾病已超越軀體疾病成為我省和全國的重大健康問題。廣義的認知障礙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各種精神障礙,以情感、注意、控制等認知功能異常為主要特征,其發(fā)病機制及病理變化迄今仍不清楚;另一類是腦器質性損傷引起的各種認知功能障礙,最常見的是腦卒中、腦外傷等導致的語言、記憶等認知功能障礙。認知障礙臨床實踐中最大的挑戰(zhàn)是缺乏生物學標記和客觀評估手段,而以腦成像為核心的新型人腦測量技術是解決上述問題最有潛力的途徑和最前沿的研究方向。為此,本實驗室圍繞“認知障礙評估技術”設立情感障礙評估技術研究、語言障礙評估技術研究以及腦影像方法學研究為三個主要研究方向。其中,“情感障礙評估技術研究”和“語言障礙評估技術研究”是兩個直接與臨床結合的應用基礎研究方向,將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腦影像方法學研究”則側重基礎研究,將采用比較成熟的腦影像學技術(包括我們已經開發(fā)且被國際同行采用的方法)為認知障礙客觀評估技術兩個研究方向提供“專業(yè)化”技術支持,同時開發(fā)新的技術和算法。三個方向有機結合,將形成完整技術平臺,從“專業(yè)化”發(fā)展為“普及化”,加速轉化醫(yī)學的過程。
認知障礙評估技術的研發(fā),有助于提升我省認知障礙疾病相關的臨床診療水平,減少漏診率、誤診率,提高臨床干預的效率。同時,還有利于相關疾病特別是精神疾病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通過研究認知障礙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及影響因素,揭示心理健康和認知障礙問題產生的原因,實現(xiàn)產學研用相結合,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實驗室建設期內科研成果顯著。兩年內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項目總經費達650多萬元。在省級課題方面創(chuàng)新紀錄,2013年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2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1項。兩年內實驗室成員共發(fā)表期刊論文81篇,其中SCI/SSCI文章45篇。并榮獲浙江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浙江省社科聯(lián)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

重點實驗成立儀式

葉高翔校長為加拿大渥太華大學Georg Northoff教授頒發(fā)兼職教授聘書

實驗室?guī)熒谶M行MRI實驗

實驗室舉辦“首屆杭州腦功能成像國際研討會”

重點實驗室舉辦腦成像培訓班

GEDiscoveryMR7503.0T研究型磁共振設備